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的ChatGPT,一句一千亿

发布者:兰影残月 2023-2-14 16:03

ChatGPT将人工智能带入了一个新时代,成为科技圈最火爆的话题。国内外大厂纷纷跟进“宣战”,试图抢占高地。在资本市场上,“ChatGPT们”掀起的是血雨腥风,这边相关概念股轮番涨停,另一边一句错误回答能抹去千亿美金市值。

作者|于惠如 编辑|罗丽娟

在谷歌与微软最新一轮的“掰手腕”比赛中,谷歌搞砸了。

北京时间2月9日凌晨,谷歌在巴黎召开的发布会上,再一次展示了它为对抗ChatGPT而推出来的聊天机器人Bard。具有戏剧性的是,这款被谷歌宣传为“有问必答”、“负责任”的聊天机器人,却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出了错误答案。

天体物理学家 Grant Tremblay在推特上指出Bard的错误 图源:Twitter

谷歌为这个错误付出了代价:投资者失去了信心,股价大跌9%,一天蒸发了1000亿美元市值。

就在前一天,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将“引领搜索体验的代际变革”写进他个人的OKR中,百度搜索确认正全线接入其类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ERNIE Bot)。

自去年11月30日,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OpenAI发布对话型人工智能ChatGPT以来,这成为科技圈最火的话题。

1月,微软宣布投资100亿美元与OpenAI合作后,其估值在一级市场达到2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随后,谷歌火速投资了OpenAI竞争对手、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

点燃了全球用户的热情后,ChatGPT的访问量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瑞银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月,ChatGPT平均每天接收1300万用户访问,预计上线不到三个月,月度用户数就能突破1.2亿。“ChatGPT或将成为有史以来用户增长最快的一款APP。”

因ChatGPT的火爆,AIGC领域也被认为是2023年的第一个风口。

春节后,ChatGPT概念股轮番涨停,甚至引发交易所下发多份关注函、监管函;VC机构都希望寻找到中国的ChatGPT;国内大厂中,百度、阿里、京东等也纷纷宣布躬身入局。

ChatGPT为何能引发如此大规模的讨论?当我们在讨论ChatGPT时我们在讨论什么?OpenAI的成功能否在国内复制?

搜索引擎巨头抢位战

多年未见战争的搜索引擎市场重燃战火。

北京时间2月8日凌晨,在华盛顿雷德蒙德举行的发布会上,微软宣布上线新版搜索引擎必应(Bing)和Edge浏览器,新版Bing整合了OpenAI的GPT技术,比ChatGPT更强大。

据微软介绍,新版Bing带有一个扩展的聊天框,它不仅可以回答事实问题,为用户提供各种链接。还能够为用户即时生成各种个性化的规划、建议、分析等,解决更复杂的搜索问题。另外,微软还计划推出移动版Bing。

全天候科技在操作中发现,新版Bing的聊天模式需要在登录后才会出现,且使用该功能还需“申请”访问。

Bing新(下)旧(上)版对比

前一日,无可争议的搜索之王谷歌宣布推出名为Bard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服务,已经向受信任的测试人员开放,并且准备在几周之后向公众提供这一服务。谷歌CEO Sundar Pichai发动员令,要求公司全员测试Bard并提供反馈。

ChatGPT引发的热潮也传到了国内。

在谷歌官宣应战微软的同一天,百度高调宣布,类ChatGPT应用文心一言(ERNIE Bot)项目正在做上线前的冲刺,预计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按照谷歌和微软节奏,文心一言开放内测还有可能提前。”百度在官宣稿中提到。

一个多小时后,三六零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披露,集团正计划尽快推出类 ChatGPT 技术的demo应用。

虽然三六零公司明确表示,至于何时推出和实际效果如何仍存在不确定性。截至目前,公司的类ChatGPT技术的各项指标只能达到略强于GPT-2的水平,与当前的ChatGPT相比尚有代差的落后。但消息一经发布,三六零股价应声涨停。

今日早盘,三六零再度涨停,录得3连板。报9.7元/股,达到了自去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ChatGPT有望在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中引发变革,而搜索首当其冲。

48小时内,多家搜索引擎巨头高调入局,微软、谷歌更是连番过招。微软CEO Satya Nadella在2月8日发布会上的发言或许能很好地解释上述情形:“搜索引擎领域将迎来新的时代。”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谷歌依赖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产品和聪明的商业模式,在搜索引擎领域遥遥领先。强如微软,也未曾撼动其在该领域的地位。

但这一切,因为ChatGPT的出现,正在发生改变。

自去年年底推出以来,背靠微软的ChatGPT就被称为搜索的未来,OpenAI也被视作潜在的谷歌“杀手”。近日,Gmail创始人、谷歌老员工Paul Buchheit公开表示,可能只需要一两年时间,ChatGPT将彻底摧毁谷歌赖以生存的搜索引擎。

这种趋势不是没有可能,全天候科技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ChatGPT推出以后,IT技术问答网站Stack Overflow一个月的访问量下降了3000万。

“这说明它的确对搜索产生了影响。”前金山软件副总裁兼人工智能事业部负责人李长亮博士说。

2022年,谷歌从搜索中获得了1630亿美元的收入,占总营业额的57%。“这也就能理解谷歌创始人连夜改代码、开会,几天内就推出Bard了。如果ChatGPT取代了搜索,谷歌的大本营就被偷了。”李长亮说,对于谷歌来说,这是生存之战。

尽管ChatGPT还有不足之处,但在李长亮看来,它的出现代表着一个新的人工智能浪潮的开始。

深处浪潮之中的科技公司也迅速反应,争相官宣自身未来在ChatGPT领域落地的规划。

在百度、三六零之后,阿里在2月8日确认,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目前已开放给公司内员工测试。

京东集团副总裁、IEEE Fellow何晓冬也向全天候科技透露,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将依托在对话式AI技术的沉淀,叠加在零售、物流、金融、健康等产业场景锤炼,未来将吸收和结合ChatGPT相关技术路线、成果,进一步开发和落地,重点聚焦文本生成、语音生成、对话生成和数字人生成4个方面开展工作。

快手表示,目前正开展大规模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相关的研究,并启动了相应专项,覆盖LLM模型训练、文案自动创作与生成、对话系统开发等领域。

小米则认为,其在ChatGPT领域有丰富落地场景,包括小爱对话、机器人等,其中小爱拥有庞大数据支撑,会让小米在大模型方面进展更迅速。此前小米在AI大模型上已有多路并行尝试,未来将加大相关领域人力和资源投入。

至于腾讯,在ChatGPT领域布局的话题中,暂未对外界给出回应。但其对全天候科技透露,产品侧腾讯已推出混元AI大模型,完整覆盖NLP(自然语言处理)、CV(计算机视觉)、多模态等基础模型和众多行业/领域模型。随着AIGC兴起,未来混元AI大模型会不断推进在文本内容生成、文生图等领域的持续升级。

“面对如此大的技术变革,如果你不去做这件事,未来这个市场上可能就没有你的位置了。”李长亮说道。

全天候科技与ChatGPT对话

“打破神话”的应用

从技术路径来看,OpenAI此前还发布了GPT-1、GPT-2和GPT-3。这几代GPT的落地方式不尽相同。

ChatGPT基于第三代大模型GPT-3升级而来。

2018年,OpenAI推出代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1。随着每年一更新的频率,GPT-3于2020年面世。去年,在GPT-3的基础上,OpenAI推出了InstructGPT,官方称其为GPT3 的微调版本,在效果上降低了有害的、不真实的和有偏差的输入。

“就底层技术而言,ChatGPT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新,也不是什么革命性的东西。许多研究实验室正在使用同样的技术,开展同样的工作。”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不久前在一次小型媒体和高管在线聚会上表示。

早在2017年,谷歌便推出了能调用6500万参数的Transformer模型,并将其首次用于理解人类语言,开启了自然语言处理的新时代。OpenAI的自然语言训练模型GPT系列也是在Transformer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的。

2021年5月,谷歌推出专攻对话生成的大型语言模型LaMDA,其能够调用的参数量与GPT-3不相上下。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ChatGPT,LaMDA不仅能自然、合理地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同时具备实时调用外部知识源的能力,Bard优于ChatGPT的时效性优势便基于此。

但与OpenAI相比,谷歌在新技术商业化方面相对保守,这也让与微软结盟的OpenAI领先一步。

ChatGPT并非技术的颠覆式创新,但为何如此能如此出圈?当大家在讨论ChatGPT时,其实在讨论什么?

“ChatGPT是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AI原生的产品。”京东集团副总裁、IEEE Fellow何晓冬称,ChatGPT之于AI行业,如同第一款iPhone之于手机行业,集成当前最新的系列技术,不带任何旧包袱,让大家眼睛一亮,看到了真正的移动时代的形态。

在李长亮看来,ChatGPT的价值体现在它能够“思考”,并创造它认为能回答用户的问题的内容,对于像代码片段、博客文章、电子邮件等的原创内容是很有价值的。

“ChatGPT能做到让用户分不清是在跟机器对话,还是跟人对话。从这个角度说,它是通过了图灵测试的。”李长亮说。

基于这样的技术方向,李长亮开发了一个写研报系统。就在几天前,他将机器写好的研报发送给相关领域的专家,“他们分不清是人写的还是机器写的,觉得研报质量非常高。”

聪明的ChatGPT的出现,在社会层面,更是掀起了一轮“会抢哪些行业饭碗”的话题讨论。

“我们过去说人工智能不能创作,恐怕以后它也能创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员、深圳市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秘书长本力表示,以前多数人认为人工智能不能触达设计领域,因为它代表了人的创意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但“现在看来,这个神话并不是牢不可破的。”

行业观点指出,ChatGPT的经验是从大数据当中去学习知识,因此ChatGPT将来可能影响的职业和岗位集中在知识型领域。

虽然已经在全球引发了“海啸”式讨论,但ChatGPT当前仍有多方面难题待解决。

比如成本。传统的搜索引擎每年要花费10亿美元来编制网络索引。相比之下,像ChatGPT要“昂贵得多”。

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曾在社交媒体上透露,ChatGPT平均每次的聊天成本为“个位数美分”。ChatGPT走红后,平均每个月计算成本预计会达到数百万美元。

因此,OpenAI推出了收费模式。这一周前ChatGPT付费订阅版ChatGPT Plus发布,每月收费20美元(约合135元人民币)。购买后,VIP用户可在ChatGPT高峰时段继续使用,并提前获得ChatGPT的新功能与改进,服务响应时间也将有所缩短。

不过其仍未切断免费模式,并表示,“将继续提供ChatGPT免费版服务”,不过,《纽约时报》指出,在高峰时段,免费版访问人数将受到限制。

热情的说客VS冷静的看客

“ChatGPT带来的冲击是革命性的。”李长亮告诉全天候科技,就在这期间,他也决定加入相关创业浪潮。

李长亮选择的创业方向是基于ChatGPT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解决能力。他表示,ChatGPT很强大但也存在局限性,比如:因受数据源所限,ChatGPT无法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作为语言模型,ChatGPT在根上是概率学,它提供的答案一定会出错。

“我现在的技术路线全部跑通了,技术验证已经完成了,目前是在走商业闭环,正在谈融资。”他提到。

尽管公司还没有正式注册,李长亮依然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态度很热烈,甚至有人主动推动我去做这个事情。”

在ChatGPT的热浪下,李长亮并非个例。多位AIGC领域的创业者告诉全天候科技:“到公司调研的机构数变多了,机构的态度变热情了。”而仅仅在一个月前,他们给出的反馈是:“国内资本对这个领域是非常冷静的,他们大量调研,却并未出手。”

一位AIGC领域创业者告诉全天候科技,不少AI绘画创业公司的估值已经“水涨船高”。

今年开年,金沙江创投梳理了2023科技投资五大前沿趋势,在其列出的最值得关注的19家初创企业中,生成式AI位列第一。

金沙江创投认为,生成式AI不但让科技与创作走向大众,同时带来的10倍效率提升。ChatGPT定义了人与AI的关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

似乎一切都很合理。因为,当微软趁热追击向OpenAI投资100亿美元后,这家公司的估值已高达290亿美元。

“热情”也表现在二级市场里。能沾上边的概念股们尤其热闹。

据东方财富金融终端统计,ChatGPT概念股板块包括29家上市公司,来自信息技术、通讯服务等行业。春节后,该板块多家企业连续上涨。2月8日,已连收七个涨停板的汉王科技继续冲击涨停,最终收涨9.07%,海天瑞声再度涨停,春节后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70%。

不过,在监管向海天瑞声、云从科技等多家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后,ChatGPT带来的这股风已有渐弱的苗头。2月9日,ChatGPT概念板块股降温,云从科技、高鸿股份、汉王科技、科大讯飞等跌幅靠前。

号称国内首个基于大模型的功能型对话产品 ChatYuan小程序,在上线不到一周后便被封。在微信小程序中,已无法查找到元语智能小程序。

根据ChatYuan母公司元语智能此前公布的信息,ChatYuan 线上服务是基于百亿参数大模型,目前已开源了7.7亿的参数模型,显存6G左右,一张民用显卡即可加载使用。

同样作为生成式AI,“ChatGPT爆火不仅把语言大模型带出了圈,也让大众了解到AI能做的事,了解了AIGC这个领域,相当于免费帮我们教育了市场和用户。”一位AIGC领域创业者说。

与ChatGPT带来的火爆效应相比,OpenAI却在尽量保持低调,创始人Sam Altman不久前在社交平台上给自家产品降温,呼吁大家冷静看待。

尽管国内大厂都在纷纷官宣各自国产版ChatGPT的规划及进度,一些创业公司也在争取曝光机会,仍有冷静的旁观者认为OpenAI在国内复制成功的几率很小。

首先在技术能力上,有从业者指出,百度未来推出产品的效果还未知。迄今为止,国内尚未有任何一家公司或者科研机构能够做出与ChatGPT同等效果或者接近这个模型效果的成果。

在投入上,对于企业来说也成本不菲。“OpenAI是2015年成立的,7年多时间没有收入,而且投入非常大,这样的创业公司放在国内能不能存活很难想象。”一位AIGC领域创业者说。

即便获得当下的成绩,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仍认为这离真正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尚远,“我不认为我们已经快要实现AGI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如何知道AGI会何时实现的问题。在过去五年多里,我对AGI的认知是它不会一蹴而就,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或者说是缓慢起飞。”

上述创业者提到,相对来说,国内企业可能擅长的非技术上的创新,而是商业模式、应用的创新。

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入场后,“ChatGPT”将开启他的中国时代。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