宇宙最伟大的杰作:创生之柱!或许它早已在6000年前就被摧毁了

发布者:自由的坚冰 2023-1-7 06:48

星云是由稀薄的气体或者尘埃所构成的一种天体,它包含了除行星、彗星之外的几乎所有延展型天体。星云的主要成份是氢,其次是氦,此外还含有少量的金属元素以及非金属元素。

通常而言,星云里的物质密度非常低,如果拿地球上的物质密度来衡量,星云中有些地方可以看成是真空的。不过,星云的体积一般都非常大,直径能达到几十光年。因此,星云的总体重量要比太阳系重得多。

星云的内部,通常也是恒星形成的区域,比如鹰状星云。鹰状星云,简称M16,它位于人类所处的银河系盘面上,座落在分叉的巨蛇座方向满布星云的空间中,距离太阳系6000多光年。因为它的形状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所以得名鹰状星云。

对于天文爱好者来说,每年的夏天是观测巨蛇座的最佳时间窗口。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广袤无垠的夜空中找到鹰状星云呢?

我们可以朝银河的方向看去,在银河的东岸有天鹰座(里面有一颗牛郎星),在银河的西岸有天琴座(里面有一颗织女星),天琴座的南边是武仙座。在银河的西南方向,有一个像蝎子一样的星座,叫天蝎座。巨蛇座就藏在武仙座和天蝎座之间那片没有典型亮星的区域内。而鹰状星云就在巨蛇座的内部。

鹰状星云实际上是由一个疏散星团和一个弥漫气体星云组成的复合体,远远地看过去,它又像是宇宙中开出的一朵蘑菇。其中,疏散星团是这朵蘑菇的柄,气体星云则是这朵蘑菇的头。

鹰状星云在星空中看上去非常耀眼,但实际上它本身并不会发光,只是被其内部的恒星照亮了才发光的。鹰状星云的内部大概有460颗恒星,其中最亮的O型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80倍,亮度是太阳的100万倍。

自从鹰状星云被人类发现以来,位于它中心部位的几个大柱子就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注意。他们分析后认为,那里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孵化场,也就是恒星诞生的地方。这几个巨大的柱子是由稠密的分子云和尘埃所组成的,从它们的底部到顶部,长度要超过1光年。

这几个巨大的柱子,被天文学家命名为“创生之柱”。或许他们认为,只有这个名字才能配得上它的壮观与震撼。“创生”是创造、新生的意思,“创生之柱”意味着那里是恒星诞生的地方。

1990年4月24日,NASA向太空中发射了一颗光学望远镜,它的主镜长达2.4米,在大气层外以每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围绕地球运行。

1995年4月1日,是一个足以载入人类天文学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哈勃望远镜拍下了创生之柱的光学图像。这次拍摄,人类首次清晰地看到了三个巨大的柱子,还第一次看到了保护恒星诞生的茧,蒸发气体球的存在,简称EGG。

遗憾的是,由于哈勃望远镜的穿透能力不足,无法穿过厚厚的尘埃云,所以人类没能看到创生之柱内部刚刚诞生的恒星。

2021年12月25日,NASA又向太空中发射了一颗新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1个月后,韦伯望远镜成功进入围绕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运行轨道。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重约6.2吨,只有哈勃光学望远镜的一半左右。但它的主反射镜口径达到6.5米,面积是哈勃望远镜的5倍以上。与哈勃望远镜不同,韦伯望远镜是红外波段的望远镜,而红外波段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它还能在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环境中运行。

得益于自身强大的功能,韦伯望远镜不仅拍摄到了宇宙中最为壮观和震撼的创生之柱的清晰图像,还拍摄到了它的许多前所未见的细节。在这些图像中,我们能够看到创生之柱内部有很多厚厚的结块,它们是分子云密集的区域。

天文学家还找到了一些红色的波纹,这其实是恒星刚刚诞生时发出的喷流和周围分子云相互作用的现象。在创生之柱的周围,天文学家还找到了一些像蝌蚪一样的小气体球,它们实际上是彗星小球。

两个月前,NASA公布了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的创生之柱的彩色高清图像。这些彩色的图像其实是由不同元素发射的光合成的。在星云中,不同的元素通常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氢用绿色来表示,电离的硫用红色来表示,两个电子的氧原子则用蓝色来表示,等等。

人类目前所看到的创生之柱的景象,或将成为它留给人类的最后一抹色彩盛宴。因为早在2007年,天文学家就预言,创生之柱很可能已经被6000年前爆发的超新星冲击波所摧毁。

在创生之柱所在的区域,由于超新星爆发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恒星过去几十亿年的能量总和。因此,超新星爆发产生的高能粒子风将会轻而易举地吹散创生之柱的基本结构,从而让它不复存在,变成宇宙中的一缕云气。

由于光速是有限的,所以地球上的人类目前还看不到创生之柱被摧毁以后的样子。创生之柱距离太阳系约6500光年,我们目前看到的创生之柱的图像实际上是它6500年前的样子。

如果天文学家的预测为真,那么我们最快还要等待500年才能看到创生之柱的毁灭瞬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