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博士毕业、47岁当选院士,他正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15岁上大学,24岁博士毕业,同年进入郑州大学任教,29岁成为当时河南省最年轻的正教授,43岁担任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47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与一般顶着院士头衔的科学家相比,丁奎岭显得特别年轻。
2月21日,经过中央批准,丁奎岭同志正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丁奎岭
从分子合成到人才培养,丁奎岭觉得,这条路他虽是偶然走上来,却是必然走下去。
01
阴差阳错——97.5分的巧合
60年代出生于河南商丘永城的丁奎岭,自小在农田里摸爬滚打,对未来的最大期许不过是能吃上商品粮。
他清楚地记得,广播里天天播报“原子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等让当时的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科技成果,那应当是他与合成化学第一次“相逢不相识”的会面。

“我从事合成化学的研究,纯属偶然,”丁奎岭说,“无非是高考数理化里面化学最高,报化学专业最有优势,所以就去了化学系。”
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丁奎岭第一次系统性地接触到了有机化学。整本《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充满各式各样的化学方程式,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唯一一个包含了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乌尔夫(Wolff)-凯惜纳(Kishner)-黄鸣龙反应”。而黄鸣龙先生正是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上海有机化学所的研究员。
如果说化学领域让他心生向往,大学第一学期末的无机化学考试则像一座“里程碑”,给了他从事化学事业的信心。在这次全年级120多人参加的考试中,丁奎岭以97.5分位列第一。这个15岁的聪明少年从误打误撞到认定化学研究,从此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几十年。
02
母亲的一个问题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也许丁奎岭当初选择化学系是懵懂、随机的,但从大学时代起,他对化学的热爱,却是确定无疑、与日俱增的。为此,他顶着家里人希望他能早点就业赚钱、缓解经济负担的压力,坚持继续求学,走上科研道路。

1998年,丁奎岭放弃了郑州大学正教授的待遇,接受了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提供的副研究员职位。尽管职位、住房等个人待遇都不及以前,但他在上海有机所沉下心来研究,一做就是20年。
出生在河南农村的丁奎岭,从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父母对他最大的期望,就是中学毕业后能在城里找份工作,吃上商品粮;或者在村里当个木匠,有一技傍身。没想到,丁奎岭15岁考上了大学,之后读硕士、念博士。老母亲迟迟不见儿子参加工作,一个疑问一直悬在心里,于是她瞅着机会问儿子:为什么不能早点工作,到底你对国家做了什么贡献?
“你对国家做了什么贡献?”母亲的这个问题萦绕在丁奎岭的耳边,从此也成为他的人生标尺。
丁奎岭是有机化学的专家,研究的是现代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物质——催化剂,让二氧化碳实现转化利用的催化剂就是其中之一。
2019年6月,位于山东枣庄的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合成DMF项目中试设备,5月底正式投入运转,这也意味着这位中科院院士长期致力的二氧化碳催化转化研究,走出了工业化的一步。

二氧化碳转化中试设备投入运转
为了抑制全球变暖,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减少碳的排放量,科学家们也在努力想办法,如何把二氧化碳这个造成全球变暖的“元凶”,转化成可以使用的化学原料。因为二氧化碳性质稳定,要转化就要采用高压高温的方式,这样势必再次造成能源消耗。
丁奎岭研究的催化剂,能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让二氧化碳转化成DMF,一种万能溶剂,这种溶剂在医药、农药、染料等行业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今,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如果成功,未来可以设计十万吨生产规模,能为二氧化碳高效利用提供一个新途径。
从29岁当上正教授,到47岁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一直在有机化学领域耕耘。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手性催化剂的“自负载”概念,让催化剂能反复循环使用,副产品还能转化为制造工艺的原料,让药物、金属化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废料排斥,真正践行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2013年丁奎岭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化学工作者,丁奎岭找到一条途径,就是发展绿色化学。绿色化学的意义在于从原料生产到生产过程,到最后产品实现全链条的绿色化。比如农药的发展,未来不是去直接杀死病虫,而是从心理或者从激素的层面去灭虫害。用细胞工厂,代替现在必须要高温高压的化工厂,用合成生物学来创造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
与“我们恨化学”的说法恰恰相反,我们需要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化学,这将是化学人留给自己的新命题。
03
挤掉“水分” 铸造“金课”
2018年,丁奎岭从上海有机所所长调任上海交通大学分管本科教育的常务副校长,对这位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科技工作者来说,意味着从催化分子合成迈向催化青年一代人才培养。这既是一次光荣的使命,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切都还得从头学起。”
与几年前相比,丁奎岭的头发越来越花白,也坦言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他总是告诫学生们要抓住最美的时光,无愧于自己的选择,无悔于自己的青春。
“我特别期望青年一代能够担起责任,在科研路上走下去,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
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分管本科教学,从此他的工作与教科书、与学生们的关联更大了。“其实,从1990年在郑州大学从教至今,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培养人才与科学研究同样重要。”
加入上海有机所的第二年,丁奎岭就为研究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物理有机化学》。后来,他又来到上海科技大学给研究生上课。
“有时上一整个学期,有时和其他老师分工讲授两三章内容。尽管科研和行政任务都非常繁重,但只要上课时间确定,我就尽量不再安排其他事务。”
丁奎岭表示,“院士也好、所长也罢,这些‘头衔’时刻提醒我不能离开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至今,他培养了3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近20位已成为教授或研究员。
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不到一年,他已对学校本科生教育的情况做了多次调研,并提出了课程改革“挤水铸金”的目标——挤掉“课程体系中的水分”,铸造有价值的“金课”,让人才培养中少一点“花拳绣腿”,多一点“真功夫”。他很希望,大学里最具创新活力的优秀青年科学家能多为学生上课,“教学和科研并不是矛盾的,相反,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特别是为本科生上课,对于青年科学家进一步打牢知识基础、开阔创新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最好的时期,现在的中国是做科学研究最好的地方,现在的中国更是对科技创新需求最为迫切的国家!”这是丁奎岭常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
2023年2月21日,丁奎岭正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从科学研究转型到人才培养,对于丁奎岭来讲,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不变的是他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才的钟爱,不变的是创新为民和教书育人的初心。丁奎岭希望,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能充分把握时代机遇,认识到中国是当下科技发展最具潜力之地,是青年科研人才大有可为的最好舞台。
大家都在看
-
全国五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建4年了,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 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 技术等代表的新技术加速迭代,科技创新无疑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也已然成为我国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赢得国际竞争主 ... 科技之最04-09
-
阿基米德:古代科学的巨人,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在古代希腊的阳光下,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和工程师,他的名字是阿基米德。作为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阿基米德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为后世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基米德的 ... 科技之最04-05
-
人物传记系列之——郭永怀:以生命铸就的科技丰碑 序章:星陨长空,精神永驻1968年12月5日凌晨,北京西郊机场的玉米地里,一架坠毁的伊尔-14飞机残骸中,两具焦黑的遗体紧紧相拥。当救援人员奋力分开他们的身躯时,一个保存完好的公文包赫然呈现——里面装着中国第一 ... 科技之最04-04
-
如何跨越“死亡谷”?专家共论科技成果转化破局之道 科学家创业成与败的奥秘、硬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越过死亡之谷、我国产业人才培养存在哪些短板……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来自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及创新企业的顶尖“大脑”们齐聚中关村 ... 科技之最04-01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最核心的6家(建议收藏) 可控核聚变搭配深海科技,最关键的6家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核心的6家企业在此(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必知的6家核心企业(建议收藏)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最值得关注的6家企业(建议 ... 科技之最03-31
-
中国的最尖端科技是什么 中国当前最尖端科技涵盖多个领域,要说尖端好多科技都是引领全球的。中国敢说第二那世界上还真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是第一,就比如我国的激光技术,超强超短激光:上海张江实验装置实现10拍瓦激光脉冲输出(1拍瓦=1 ... 科技之最03-27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江南的春晨总带着几分湿漉,采茶女指尖掠过茶树枝梢,将凝结着晨露的嫩芽轻轻摘下。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暗藏着中国人对时间的精密计算。茶对于中国人而言,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饮品范畴,它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和精 ... 科技之最03-27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3 月 20 日,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接受英媒《金融时报》采访时,直言美国对华为的遏制 “搞得很糟糕”。黄仁勋作为全球 AI 芯片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这番表态,可不只是对华为技术实力的简单认可,更像是对美国科技霸 ... 科技之最03-25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据德国《商报》网站3月22日报道,原本不为人知的深度求索公司(DeepSeek)凭借其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R1一夜之间在科技界引起轰动。此后,中国掀起了人工智能热。DeepSeek的竞争对手面临巨大压力 ... 科技之最03-25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从深海到太空,从量子计算到生物科技,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破技术边界。以下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黑科技”,不仅颠覆了传统认知,更在悄然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文明进程。一、仿生科技:让机器“活”过来1. 自 ... 科技之最03-24
相关文章
- 茶叶中的科学:2025年最值得收藏的春茶科普指南
- 人民论坛:“最先进的”与“最基本的”
- 黄仁勋: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美国对华为遏制 “糟透了”
- 德媒:杭州致力于成为下一个“科技之都”
- 世界上令人震惊的黑科技有哪些?这10项颠覆你的认知!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细数子午工程二期里的电子科技
- 艾萨克·牛顿:科学革命的巨人
- 又一世界之最诞生!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体验海尔AWE,科技是最好的网红
- 史蒂芬霍金宇宙间最闪耀的科学之星
- 可视科学:用可视化技术诠释科学之美
- 人民日报任平文章:弄潮儿向涛头立 科技创新的中国答卷
- 关中平原种粮科技感“拉满”
- 中国最赚钱的科技公司大揭秘:谁才是真正的吸金巨兽?
- 阿基米德:古希腊的“科学魔术师”,他的智慧比星辰更璀璨!
- 震撼!这些前沿科技,正悄悄重塑人类未来
- 中国最卷985大学,外号“南方小清华”,遍地科技CEO,食堂有36个
- 2025【量子科技】大爆发!6家核心企业齐亮相,你准备好了吗?
- 全球最先进的导弹有哪些
- 中国芯逆袭!24位精度+200万次/秒采样,华为黑科技打破30年垄断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