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服饰文化有规矩

发布者:天天小戒 2023-10-31 22:52

文/叶子

现代人们的服饰多种多样,也有的是千奇百怪。不论是颜色、花型还是款式都丰富多彩。从着装方面来看,今天的人们是幸福的,在古代穿着和打扮都是有规矩的,甚至衣服上的花纹配饰等细节都是由皇帝敕令规定。如果穿着不符合规定,是要受到刑罚的,弄不好就会被流放发配。

面料影响

受面料工艺的影响,古代的衣服也有所不同。人类从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刚开始只是用一些兽皮遮羞,后来出现了麻。丝绸在大约5000年前就已经出现,但是依然是很稀缺的东西。棉花在南北朝时传入中,起初也只是少量的种植。到了北宋时,逐步的扩大了种植面积。到了宋末元初时,才成为了普通老百姓能够用得上的纺织品原料。“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

古代的纺织品原料与今天比是单一的,比如在汉代主要就是麻和丝绸, 由于价格昂贵,丝绸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即使家庭富裕,汉朝也有规定,老百姓是不能够穿丝绸的衣服的,只有那些王公贵族才能够穿着丝绸。汉朝时还规定,商人也不能够穿着丝绸的衣服,只能选择普通的麻衣。所以商人虽然富有,却不能够富贵。

在我国古代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很多时候商人都是受限制的,在明朝初期的时候,商人也不能够穿着丝绸衣服。“士、农、工、商。”这不仅是先后次序的排名,也是社会地位的排位。历代以来,商人虽然富有,但社会地位确实很低。在比较开明开放的唐朝,商人及家人依然是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就是才华横溢的李白为什么不能够中举人的原因,因为他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

颜色之规

古代的颜色也没有今天的丰富。唐代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曾多次对普通侍女有过描写,大多是身穿赭衣,双鬟发髻。赭衣就是染成黑色的衣服,唐代下等侍女自然是麻的,发型也有规定,最下等的侍女只能梳双鬟,没有配饰。

《宋史》在“士庶服禁”中明确规定了平民在衣着颜色上也无非黑白两色;为了方便劳动,对襟短衣和裤子成了日常搭配。《清明上河图》中对劳动人民的描绘也多是上衣不及膝盖,下身穿裤子,脚上一般都是麻鞋和草鞋。并不是氏族们穿的宽衣大袖。

宋朝建立之初,遵循了唐朝的制度,对官员们的服装颜色也是有规定的。三品以上官服紫色;四品、五品为朱也就是红色;六、七品为绿色,八、九品为青色。

配饰也要有规矩

就像曾经热映的电视剧《甄嬛传》中展现的那样,即使是到宫廷内部,不同等级的妃嫔和宫女的着装和配饰也是有规定的。每个朝代对于这些要求都是有所不同的,但其细节又是很复杂的。比如清朝时只有皇后才能够使用东珠。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着装配饰也是有着规定。明朝时期民间妇女的礼服不能用金绣,平时的衣服也只能用紫绿、桃红和淡蓝,像大红、雅青、黄色等,都是皇后或者贵族妇女才能够用的颜色。明朝成化年间,民间妇女不能佩戴宝石首饰。正德年间还规定娼妓不使用金首饰,银镯子。

对于服饰的要求,从诸多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出,古代的一些禁忌和规矩。所以如果你生活在那个时候,穿衣大胆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可能就会遭受到处罚。所以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真的是一种幸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