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量百强:前三名超百万辆!爆款交付难冷门库存高

发布者:中华七剑 2023-1-13 18:45

在我国新能源车产量屡创新高的当下,疫情、缺芯、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地缘政治变化等“灰犀牛”也一直在产业链上下游徘徊,影响着每一位入局者。与燃油车产业链的垂直结构不同,新能源车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多方合作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会直接对最终产量形成制约。

与此同时,新车型层出不穷、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场,也让销售端的压力日益剧增。一方面,“网红爆款”车型供不应求,交付期却越拖越长,已经让很多消费者的耐心耗尽;另一方面,寄予厚望的重点车型销量不如人意,连带产量也升不上去,又让车企陷入了另一种窘境。

1 特斯拉比亚迪爆款多,但交付期的痛谁懂?

产量榜的TOP10中,比亚迪占了6款车型,宋PLUS DM-i、秦PLUS DM-i、海豚、元PLUS、汉EV、唐DM都是当家花旦,年产量也普遍高出年销量几万辆。然而,由于历史订单太多,加上唐、汉以及元PLUS等车型还要出口海外,新车的交付速度仍然堪忧。不少准车主反映,其等待时间已经从3个月到5个月,然后又拖到7个月,感觉遥遥无期。

受此牵连,比亚迪某些车型的口碑出现下滑,比如排行第19的宋pro DM-i。这款指导价13.88万-16.38万的紧凑型SUV,自2021年12月末推出以来,年产量达到77579辆,销量为55405辆,投诉率却高达2.128%,在车质网上牢牢占据着多个月份的投诉榜首,典型投诉问题集中在“不按约交车”“价格不透明”,背后的消费者情绪可见一斑。

特斯拉的交付能力也同样是个问题。排名TOP 2的Model Y年产量43万+,年销量近30万,排第3的Model 3的年产量26万+,年销量14万+,看似供应充分,但因为还要应付全球市场38%的订单,刚扩产的上海超级工厂依然承受着不小的压力。据说特斯拉将在2023年第一季度大幅提高美国德州超级工厂的Model Y产能,或许届时将缓解一部分交付难题。

合资品牌中,东风新能源EX1、东风风神E70、大众ID.4 CROZZ都是产量排名进了前30强的。其中,东风新能源EX1年产量90785辆,国内年销量却只有25728辆,落差极大。这辆纯电型小型SUV,指导价仅仅在5.57万-6.27万之间,性价比还是很具有竞争力的,结合其高达6万辆的年出口量,可以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不啻为一种独辟蹊径的市场策略。

2 老牌蓝血不温不火,电动化转型动作慢

传统高端品牌中,宝马iX3年产量排名35,宝马5系新能源排名53,宝马i3没上榜,年销量仅3744辆。奔驰E级 PHEV排名52,奔驰EQC落到91位,年销量4820辆。同属BBA家族的奥迪Q2L e-tron,产量甚至只有1945辆,直接掉出榜外。可以说,大家的成绩都差强人意,这也侧面反映出几个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的吃力。

目前,BBA油改电三兄弟EQC、iX3、e-tron似乎依然是过渡型产品。宝马的纯电平台New Class计划在2025年推出,届时才算正式进入纯电动车赛道;奔驰也计划在2025年推出纯电平台MMA,将部分紧凑型和中型电动车放在上面开发。在一年一大变的新能源车市场,三年之后的改革能否跟上竞争者们的节奏,仍未可知。

3 魏牌地位岌岌可危,极星腾势定位尴尬

魏牌的两款车型,在产量榜上处于“吊车尾”的位置,拿铁排名96,摩卡刚刚卡在100名上。这个成立于2016年的自主品牌,出身于长城旗下,主打豪华质感。魏牌在2021年携带“摩卡”切入新能源车赛道时,产品力并不差,在我们未来将公布的百强总榜上是有一席之地的。然而,营销和影响力的式微,偏小资的取名与男性化外观之间存在的违和感,都让它在造车新势力中成了“小透明”,不黑不红,地位岌岌可危。

未上榜的车型中,还有一些野心不小却尴尬收场的角色,比如腾势X PHEV。这个品牌成立于2010年,最初由比亚迪公司和奔驰母公司戴勒姆合资,各占一半股份。它含有老牌名门和新能源大户的混血基因,还可以贴上奔驰车标,因而上市之时就颇受关注,隐隐有黑马之姿。

然而,腾势历年来的销量却相当平庸,虽然试图走高端路线,但消费者似乎不太买账。腾势X PHEV踩准的是热门的中型SUV市场,但去年产量却只有894辆,销量是1115辆,相当惨淡。公司连年亏损之下,戴勒姆眼看追加投资也无法挽回颓势,索性退出了大股东之位,如今由比亚迪控股90%。并入比亚迪麾下的它,能否重新找到定位,脱离与其他比亚迪车型捆绑和比较的宿命,仍需拭目以待。

来头不小却产量奇低的还有极星Polestar 1。这款由沃尔沃和吉利共同推出的高端插混跑车,指导价145万,主打北欧设计风格和环保理念,用料和做工极为考究,但去年产销量仅两位数。究其原因,一来或许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到今天,跑车已经很难在外形上标新立异,动力也和大部分新势力车型大差不差,因此要拉升品牌价值感并不容易。二来,Polestar 1的定价策略也让人迷惑:美国市场售价15.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万元),国内售价却贵了近40万,这也让国内消费者颇为不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

出品方:南方都市报 湾财社 N视频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陈文定

项目策划:王莹

项目统筹:王卓江 伍静妍 关健明 范玉平

执行统筹:梁罗喆 黄露

记者:梁罗喆 胡雯雯 陈镜安

编辑:黄露 郭毓玲 李美钰

技术:郑冰蓉 梁秀霞

设计:张博 林泳希

数据合作机构: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北京精真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瓜子二手车、盖世汽车研究院、黑猫大数据中心、车质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