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家精神

发布者:笑对凡尘 2023-4-2 22:47

精亦诚刘欣

(本文来自原创作者刘欣“卓越运营实战”公号,订阅公号,一起实现卓越运营。)

2023年年初,在美的经营管理年会上,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面对全体经营管理层,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如果当下让我选择一个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我一定会选企业家精神。”

方洪波提出,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是敢做、敢干、能干的人,是内部的企业家群体,要让这些人去实现新的突破,最终强化企业家精神的密度。

美的从5000元起家,在红海般的市场竞争中打拼半个多世纪,规模上已经突破3400亿大关,成为当之无愧的家电头部企业。

这个过程中,看得到的、数得出来的是那一个一个的美的大事记,但看不到的、蕴藏在内核的则是贯穿始终的美的企业家精神。

为什么企业家精神这么重要?

我们用基因的差异,来打一个比方。

科学证明,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异不超过2%,人类和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基因差异也不超过5%,但正是这微小的差异使得人类统治了地球,而不是黑猩猩或其他哺乳动物。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如此,好企业与差企业、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优秀企业与平庸企业,真的有天壤之别的差距吗?

或许也只有不到5%的差距,但这其中最重要的差距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差距,这也是为什么方洪波将企业家精神,作为最核心竞争力唯一选项的原因。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美的不可能从无休止的、无比惨烈的家电大战中脱颖而出,不可能一步一步翻山越岭地走到今天。

现在,我就和你一起,来回顾一下美的企业家精神的演变进程,并探究其内涵,以及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从1968年开始创业直到2023年,在过去的55年里,美的企业家精神的演变,历经了6个进程,如下图所示,分别是:源起、彰显、企业家管理、“内部企业家”、传承与发扬、持续激发。

1. 源起,1968-1979年

1968年5月2日,何享健带领23位居民,以“生产自救”的名义开始了最初的创业。

创业者每人出资50元后,再向公社借了3000多元,凑足5000元买了设备,正式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行政上隶属于顺德县北滘街道办,组长由何享健担任。

现在说起来这些,只是几句话,似乎很难从中看到什么“企业家精神”,毕竟每一家企业都会经历创业的初始阶段,但并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称得上是“企业家”,更不是每一个老板都会有“企业家精神”。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美的企业家精神的源起,并不是因为美的现在的成就,而是要回到当时那个历史背景中去看。

要知道,就在何享健创业这一年的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坚决取缔无证商贩和无证个体手工业户。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和社员,一律不准经营商业。”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是一个对各地农村来说、从公社到社员“一律不准经营商业”的年代,更是一个无人敢触碰国家政策的政治年代。

但就在通知下发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何享健能够带头成立生产组,如果说没有一点敢想敢干的企业家精神,又怎么会在“文革”岁月中冒险创业?

就这样冒着政策的风险,顶着“政府看不起、社会也看不起”的眼光,何享健从塑料瓶盖做起,先后做过药用玻璃管、皮球、塑料五金制品、橡胶配件、农机配件、汽车配件等等,在最初的12年里,为了生计,什么能做就做什么。

自己没有技术人员,何享健就凭乡亲关系,挖顺德糖厂的技术员搞内部生产,眼看没有订单,又手拿公社介绍信去外部跑业务。

何享健只身跑业务期间,经常是早餐一碗红糖水,出差睡在火车站、澡堂,怕小偷偷钱就把钱藏在鞋里……如此种种,一言难尽。

正如陈毅诗中所写“创业艰难百战多”,如果不是具有坚定的意志、坚忍的毅力,何享健如何能带领企业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一路坚持?

那个时候,何享健可能并不知道“企业家精神”这个说法,虽然不知道,但谁又能说他没有做到呢?

不畏艰难、坚定向前,何享健为美的塑造的“企业家精神”,就在艰苦创业的岁月中生根发芽。

2. 彰显,1980-1996年

如果说早期创业的12年里是为了生存打拼,看到了何享健身上“企业家精神”的萌芽,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何享健的“企业家精神”就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这个过程也是伴随着美的进入家电业开始的。

何享健选择进入家电业,以及首先选择风扇产品,这个做法并不像书本上所说的:做战略选择要尽量采用蓝海战略,以避开竞争。

相反,这个凭直觉做出的战略选择,实际上是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完全的红海市场。

就拿风扇来说,在美的做之前,周围就已经有顺德的裕华风扇厂、桂州的第一风扇厂、广州的远东风扇厂等,都颇具规模,但何享健仍坚持己见。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

何享健回忆说:“我觉得家电必然会成为实实在在的大市场。另外,改革开放后,外商来顺德搞投资、搞合资的大部分也选择家电行业。”

这种朴素的商业直觉,的确将美的带入了一个红海市场,但正如何享健判断的那样,美的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市场”。

1980年进入家电市场以后,何享健的“企业家精神”在善于发现机会、善于把握机会方面,一再得到彰显,比如:

o 1985年,空调产品在国内还没有引人注意的时候,何享健就认定空调会大行其道,坚决上马了空调项目。

o 1985年,何享健从日本引进了高速冲床,据说是中国第一台高速冲床,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o 1986年,何享健决定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了突破,极大降低了1988年国内市场不景气带来的冲击。

o 1992年,在众多企业对股改上市抱持观望态度的时候,何享健主动申请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于1993年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o 1992年,与日本企业合作成立威灵电机公司。1993年威灵电机投产,当年就达到11万台。

o 1993年,与日本三洋合作,进入电饭煲领域,之后又进入厨具领域。

何享健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在这一阶段彰显无疑,但个人再能干、终究也有限,何享健开始碰到了管理的天花板。

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曾说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具备创新的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并繁荣昌盛,必须将企业家管理植入自己的体系。”

德鲁克这段话,在美的投产空调产品之前已经说过,何享健也许看到过、也许没看到过,但不论是否看到,何享健通过自身的实践,采用了最适合美的的方式,开始“将企业家管理植入自己的体系”,美的的企业家精神也由此进入了第三个进程:企业家管理。

3. 企业家管理,1997-2005年

企业家管理,是企业家个人重新定位自己,让组织内有更多人来分担企业家的艰苦工作,并营造出企业家氛围。

用何享健的话来说就是,“我不能让自己变成三头六臂,但我可以在企业内复制100个何享健。”

复制的方法,是分权的事业部制改革。

在1997年之前,何享健一直是采用集权的直线职能管理模式,所有的责任和压力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大事小情都等着自己来决策。

截止到1996年,5大类产品、25亿规模、1500多个产品型号、7000多人的团队,仅仅凭借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已经不足以支撑企业前行,美的自进入家电业以来首次出现了下滑,“科龙要收购美的”的传言也开始甚嚣尘上。

变革迫在眉睫。

何享健提出了分权的事业部制改革,但当时很多高管都认为风险太大,并不认同。

然而,何享健顶着内外部的压力,坚定不移地推行了美的史无前例的变革,也是美的沿用至今的管理模式。

整个美的按照产品类别,分拆成5个事业部,何享健将日常经营权全部下放给事业部,事业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喝汤还是吃肉,全凭自身业绩;集团仅保留管控和服务职能,并同步推出《分权手册》,明确每一个事项的权限范围。

何享健的分权做法,实际上就是把每一个事业部的总经理,变成了该事业部的“企业家”,并按照责权匹配、利绩匹配的“企业家”方式来管理。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美的之后仅用4年时间,就快速进入百亿俱乐部,同时随着事业部运作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事业部不断成立,越来越多的事业部型“企业家”也不断涌现。

当然,美的内部始终称这个群体为职业经理人。真正第一次公开称之为“内部企业家”,要去到2006年,也就进入到美的企业家精神的第4个进程。

4. “内部企业家”,2006-2011年

“内部企业家”之所以加引号,并非因为不是真正的内部企业家,而是因为“内部企业家”在美的第一次作为正式的说法,被明确提出来。

我们先来看一下提出来的背景。

2004-2005年,美的集团做了大范围的组织变革,撤销了威尚本部,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在原来制冷本部、股份本部的基础上,正式成立4个二级产业平台,分别是制冷集团、日电集团、电机事业本部、房产事业本部,并将下属经营单位重新划分至各个二级产业平台之下。

在这样的组织变革背景下,美的职业经理人的层级增加了,从集团到二级产业平台、再到经营单位共有3级。

为了更好地管理各级职业经理人队伍,集团于2006年开展了“打造职业经理人队伍”的项目,正式将职业经理人分为三类:内部企业家、职业经营者、专业管理者。

这其中第一类也是最高一类,明确称之为“内部企业家”,而且有具体的定义和范围:是指由股东委托,以集团长期持续的价值增值为目标,并拥有相应决策权的职业经理人,主要包括集团和二级平台第一负责人。

从原来统称的“职业经理人”到细分的“内部企业家”,最大的变化不在于身份,而在于对职业经理人身上企业家精神的认可和肯定,在于表明企业家精神与所有权无关,在于强调企业家精神需要从创始人走向代理人。

能够由代理人进行全权的传承与发扬,也就标志着美的企业家精神,进入到了第5个进程。

5. 传承与发扬,2012-2022年

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团正式宣布,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上市公司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

这标志着美的正式完成交接班,开始全面迈入职业经理人掌控的时代,也是方洪波的时代。

这一做法开创了中国现代企业传承的先河,也是考验美的企业家精神能否在脱离创始人的情况下,得以继续传承的关键一步。

德鲁克早在40年前就对类似情况表示过忧虑,“除非创始人在组织中建立起了一套企业家管理的政策和实践方法,否则一旦创始人离去,企业就不会再具有企业家精神。”

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管理的政策和实践方法”,就是何享健从上世纪80年代,打定主意并建设了近30年的“美的机制”。

距离“何方”交班已经过去了10年之久,从结果来看,美的企业家精神在方洪波身上,不仅实现了传承,而且进一步得到了发扬。

来看一组方洪波接班之后的美的数据:

o 营收,从2012年1027亿,到2021年3434亿,增长3.3倍。

o 净利,从2012年61亿,到2021年290亿,增长4.8倍。

o 市值,从2012年8月380亿,到2022年8月3719亿,增长9.8倍。

(由于2022年报数据尚未出,营收和净利采用2021年报数据)

方洪波执掌美的十年来,不仅没有守业吃老本,反而顶着巨大压力,强势推动变革,完成战略转型,还带领美的实现了整体上市、收购库卡、收购东芝家电、进军医疗设备和新能源领域、私有化小天鹅和威灵、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启动To B第二引擎、科技化投入……

众多可圈可点之处,无不体现美的企业家精神,纵情向前,坚定生长。

6. 持续激发,2023年

30年的美的岁月,10年的一号位,3年的疫情冲击,都让方洪波越来越看清美的发展的长期主义。

正是感受到企业周期、商业周期、经济周期的变化,正是想要带领美的穿越周期的渴望,使得方洪波需要更多的内部企业家涌现,需要更多人以创业的心态重新出发,需要美的能够英雄辈出。

方洪波明确提到,企业家精神不是一把手才有的,不仅仅是要尊重商业文明的变革、尊重技术进步,这些都还只是视野和决断,而是要在企业的每一个层级里都体现出来,要“浑身上下”都有企业家精神。

因此,如何重塑组织结构,如何赋能与赋权,如何激发研究、市场、销售团队共同协作,如何实现全球化配置与发展,如何培养人才……无数问题困扰着企业转型,但一旦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会成就企业转型。

把每一位员工变成创业的合作伙伴,发挥出每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才是组织持续升级的驱动力。




我们前面用了不小的篇幅,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美的企业家精神的6次进程,但有一个问题,我们到现在还没有正面回答,那就是:美的的企业家精神到底是什么?

我大可以堆砌一些诸如冒险精神、敏锐洞察力、发现机会、独立思考力、创新思维、领导力、承担风险的勇气、坚持不懈的毅力等大词,你也不能说哪一个不对,但这么做实在是有点凑数的嫌疑。

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企业家精神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因为它是一种难以直接传授的特殊知识。

哈耶克把知识分为两类:科学知识和实践知识;迈克尔·波兰尼将知识分为,可言说的显性知识和不可言说的默性知识;张维迎则简单地称之为硬知识和软知识。

企业家精神属于实践知识,属于不可言说的默性知识,属于软知识。

何享健曾这样描述自己和美的,“我是一个实践主义者。美的总是先有改革,再有对照,再有借鉴,再上升到理论。”

可见,美的的企业家精神也不是来自于学校和书本,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实践,这与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精神既非科学又非艺术,而是一种实践”也完全吻合。

说到这里,再结合前面所描述的美的6次进程的实践,我尝试用最简单的说法来概括美的的企业家精神,将其精炼为三个字:“高、变、定”。

高,是攻打高地,挑战高手。

变,是勇于变革,善于变革。

定,是笃定信念,坚定意志。

我们逐个来说。

高:攻打高地,挑战高手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存在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要证明自己比别人更优越,他不仅是为了成功的果实,更是为了成功本身。”

从何享健到方洪波,再到事业部的每一个经营者,都拥有证明自己的强烈欲望。

那怎样才能证明自己?

就是一次又一次地攻打高地、挑战高手。

“攻打高地”,首先体现为敢于不断设立和冲击高目标。

美的从“七五”开始就坚持制定五年规划,设定增长目标。

“八五”和“九五”时期,从几百万元销售收入增长到1亿元。

1991年到2000年从1亿元又增长到100亿元,仅仅10年就做到了。

“八五”期间平均增长率为60%,“九五”期间为50%。

在2000年突破100亿的时候,何享健提出5年内做到500亿。

2005年,美的规模达到470亿,眼看500亿垂手可得,再次提出2010年突破1000亿。

2010年,如期突破1000亿,何享健提出5年后,再造一个美的。

近期,美的明确提出规模5000亿、利润500亿、市值1万亿的目标。

在目标的设定上,美的永远保持一种“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攀登新高峰的状态。

敢设高目标、敢冲高目标,这是美的企业家精神不断挑战自我的战斗冲动。

“攻打高地”,还体现为敢于不断开拓、抢滩登陆新高地。

美的多元化的发展,就是攻打一个个新高地的过程。

小家电,从最初的风扇不断延伸到电饭煲、微波炉、饮水机、净水机、电磁炉、热水器、洗碗机、豆浆机等,形成最全的小家电群。

大家电,从家用空调陆续进入到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泵等,构建完整的大家电品类。

中间产品,从电机扩充到空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磁控管、变压器、电动汽车部件等。

从“大To C、小To B”到“To C、To B并重”,通过收购兼并和自我加速等方式,发展出机器人与自动化、楼宇电梯、医疗设备、新能源储能、数字化创新等多项业务。

“挑战高手”,体现为面对行业高手敢于亮剑,不怯战、不畏战。

在国内家电市场,美的被称为“家电公敌”绝不是徒有虚名,哪怕对手已经在行业内占据老大位置已久,例如空调与格力、微波炉与格兰仕、豆浆机与九阳、冰箱洗衣机与海尔、厨房类小家电与苏泊尔等的竞争从未停止,可以说美的是长期在多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在海外市场,美的不断加大自有品牌的投入力度,将挑战目标锁定为博世西门子、三星、LG、惠而浦等国际巨头,要在国际舞台拥有一席之地。

变:勇于变革,善于变革

攻打高地是挑战自我,挑战高手则是虎口夺食,二者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

所以,在美的企业家精神中,只有“高”的欲望和冲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变”的魄力和方法。

美的的变革,经过数十年的磨砺,已经内化成为文化和机制,成为企业家精神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从勇于变革和善于变革两方面,来看美的的变革。

勇于变革,体现为自我否定的认知和主动调整的行动。

集权模式不合适,就变革为分权;营销本部的方式不合适,就重新拆分回归;二级平台效率变低,就合并重组;业务发展过多过散,就迅速关停并转;为防止组织臃肿干部老化,就每半年定期进行变革,不会让人情大于组织……

美的种种变革做法,都是率先对自己下狠手,从否定自己的固有思维,再到主动调整的坚决行动。

善于变革,体现为结果导向和务实打法。

美的的变革,虽然不是每一次都成功,但在成百上千次的变革之后,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打法。

这种打法,是以市场的结果为导向,从思维到组织、从流程到人员、从目标到激励,一整套都非常简单务实。

之所以说是简单务实,因为美的在变革之时,既会创造性地破坏,也会创造性地模仿,不是对原有的一切斩草除根,而是从结果出发,专注于机会和需求,实事求是而不教条主义,脚踏实地而不好高骛远。

具体的变革做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我以前写的美的变革的文章,我也会把其中一些文章的链接,放在文末方便阅读,这里就不占用篇幅了。

定:笃定信念,坚定意志

企业家精神之所以是软知识,就是因为它不仅和企业家的欲望与眼光息息相关,还和企业家的信念与意志密不可分。

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不仅能从给定的A、B、C答案中,说出一个意想不到的D,甚至还要主动去修改题目的条件,突破题目的约束,更为关键的是,这样做了之后,还要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哪怕只剩孤身一人,也要做孤勇者,这是笃定信念。

何享健曾回忆说,“产业链的发展,我是有战略的。一个电机的发展,推动空调发展,包括压缩机,包括磁控管,当时没人同意搞,我坚持要搞。如果微波炉没有磁控管,我看今天早破产了。压缩机对空调支持很大,当年若没有压缩机,能发展那么快?早就离开这个产业了。”

笃定信念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方向有了、目标有了、信念也有了,执行的过程中还会听到批评、出现挫折、遭遇失败,这时候还要不畏险阻、敢解难题、敢打硬仗,这是坚定意志。

方洪波讲述过他作为掌舵者,推行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的挑战与压力,“要决断决策、推动下去,而推动的难度好比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口气,有时候,一口气突破了、顶住了,可能就是一片新的天地。有时候没顶住,憋过去又回到起点。”

坚定意志,在美的每一次变革转型中,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笃定信念,是面对资源的限制和周围的质疑时,仍自信不减、独自前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

坚定意志,是面对外部的批评和当下的失败时,能扛住压力、再战江湖,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

“高、变、定”,是美的企业家精神内涵的“三字经”,是企业家精神在美的实践中的浓缩和精炼,这其中有挑战自我、挑战高手的征服欲望,有自我否定、主动求变的魄力方法,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信念意志。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说明美的企业家精神触动了你。

我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点触动了你,不过我有5点启发和你分享,希望能产生共鸣。

1. 永不满足的强烈欲望

不论是何享健,还是方洪波,以及每一个经营单位的总经理,我在他们身上总能看到无比充沛的精力。

这不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也不是因为他们每天锻炼的时间比别人长,正相反,由于繁重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作息大概率上还没有一般人正常。

他们超出常人的外在表现,更多是来自于内心永不满足的强烈欲望,这才是企业家精神的原动力。

有人会说他们是为了金钱,为了更多的财富,我相信在早期的时候,金钱的比重一定很大,但如果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金钱的比重必然会下降很多,否则单凭物质的激励不可能持续带领企业发展。

这种永不满足的强烈欲望,不仅仅是对于物质财富的获取,更是自我实现、寻找“大我”的追逐,不超越物质,怎么能叫精神呢?

2. 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这一点来自于美的的“变”字,是长期竞争环境下形成的本能反应,危机意识已经变成了美的的下意识。

但我在很多企业里,往往看不到什么危机意识,而温水煮青蛙的情况无处不在,这应该是以前的日子过得太滋润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然而,现在很多行业都进入了存量竞争,如果仍然不具备危机意识,销声匿迹就是必然的结局。

改用鲁迅的话,不在危机前爆发,就在危机中灭亡。

3. 强大坚定的意志内核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实际上,我们在做任何改变的时候,会看到现实并不是很骨感这么简单,而是很残酷。

作为想做事的人,特别是想做成事的人,如果不具备强大坚定的意志内核,很容易就会被现实击倒。

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企业家,一定不是成功的企业家。

没有强大内核的企业家,也不可能形成企业家精神。

4. 由内而外的机制力量

一家企业,要想形成企业家精神,既要有一把手带领下的精神感召,也要有由内而外的管理机制。

机制力量,是企业家精神得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土壤。

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如果土壤不好,种瓜也只能得歪瓜,种豆也只能得蔫豆,甚至白种一场也不稀奇,那些一盘散沙最后无疾而终的企业实在太多了。

只有致力于机制的建设,才能成为德鲁克所说的“企业家企业”。

5. 持续不断的锻造激发

企业家精神,不是能工巧匠的硬知识,不是时间长了沉淀就会有的。

如果不能反复锻造和持续激发,时间越长,反而越少,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是沉淀,而是消散。

企业家精神,就好像无形的肌肉,不是长大就会有,而是坚持锻炼才会有。

这也就是为什么方洪波会在今年年初,对所有干部反复强调企业家精神的原因了。



最后的话

美的的企业家精神,走过了55年,历经源起、彰显、企业家管理、“内部企业家”、传承与发扬、持续激发6个进程。

其内涵可以精炼为“高、变、定”3个字:高,是攻打高地,挑战高手;变,是勇于变革,善于变革;定,是笃定信念,坚定意志。

我有5点启发,希望与你产生共鸣:永不满足的强烈欲望、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强大坚定的意志内核、由内而外的机制力量、持续不断的锻造激发。

企业家精神,不应该成为高高在上的存在,而应该成为元素级的存在,极致深入、无处不在、影响深远。

你的企业是否也具备了企业家精神?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欢迎在后台留言,和我们交流。

— END —


作者简介:

刘欣,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毕业,精亦诚咨询创始人,原美的资深高管,现为多家知名企业的管理顾问。

1999年毕业后加入美的,在美的工作17年,历任集团总裁办副主任、事业部管委会成员、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海外营销总监、国际战略项目总监,主导和推动战略转型、运营管理、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海外营销、流程诊断、产销计划管理、精益改善等多项工作内容,曾为美的、OPPO、SHEIN、波司登、金发科技、纳思达、喜临门、大自然、骆驼、帅康等多家企业进行咨询和授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