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薛其坤:科技创新,大师与“大楼”都重要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实习生 吴思瑜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作为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近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此次两会他带来的建议:希望国家支持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若干个大科学装置。
“我们常说一句话,要想玩瓷器活,必须有金刚钻。大科学装置能给科学家提供科技创新、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展示才能的舞台。”薛其坤认为,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以及未来产业建设的需要,大科学装置在深圳落地将是全国其它地方大科学装置的有力补充。同时他也希望将大科学装置作为面向全世界科学家的科研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流与合作。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一直以来被视为教书育人的经典名句。而迈入全球科技竞赛的新时代,代表着先进科研配置的“大楼”重要性越发凸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被科学家们视为“国之重器”。
薛其坤希望借助大科学装置发展顶尖科技,通过大师和“大楼”培养高水平人才,“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我们得出这样的规律: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往往聚集了世界最高水平的人才,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接受媒体采访。本文图片均由南方科技大学提供
在大学里,薛其坤承担着双重身份: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还谈到了对大湾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研评价、大学排名、人工智能等的看法,“大湾区的高校各有特色、协同发展,合奏一首‘好曲’”“优秀科学家回国发展,说明我们国家创造最好条件吸引人才”“要让优秀科研人才‘安家乐业’,实现梦想”“衡量基础研究,不能像数产品一样看数量”“对于ChatGPT等人工智能,要制定政策规范使用”。
“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合奏一首‘好曲’”
不管是“硬联通”还是“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正在加速。不仅越来越多香港高校进驻大湾区,就连内地的顶尖大学也纷纷在此建立研究院、分校且越发强劲。
薛其坤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聚集的高校越多,高校之间各有特色、协同发展,形成的高等教育氛围越好,越能真正发挥集聚效应,“人气对于大学来说也很重要,我们哆来咪发唆拉西都有了,就可以合奏出一首优美的音乐”。
他透露,深圳和香港最近在谈论从通关等方面提供特殊通道以方便科研人员往来,“有了这种通道以后,我们就可以亲密如同‘一家人’,把粤港澳真正合成大湾区这个词。”
备受关注的大湾区大学也正处于筹建阶段,拟于2023年9月开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根据联合培养协议,大湾区大学(筹)从2022年起依托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从教育的链条来看,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重要、最关键的收尾端。”薛其坤认为,如果想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杰出的人才,首先学校的教育发展必须要达到高水平,因此需要建设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对未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意义。
在南科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师生文艺演出中,薛其坤等五名中科院院士与师生代表齐唱《共和国之恋》。
“让优秀科研人才‘安家乐业’”
作为深圳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时代背景下创建的一所高起点、高定位的公办新型研究型大学,南科大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
南方科技大学
学校建立之初,南科大采取了比较灵活的长聘、准聘制度,为青年教师匹配独立的实验室,以及与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同样的研究生资源和科研经费,为他们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提供舞台,因此吸引了众多优秀的年轻学者。
现代高科技研究,需要强大的资源保障,强有力的实验室和经费支持必不可少。薛其坤说,实验室对于科研者来说是一个“家”,要保障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到“安家乐业”。
同时,对于大科学家的加盟,南科大还采取了团队式的引进模式,“这种机制有‘蓄水池’作用,既能让年轻人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归属,也为年长一点的科学家提供了针对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问题的平台和机制。”
去年,世界著名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Efim Zelmanov)全职加入南科大,受聘为讲席教授。埃菲·杰曼诺夫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谈及人才引进,薛其坤解释,依托南科大成立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首批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南科大还成立了深圳国际数学中心,通过这些平台,南科大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吸引了进来。
与薛其坤同为山东老乡的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去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出任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薛其坤认为,年轻一代科学家回国发展,体现了对我国科研发展的信心,也说明国家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出巨大努力。颜宁作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是年轻女性学习的榜样。也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建造不同性别科学家和谐发展的氛围。
“衡量基础研究,不能像数产品一样看量”
因为早7点到实验室、晚11点离开的工作时间,薛其坤得名为“7-11教授”。他直言并不觉得累,自己会因为看到一篇好文章而兴奋,也会因为年轻科研者的研究有突破而开心。
正是对科研的热忱,让他从“山里娃”成长为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他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2020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因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而斩获菲列兹·伦敦奖。薛其坤是该奖项自1957年设立以来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二位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当记者问及如何加快实现基础研究突破时,他说,基础研究不像技术研发有相对清晰的实现路径,基础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因为是科研的“无人区”,时间、问题、方向、手段、机制等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取得突破需要长期的投入,甚至倾尽毕生的精力。薛其坤当前钻研的高温超导机理研究,是凝聚态物理学的世界性科学难题,“没人知道哪天能实现”。
有的科学研究,他带着学生从2008年干到了现在,还在继续探索追问,没有看到确定的结果。他回忆那种状态:大家忙活了很久,吃顿饭庆祝,发现实验结果还是不行,两年后又看到了希望,以为能出成果了,最后发现还是不够。从燃起希望,到以为成功近在咫尺,再被打击冷却,又重新再来,如此反复,在追求科学的路上他们不知不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淡美好的日子。
“评价基础研究,千万不能像数产品一样用量去衡量,这是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的概念。”薛其坤说,科研不能简单只以结果为评价导向,不能只看发了多少文章,而是要看科研者每天工作了多久,是否保持追求科学的精神和热情。如果他们努力做学问,即使出不了成果,也值得我们尊敬。“很多人就是因为这种持之以恒的坚持,给人类带来了可能1000万人干10年都干不出来的研究突破。”
薛其坤透露,针对基础研究的不确定性,南科大的一流学科数学正在酝酿讨论青年教师转正长聘的改革,“这8年,只要他们的科研经费足够,完成了教学任务,学校不再去评级。等到8年以后,学校再去考虑他们的晋升,让青年教师能够灵活应对,选择合适时间申请。”
“对于ChatGPT等人工智能,应制定政策规范使用”
对于近期爆火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薛其坤说,大家把下一次的革命定义为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显然可能是这次革命的中心。
不过,薛其坤认为,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长期的基础研究、多学科交叉的新的重大的发展,本身还是惯例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成果,因此不会根本性改变现在的科技创新模式。
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广泛应用场景的同时,也涉及伦理道德、知识产权、科研抄袭、考试作弊等一系列问题。ChatGPT的走红,争议不断——只要你动动手指,几分钟之内就能让它撰写论文、创作诗歌、编写代码、完成作业等,功能强大到让教育学术圈“有点慌”。
“如果它可能严重冲击我们的教育体系,使教育功能丧失,带来的就不是好处而是害处。”薛其坤提出,针对人工智能的出现,社会应该及时在法律、政策规定和使用范围上做相应调整。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长篇科幻小说《三体》里外星文明的科技水平,作为材料物理学家的薛其坤坦言,自己并不是特别了解《三体》,基于有限的信息,他认为有一点值得思考的是:假设三体外星人有这么高的技术水平,我们也应向它们学习,科学家们应在材料上追求极致,研发出比钢丝更硬、比陶瓷更耐高温等功能强大的材料。
公开资料显示,硅片是制作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原料。一个米粒大小的硅片上能集成16万个晶体管,在一个硅片上经一次工艺循环可制作的集成电路芯片数越多,每个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
薛其坤认为,如果按照《三体》的设想,纳米材料能用做硅片的切割,将大大提高把晶体制造成硅片的效率,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切割的光滑度也会有所提高。
大家都在看
-
这些科学发现在 2024 年创下了新纪录 2024 年,研究人员取得了众多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 —— 无论是记录册还是历史书籍都会留下它们的印记。这一年的各项科学 “之最” 为我们的远古祖先、我们的地球以及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带来了新的认知。1. ... 科技之最11-20
-
史上最强大的Mate!华为Mate 70系列定档11月26日:AI功能引爆期待 毋庸置疑,在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上,AI功能已然成为各大厂商竞争的核心焦点。从AI图像处理到AI信息摘要再到AI智能语音助手,这些智能化的功能正以颠覆式的体验,不断提升消费者的日常用机效率和便捷性。而在11月19日 ... 科技之最11-19
-
AI和量子:谁将主宰未来计算? 科技公司多年来向量子计算机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希望它们能在金融、药物研发和物流等多元化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在物理和化学领域,这种期望尤为强烈,因为量子力学的奇异效应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从理论上讲,这是量 ... 科技之最11-19
-
6G 最强悍的特性,竟提前被这些手机厂商用上! 开头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智能手机有哪些连接通信的方式?蜂窝网络、Wi-Fi、蓝牙这些我们最熟悉不过。刷门禁用 NFC,开空调用红外线,这些我们也都会用到。前几年兴起的 UWB,即超宽带技术,能帮助我们更精确地 ... 科技之最11-18
-
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级工程”里的全球率先丨致敬广东科技脊梁②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温柔通讯员丨粤科宣今年6月,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其中,“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斩获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重磅奖项的背后,则是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不 ... 科技之最11-14
-
2025,最可能在中国亮相的创新医疗“黑科技”,都在这里了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缓缓落幕。在历年都备受关注的医疗器械展馆,今年总共集结了全球超过260家企业参展,全球10大医疗企业、11家世界500强制药公司悉数亮相。对于这些跨国医疗企业来说, ... 科技之最11-14
-
小米“钉子户”有必要换小米15吗?体验一周后我有了答案 自打小米15发布,我就收到了不少朋友的信息:小米15值得买吗?小米14有必要换小米15吗?小米xx值得换小米15吗?其中最纠结的当属小米14用户,因为单看小米15和小米14的参数对比,你会发现除了处理器和指纹解锁算是大 ... 科技之最11-11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构建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在西安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发布《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开 ... 科技之最11-11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构建新质生产力,硬科技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引擎。”在西安举行的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系列活动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会议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发布《2024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开 ... 科技之最11-11
-
赵明称荣耀300史上最强 年终手机大战或是历年之最 在2024年最后的两个月,国内手机市场可能迎来近五年最激烈的年终大战。11月9日下午,荣耀CEO赵明出席线下门店活动为荣耀Magic7系列首销造势,在回答有关荣耀300新品的提问时,他自信地表示荣耀300将是史上最强的数字 ... 科技之最11-11
相关文章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4硬科技白皮书》发布
- 赵明称荣耀300史上最强 年终手机大战或是历年之最
- 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第十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回眸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
- 以科技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 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这本书写的不是科学前沿,而是最基本、最有价值的东西
- 全球最先进的 20 个高端产品,引领科技狂潮!
- 墨子:古代“黑科技”大师,如何用逻辑与木头打败整个世界?
- 既有高颜值,又有科技感,这里既是时尚秀场,也是美好生活
- 4000年前,中国两大工程,都是世界之最,有一项至今存在
- 科学最难以解释的“玄学”规律,照着这样做,或许会有益:1
- 解读余承东的“史上最强大的Mate!11月见!”
- 全球最神奇的20张照片,看完让你直呼神奇
- 来消费品展区一起体验“新”生活、“酷”科技、“最”潮流
- 华为 Mate70:科技巅峰之作
- 面向世界最前沿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 美媒夸赞:中国这4方面转变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强国
- 常长亭:买科技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深挖华为产业链
-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CCTV
-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 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 与世界同行!2024顶尖科学家湾区论坛在广州举行
热门阅读
-
万事胜意不能乱说的原因?告诉你万事胜意该对谁说 12-09
-
科威特第纳尔为什么那么值钱?比美元值钱的货币盘点 12-22
-
撕心裂肺十大催泪情歌,10首哭到崩溃的歌曲 12-24
-
不敢公布马航真实原因,内幕曝光简直太惊人! 12-25
-
陈百强什么原因怎么走的,陈百强85事件是什么 01-05
-
麻将公式一定要背下来,麻将手气背转运小妙招 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