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之源 强国之基 复兴之本

发布者:泰山顶上 2023-1-14 13:58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提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为新时代教育和科技、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加快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明确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地位,坚持高等教育优先发展,使其成为科技自立自强和人才强国的基础。

一、牢牢把握“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内涵,加快建设一流大学

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要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高标准实施,加快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共同体。要结合工作实际,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争做人无我有的开创者、人有我优的领跑者,用更加高效务实管用的举措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二、牢牢把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要求,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点结合点,必须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布局和集中优势科研平台,集中力量进行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高校要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以国家和省市重大需求为牵引,主动布局,厚植基础,形成优势。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培育计划,谋划布局重要科研方向、重大科研平台、重点创新团队,打造高水平平台。深入实施重大科研成果培育计划,重视国家级、省级重点项目的实施,遴选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或重大应用前景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完善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的重大专项资助,重点引导和培育重大科技成果。要深入实施重大社会服务项目构建计划,引导广大师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进政企、兄弟院校高水平平台共建,协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牢牢把握“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系统推进育才引智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和集聚人才的“蓄水池”,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伟大实践中勇当排头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高校要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建构科学规范、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体系,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制度优势。要深入实施“领头雁”计划,在重点建设学科建立“大师+团队”模式,以杰出人才领航团队建设,优化老中青金字塔式师资队伍结构。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探索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全链条培养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增强人才培养的政治性、可靠性、针对性、实用性。大力加强精准引才,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建设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养造就时代新人

实践证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了、抓好了,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了,丢弃了,就会迷失方向。我们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相统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多方协调互动、育人主体各司其责的育人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统筹用好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团干部、班主任、导师等力量,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我们要全面对照党的二十大对高等教育发展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加快一流大学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福建省委党校第61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厅级干部进修班学员、集美大学党委副书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