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子们的名字,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重合率极高,是巧合吗?

发布者:一叶扁舟 2023-6-24 05:30

朱元璋四世孙朱公锡,九世孙朱慎镭,丘僖顺王朱同铬,鲁阳王朱同铌,寿昌庄穆王朱均铁......

明朝皇子们,绝对算得上是历史奇葩之最,倒不是说他们的性格或行事作风,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关键是这些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的重合率,实在太高。可这究竟是何原因?仅仅只是巧合?

五行相生

《春秋·五行之义》中提到: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

换句话来说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从木开始,相互生成,相互转变。

拳打沔阳陈友谅,脚踢白驹张士诚的朱元璋,推翻元朝,夺取天下以后,也不知从何处看到五行之说,于是下定决心,要求后世取名,要按照这个标准来。

对此,很多史学家都感到十分无奈,尽管开国皇帝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朱元璋的精力也未免太旺盛了。直接借着胡惟庸的“帮助”,将宰相制度废除不说,还给后代子孙取名都安排好了。

而朱元璋也以身作则,给儿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等取名,都是以“木”为偏旁,寓意着除自己之外,后代们由木为始、至水轮回、生生不息。

这种创意和想法的确不错,可朱元璋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数代之内,汉字都能支持他取名折腾;可数代人过后,这又该怎么办?

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等等,大家都还能凑合着用。但到了朱佑樘、朱载垕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出字形不太够。

毕竟从朱元璋开始,子孙后代就一直延续发展,当上皇帝的人只有一个,但和皇帝有关系的人,却有无数个。所有人都需要从《字典》上找个固定偏旁的字来做名字,可见其麻烦。

为了忌讳,凡是祖先族谱中用过的名字,后人还全都不能用,这更让人感到为难。哪怕皇帝和血缘关系更近的人先用,也算得上杯水车薪。

特别是“金”字旁,用无可用,常规字、生僻字都全部用完,到最后甚至只能学起武则天,自己造字。

好在这些文字只是在皇宫之中流传,民间不少老百姓甚至都不清楚,影响被降到最低以后,明朝后来的皇帝们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元素周期表

皇子名字确定下来,可怎么又和元素周期表牵线搭桥了呢?

就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两者根本毫无关联。就好比用豆腐去修建一座房屋,怎么看怎么不合适。这还得从清朝年间著名科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徐寿,开始说起。

早年间的徐寿,和绝大多数清朝秀才学子一样,立志要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人生。

结果“尝一应童子试,以为无裨实用,弃去”。

意思就是说,尝试了考试却发现,没有办法改变自家生计问题以后,徐寿果断选择放弃。

现实生活的磨难,以及务农经商的实际经验,最终让徐寿认真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从此,他的自学之路开启,借助知识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开始前往更高学府求学。

西方近代物理、动植物、矿物学等书籍,仿佛给徐寿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尤其是其中的化学,更让他流连忘返。

在彼时已经颇有名气的李善兰的帮助下,徐寿真正踏入科学的大门。不仅如此,他甚至还独自设计一些实验,体现出超凡卓绝的创造能力。

恰好在这个过程之中,徐寿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为找不到合适的字,来代表相应化学元素发愁的时,明朝皇子们的姓名提供了大量帮助。

于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徐寿愉快地决定使用这些带“金”字旁的汉字,来指代相应的化学元素。而这也是为何现代化学元素周期表之中,明朝皇子们的名字和元素大量重合。

此外,其实就当时徐寿学习使用到的诸多化学有机物来看,同样也是抄得明朝皇家族谱。

以“烷”、“烯”、“烃”、“炔”为例,就分别对应朱勤烷、朱悦烯、朱琼烃、朱颙炔,算得上轻车熟路。

不得不说,朱元璋当年的任性之举,倒是给中国近代化学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否则就化学周期表中的诸多元素来说,还真不太好找太多汉字指代。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相隔千年的人物,能够用如此特别的方式建立联系,中华文化的传承,当真算得上有趣至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