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量子谷”,中科大和合肥做对了什么?
“基础研究成果转变成先进技术的障碍被业界称为‘死亡之谷’,要跨越它,就要构建一个很好的通道和链条。”
从最顶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再到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的一系列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合肥将这四层平台作为最重要的创新源头,全力保障服务
合肥正进一步开放企业生产、城市建管、社会民生等领域场景,让城市成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场、首用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李亚彪 刘美子 朱青
在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蜀山脚下笔直延伸的云飞路上,数十家量子科技产业链企业云集两侧。“量子大街”已成为云飞路更广为人知的名字。
起源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团队的“量子大街”,涵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多家企业。
回望这条街14年发展历程,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企业、金融主体等不同创新主体,不断改革机制、协同创新,为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搭建起通达的桥梁……
在一校创新土壤中萌发
“现在这条生产线,就是我们在量子通信领域从实验室真正走向产业化的标志。”站在目前量子信息行业内精度最高的SMT全自动化表面贴装生产线前,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盾量子)副总裁、副总工程师唐世彪感慨地说。
2009年,发源于中科大量子信息研究团队的国盾量子成立并入驻云飞路,成为我国最早探索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彼时,刚从中科大物理电子学专业毕业的唐世彪没有选择前往一线城市,而是在老师的推荐下,投身国盾量子的起步创业。
“那时‘量子大街’几乎还是一片荒地。”唐世彪回忆,“国盾量子是踏入量子科技产业化‘无人区’的‘领头羊’。”
随着国盾量子迈出第一步,越来越多从中科大走出来的学子加入“无人区”探索队伍。2016年,以贺羽为主导的十几名中科大学生组成团队进驻云飞路,成立了瞄准量子精密测量产业的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仪量子),之后,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安徽云玺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不断进驻,逐渐形成了我国量子产业头部企业集群,并初步形成了涵盖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量子关键元器件的产业链条。“量子大街”由此成形。
对于像唐世彪、贺羽一样的学子们来说,中科大长期坚持“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办学传统,赋予了他们前沿的眼界和开放的理念,而中科大不断探索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有效路径,则为他们从实验室逐步走向服务国家和社会,提供了机制和平台。
中科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公室业务主管韦峰说,中科大坚持校企深度合作,制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规划,打造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为特色的学习教育体系,同时逐步建立由校内外专家教授、成功企业家、经济管理学家、创业投资者、孵化服务者等组成的“金牌”导师队伍,面向产业需求和学科前沿培养人才队伍,并汇聚校内外资源,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长期发展资源。
“学校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学术规律,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也让我们赓续了科大人的‘创新基因’。我们深耕量子精密测量的研发和产业化,就来自于在少年班时就奠定的‘为国造仪’初心。”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的国仪量子董事长贺羽说。
中科大能够成功孵化包括量子科技在内的大量创新企业,还得益于不断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2012年,由安徽省、中科院、合肥市、中科大四方共建的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成为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市场间搭建的创新平台,推动量子信息等多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科大还牵头组建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多个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入选“2011计划”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基础研究成果转变成先进技术的障碍被业界称为‘死亡之谷’,要跨越它,就要构建一个很好的通道和链条。”韦峰说,不同创新主体以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协同起来,才能共同为创新价值链增辉。

合肥高新区云飞路航拍图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供图
在一城创新生态中成长
身为“90后”,贺羽对2016年成立国仪量子时的忐忑记忆犹新:“那时量子还不是一个很火的概念,关注度不高,到哪里都是坐冷板凳的待遇。”也正因如此,合肥高新区对公司展现出的包容和热情,让他印象深刻。
“合肥高新区有接受高度创新前沿科技的理念,也有颇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比如,企业房租全免,我和公司很多人都享受了人才优惠政策,公司所有应届毕业生和外地就业人员在前三年享受房租补贴。”
贺羽说:“合肥这座城市和中科大有种共同的气质——都坐得了冷板凳。”
对国盾量子来说,合肥这座城市在应用领域为其提供了原动力。2012年,国盾量子在企业起步阶段,完成了合肥量子城域保密通信试验网建设。这是全球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它与城市内的传统通信网络结合,为政务网络提供量子加密传输服务,同时能为金融、能源、医疗等行业提供接入服务,为带动生态链打下基础。对国盾量子而言,这是量子通信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重要转折点。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用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一个不起眼的国家发展成为现在的世界劲旅。”英国《自然》杂志这样评价。而以国盾量子为代表的一批量子科技企业能在合肥扎根并快速成长为引领者,亦非偶然。
50多年前,中科大南迁至合肥,随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一批下属科研院所陆续落户这里,为合肥打造“科创之城”注入底色。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后两年,中科大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留肥的比例超过40%。2004年,合肥被批准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7年,合肥市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上海张江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锚定“科创之城”发展路径,确立“科技即产业”的理念,合肥开始全力奔跑。
从顶层设计到转化应用,再到人才要素集聚,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合肥关键的“两翼”。“我们倾力支持‘国之重器’,支持基础科研。同时围绕科技创新成果建立高效转化平台,探索以科学机制助推产业链对接创新链,变科创优势为发展胜势。”合肥市市长罗云峰说。
“从‘量子大街’的快速成长,可以窥见合肥是如何营造‘全创新链’生态的。”合肥高新区科技局局长程羽说,从最顶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到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再到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的一系列共性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合肥将这四层平台作为最重要的创新源头,全力保障服务。
五链协同的机制成为合肥高新区联通实验室与应用场的“高速路”。“我们建立全周期的孵化载体链,保护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最后一公里’。”程羽介绍说,金融链以政府直接融资以及政策性金融产品间接融资,保障科研人员能以专利、知识产权作价入股,零资金创办企业;企业链则建立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助推双创企业向上生长,助力企业多样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人才链和服务链则从创新生态需要的角度,制定更为先进合理的人才政策,提供更加完善的营商服务。
良好的创新生态中,合肥科创产业得以聚焦市场需求、专注核心研发。比如,国仪量子的“量子钻石系列”精密测量仪器、国内首款商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产品已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应用;国盾量子与中国电信集团合作,已研发系列量子安全移动通信应用产品,合作推出的首个运营商级的量子安全移动通信产品——天翼量子密话,用户已超40万。
“这是合肥科技创新与机制创新互相催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相促进的成果。”唐世彪说。
在广阔创新场景中远航
2022年,合肥率先成立首个城市场景促进机构——合肥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让国盾量子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合肥正进一步开放企业生产、城市建管、社会民生等领域场景,让城市成为更多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场、首用地。”国盾量子项目总监周雷说。
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是合肥的又一次重要接力。
“合肥通过全面开放企业生产、政府应用等各领域的场景,吸引大量创新企业共同参与场景建设,为科技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解决方案提供真实的应用示范机会,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迭代和应用,加速企业成长、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合肥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拱艳表示,以场景为切口推动多元主体开放合作,将加快推进全领域、全市域、全流程场景创新。
“场景创新是缩短基础创新和应用端距离的重要探索,双方共同发力、双向奔赴,对我们非常有益。”贺羽说,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很多应用就是在与场景对接碰撞中产生的“火花”。“比如我们在新能源电池原料品控检测方面的应用合作,就是由应用场景生发的。”他说。
“场景创新不同于‘揭榜挂帅’型的科研与企业相对接,而是以场景驱动科技创新大体系大联合,具有更短路径、更高效率。”罗云峰说。
2022年,合肥市发布首批30个产业链场景机会,就涵盖了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空天信息等16条产业链。
从一家企业到一条大街,从单打独斗到产业联盟。如今,在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化道路上走在前列的企业,经历过从实验室走进“量子大街”的阶段之后,又在产业化中逐渐走出“量子大街”。
目前,国盾量子已入驻新建的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科技园,拥有占地约4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已正式投入使用的合肥量子城域网总控制中心的大屏上,8个核心网站点、159个接入网站点辐射的光波已织起一张覆盖合肥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国仪量子即将进驻占地百余亩的量子科仪谷,那是合肥市的全新量子科技产业园区,将打造成为“量子+科学仪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集聚示范基地。
随着上下游企业在创新场景中加快集聚发展,在这些量子科技产业中的头部企业看来,中国的“量子谷”正逐渐形成。“我们即将搬离,朝着更远的目标开始新航程。而未来,还会有新的团队从这里起步、远航。”贺羽说。■
下一篇:世界之真相
大家都在看
-
怀柔科学城:从实验室到红毯,科学星光永不落幕! 镁光灯下,红毯之上当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即将第五次亮相北京国际电影节时也许你会好奇:这座“科技之城”为何能持续“跨界破圈”?怀柔科学城的科学家们已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红毯仪式TA是“硬核实 ... 科技之最04-17
-
自然界最坚硬的东西是金刚石:深入了解金刚石的形成、特性与应用 金刚石,作为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之一,常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与永恒。无论是在珠宝界的璀璨光芒,还是在工业界的强大切削能力,金刚石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本文将深入探讨金刚石的形成、物理特性、用途以及 ... 科技之最04-16
-
南京建邺:万亿级新赛道 总部产业基地落地生态科技岛 近日,南京康海无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签约,康海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基地项目正式落地。南京蓝舰智航海上无人系统项目、南京华昇智航空中无人系统项目同步落户生态科技岛。作为新苏合作的重要成果,生态 ... 科技之最04-16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江南的春晨总带着几分湿漉,采茶女指尖掠过茶树枝梢,将凝结着晨露的嫩芽轻轻摘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着中国人对时间的精密计算。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饮品范畴,它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和精 ... 科技之最03-27
相关文章
- 感受生命科学“最”新成果的震撼
- 科技之光:照亮未来的璀璨星辰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 “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人民论坛)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