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开年一线观察丨让第一动力澎湃发力——科技创新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题:让第一动力澎湃发力——科技创新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的一年中,如何更好激发创新活力?记者走访各地科研院所、农田工厂、产业园区,感受创新一线的新年新气象。
聚力:瞄准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1月1日,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拍下了2023年第一缕阳光,而后与全国人民分享了这壮观一刻。

这是2022年1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完成转位的模拟图像。新华社发(孙丰晓摄)
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完成,突破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
“还不到歇口气的时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接下来,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开展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中国天眼”获得银河系气体高清图像,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年发射次数突破50次,我国首套盾构机用超大直径主轴承研制成功,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开启100小时验证飞行……近来,一大批重大工程接连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晨曦中的“中国天眼”全景(无人机照片,2022年7月25日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大科学装置是催生原始创新和尖端成果的“利器”。
元旦假期,位于安徽合肥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园区仍是一派忙碌景象。高大宽阔的厂房里,科研人员正对高20米、重5600吨的1/8真空室及总体安装实验平台做着最后的安装调试。
“作为CRAFT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平台将于年初建成启用,为今年CRAFT全面建设按下加速键。”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坤说,这一大科学装置将推动“人造太阳”实现洁净能源的新突破。

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对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进行升级改造(2021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越来越多科研人员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
去年岁末,探日卫星“夸父一号”发布了最新一批科学图像,其中多幅图像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验证了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能力和先进性。
“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说,下一阶段,“夸父一号”将继续开展并完成在轨测试,早日转入在轨科学运行阶段,通过对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观测和研究,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太阳。

2022年12月2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新华社发
“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解决‘卡脖子’难题,我们青年科研人员要勇于担当、勇攀高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生命模拟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雷的全年计划已经排满。他和团队正在向人工智能生命模拟更进一步。

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模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和商业航天多媒体沙盘(前)亮相中国航展(2022年11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发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月的海南,阳光和煦。如同南飞的候鸟,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科研人员正在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加紧技术攻关。
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规划发展部负责人杨新泉奔波于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对接育种人的需求。成立不到两年,实验室已实施76个“揭榜挂帅”项目,在种质资源鉴定、新品种培育等领域崭露头角。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这片南繁热土正通过搭建种业协同创新平台、聚集生物育种产业人气,提升科技支撑水平,推动“育种宝地”向国家“南繁硅谷”升级。
如今,实验室所在的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600多家涉农企业,种业科技将在这里转化成巨大的种业经济市场。

2022年9月23日拍摄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安马洋基地的稻田。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新的成长空间。
广州,广汽埃安智能生态工厂。一辆辆新能源汽车组装出厂,等待被运往各地。新车搭载的最新款快充动力电池,只需8分钟就可充电80%。
“极速充电正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性赋能技术。”电池供应商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总裁裴锋说。
当前,广东正大力培育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6万家大关,为大湾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以创新驱动助推产业集聚,区域科技创新形成了引领发展的增长点、增长带、增长极。北京创新成果溢出效应明显,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长三角开放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技术国际收入已接近全国的50%……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普遍提升,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玄兆辉说,未来,要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能力建设,提升区域间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区域创新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的重要作用。
加力: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已是深夜,西湖大学青年学者马丽佳还在实验室里加紧优化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她和团队希望借此研发出更多对症基因治疗方案。
不久前,这项研究入选了浙江省“负面清单+包干制”试点项目,意味着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马丽佳拥有了更多自主权。
“比如,不再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准备非常详细的预算,人员经费的支持比例更灵活,让团队可以更合理地支持年轻科研工作者。”她说,青年科研人员的“烦心事”正逐步得到解决。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需要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深化“三评”改革、开展“减负”行动,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项目管理制度,推进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从国家到地方,改革举措接连落地,人才创新潜力进一步释放。
在天津,“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6个海河实验室在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不设行政级别、不设事业编制、不设工资总额限制;职称评审权、科研项目立项权等由实验室自主实施;对领军人才和团队核心人员实行“一项一策”、年薪制等引才政策。
机制创新很快显现成效。信创海河实验室仅成立一年多,首批9个科研攻关课题已形成论文、专利等成果30余项。“今年,我们将重点围绕硬件安全与可信计算技术等领域展开攻关,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创新,助力天津信创产业生态建设。”信创海河实验室主任助理南松辉说。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进入更深层次,通过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税收优惠,丰富科创板、北交所等科技融资平台和工具,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方式支持企业创新,优化科技创新生态。
新的一年,各地更加重视企业创新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
岁末年初,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深圳地铁16号线“开门迎客”。
这一成果来自轨道交通控制企业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及其与同济大学、上海地铁合作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上海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列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这里诞生的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已应用于全国多地。
“好的创新环境让我们深耕专业领域、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的信心更强、动能更足。”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汪小勇说。
近年来,上海推动企业牵头、产学研深度合作、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一批行业领域的未来科技龙头加快成长。去年一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将超过3500亿元,截至2022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2.2万家。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神州大地上,创新的澎湃动力,正铺展开一幅奋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画卷。
海报设计:潘红宇
大家都在看
-
别再说热带无强国,南美洲坐拥48项世界之最 我们将目光锁定在南美洲,从地理奇观、资源宝藏、农业资源、自然与生态、能源、历史文明、工程奇迹、社会进步、文娱与体育、科技之光等10个不同角度入手,盘点南美洲的世界之最,详情如下。一、地理奇观1.亚马逊河: ... 科技之最04-19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