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杀人事件》,无法面对现实的理想少年落此下场

发布者:零点巡夜 2019-7-13 06:00 来自: 世界之最

小编最近发现了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比秋叶原杀人事件还可怕。据说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在电影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电影内容引人深思,可以说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好电影了,一起来看看吧

无法接受现实的小四选择死亡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时长近四个小时,但就是这三个多小时开启了一场我们人生的严肃启迪会议。故事是这样的20世纪90年代的台湾是混杂的,它将各式方言、习俗、文化随着腐败及落后的思想掺杂在一起。

小四、小明、小马、老二、小猫王、飞机、滑头、小虎、小翠之间的故事,以及“小公园帮”和“217眷村帮”两派不多头的纷争。拉开了故事的帷幕。故事的过程太过庸长,一环扣一环,小编就不仔细描述了。只是最后的结局小四发了疯用刀捅死了小明,小四被判刑。

电影人物内心思想

牯岭街杀人事件电影中最主要的三个人物小四、小明、小马。其中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小四,影片中小四是由张震扮演的,小编本身认为他身上的某种特质就十分契合小四这个人物。小四在友情与爱情之间犹豫不绝,后来由于他深受各种矛盾的叠加捅死了小明。

小四在最后内心背伤的同时他个人所反映出的当时台湾的那代青年人的心理路线也是十分清晰了,孤独而且无助。牯岭街杀人事件这种青春片的题材我觉得是最契合我们青少年的内心的,太好过与现如今大多的矫情堕胎的烂俗青春片。

电影带给了我们思考

而且这个电影的导演杨德昌,他本身也是十分优秀的,他拥有创作者的知性,他理解那代青少年的心理。从故事本身也可以看出结构严谨,人物庞杂但不失灵动。故事雍长却又生动有趣,三个小时的影片中我们领会了不一样的人生道理。

搜狐娱乐评价杨德昌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企图从旧日经验中,寻取一个属于九O年代的历史批评观点,事实上,在牯岭街杀人事件整部电影中的风格导向上仍然保持相当适度的距离和客观性”。纵观演艺圈这样的创作者现在屈指可数。

许鞍华说“有些东西,写不出来,才要拍成电影”。这部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可见杨德昌想传达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浅显层面的东西,我想他不希望我们看见小四从童真少年变成杀人的嫌犯,他更想我们知道年轻成长的我们进入了彼此的灵魂就成了相互牵绊一生的枷锁。

牯岭街杀人事件这部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太多大奖,1991年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主角奖等等太多太多。其实我很欣慰这部影片获得了它应有的成就,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并没因为触及到一些东西就被埋没。最后,小编希望大家去看下这部影片,去感受一下那个时代动荡的人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