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新疆地名(四)地名之最与奇葩地名

发布者:拔剑长空 2023-1-6 17:06

你知道新疆的这些地名在哪里吗?

“让”、“迭”、“贼沟”、“佛营”、“贝母房子”、“五十城”、“陈老七”……

大约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地名。

而新疆的有些地名,放在全国来看,都卓尔不凡。比如最短和最长的地名。

一般来说,在汉语中,地名基本的模式是两个字,再短了就叫起来别扭。严格的说,上古时候的中国地名的标准版,应该大都是一个字,大到齐、楚、燕、韩、赵、魏、秦,小到大禹命名的梁、兖、青、徐、荆、雍、冀等九州,只不过后人为了叫起来顺口,九个州后面都加上了“州”字,这样看起来便成了两个字。

《禹贡》中的九州

但在汉语中,地名再短,一个字便已经是极限了,总不能是半个字。而在新疆,不仅至今还有正儿八经的一字地名,还不止一个。

比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有一个地名叫“让”,看起来颇为古怪,但其实是柯尔克孜语,意思是五彩斑斓;而喀什地区的泽普县,则有一个地名叫“桑”,只不过和桑树没什么关系,意思是“仓”。得名原因据说是古代的时候这里有过粮仓。喀什地区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有一个地名叫“迭”,为塔吉克语,意思是村,估计是对于这个村实在是懒得起名字,就叫个“村”了事。另外这个地方还有个“新迭”,不过不是新村的意思,而是蓝色村。吐鲁番市托克逊县还有个乡叫“夏”,也不是夏天的意思,而是来自维吾尔语,意思是“城”。等等,都属于不愿意动脑筋起名的地名。

相比于最短的地名,最长的地名就好评比的多,字数多就是多,一目了然。

当然我们说的地名是指具体的地名,而不是在前面加一堆省、地的名字来充数。如果这样的话,新疆有些地州的地名,个个都会比其他地方的长,比如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个前缀加上,就已经比别人多出来了十九个字——这有点胜之不武。

而关于具体地名中最长的,在就有人给我留言,说是全国最长的是甘肃的一个蒙古语地名:“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一共十个字。

这个地名真的是全国最长的吗?

其实这个地名应该叫“谢别斯廷”,是一眼泉水的名字,而且也不仅仅是蒙古语。

这个地名实际上是因为斯文·赫定,名字才变得这么长,当年斯文·赫定来新疆途中胆结石发作,只好留在了这个地方养病,陪他一起留下的人中有一个叫那林的瑞典地质学家,大约是把这眼泉给标在了地图上,所以斯文·赫定就将那林的名字加在了谢别斯廷的前面,成为了“那然色布斯台音”,即“那林谢别斯廷”的不同译写。而“布拉格”,我们已经知道了,是泉水的意思。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关于“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是中国最长地名的说法,充斥着网络,大家都是人云亦云。对于这一点,新疆人民好像漠不关心,从没吭过声,事实上在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随便一划拉就有超过十个字的地名,比如库车城北面就有一个山头叫“欧吾提艾肯能欧司提克塔格”,十二个字,完胜“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

不过你如果以为到此为止,那就错了,因为就在这个山头的西北面,还有一个山头,名字叫:“皮亚孜力克能拜什力克阿克塔格”,十四个字——估计比它长的名字再也没谁了。

那这个名字的含义是什么呢?

新疆人都知道,“皮亚孜”就是维吾尔语的洋葱(葱头、元葱)。在新疆汉人把洋葱也叫做“皮亚孜”,所以你如果给一个新疆的汉人说洋葱,新疆的汉人大都会先反应一下,将洋葱在心里翻译成“皮亚孜”,而且新疆的汉人往往也会戏谑地将穹顶建筑的穹顶,称之为“皮亚孜头”,将维吾尔的韵味戏称为“皮亚孜味儿”。原因是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非常热爱食用皮亚孜,至少吃羊肉是不能离开皮亚孜的。

另外,在维吾尔等语言中,大葱也会被称为皮亚孜,只不过大多时候会叫做“葱皮亚孜”或者“松皮亚孜”。显然,这个前面的“葱”来自汉语,而“松”只不过是“葱”的不同译写。

而如果你认真看了前面几篇关于介绍新疆地名的文字,就会知道,“拜什”是“五”;“阿克”是“白”,而“塔格”是山。

这样,这个“皮亚孜力克能拜什力克阿克塔格”的名字你就能看懂大半了,是关于葱的什么五个的白色的山。

那么“力克”、“能”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我请教了昆仑大侠,知道了“力克”是某某的地方,而“能”就是“的”。因此如果这个名字硬译过来的话,是“葱地方的五个地方白山”。实际上的意思是“五个有着很多(野)葱的白山”。

这个山头就在著名的217国道南侧,大龙池景区的东南。

我觉得有关部门应该在那个山头下立一块碑,走过路过的,都见识一下这个全中国最长的地名。

除了最短和最长的名字,新疆的地名中还有一批非常任性的名字,就是起名字的时候根本没走心,完全是就凑合着用。

在这类名字中,最常见的就是用数字来命名的地名。

比如走在乌鲁木齐、昌吉等地的街头,经常能见到一家连锁的丸子汤店,叫四十九丸子汤。我以前一直没搞懂为什么一个丸子汤店要叫“四十九”?是有四十九种丸子还是店老板四十九岁创的业?

后来搞清楚了,这家丸子汤店最初是开在312国道,乌伊公路的49公里处,距离昌吉市10公里的二六工乡,因此就有了这么个名字。

与之类似的,则是一开始就讲到的,生产“五五大曲”的五五镇。也是这么个路数,得名原因时因为地处独山子到克拉玛依的独克公路55公里处。

这一类的地名还有三十里大墩、五十里、二百四十里戈壁等。

这类名字中还有各种数字加上“户”、“湾”、“地”等等。比如六户、六户地、七户乡、八户、八户沟、八家户、九家户、十三户、十四户、十九户、一家地、八家地等地名,显然都是当初有了几户人家在那里居住、耕种而得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户”其实是“戽”,讲的是容器,但最终都讹为“户”。此外还有三个庄子、九家湾、头畦、二畦、三畦、三段、八段、八分地、一棵树、五棵树之类,名字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完全是随意的风格。这类名字,在全国各地都不罕见,大家随意起来都没什么区别。

而新疆的有些地名,蓦一看以为和数字没关系,但实际上来源也是数字。比如乌鲁木齐的托里乡有个地名叫乌什城,似乎和阿克苏的乌什有什么关系,但真相是。这个地方最初叫“五十城”,得名原因是早年的伐木工人,在这里伐木,搭建了大约50间板房,最后讹误成了现在的名字。

乌鲁木齐的数字类地名里有两个值得说一下。

一个是“八楼”。这个地名因为歌手刀郎的歌而知名全国。本来也没什么,但刀郎的歌词偏偏是“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顿时就把全国人民给整懵了。车是如何停在楼的第八层?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八楼是对乌鲁木齐昆仑宾馆的俗称,因为这个宾馆是乌鲁木齐最早的宾馆,也是当年最高的宾馆,八层。因此就被新疆人称为了八楼。而又因为这栋楼是周边一带的地标性建筑,所以这个名字就演变成了一个地名,不单是指那栋楼。

曾经把全国人民都整懵的“八楼”

说实话我小时候也不知道“八楼”这个地名的来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直以为那里有八栋楼。

另一个则是“一炮成功”。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个地名被新疆以外的人称之为最污的地名之一。其实这个地名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简单地说,就是当年的湘军收复新疆,平定阿古柏之乱时,将炮架在了一个位于当年乌鲁木齐城北边的小山梁子之上,冲着当年的城放了一炮,就一炮,敌军就溃败弃城了,乌鲁木齐得以收复。因此后来清军便将架炮的这个山梁称之为“一炮成功”。

只不过今天的“一炮成功”原址已经淹没在众多的单位和住宅之中了,那一片还有个小区就叫一炮成功小区。而政府则在东边又专门找了个山头,建了一个一炮成功的景点,离真正开炮的地方两公里。

“一炮成功”的原址与现在的纪念地

除了数字类的地名,新疆还有一些虽然不是数字,但也一样任性而随意的地名,比如大地、

大顶、大坡、荒地等等。另外塔城地区的沙湾县有个村子就叫农庄村,而吐鲁番市的艾丁湖乡的一个村,则连“农”字都省了,干脆就叫“庄子”,无不弥散着钢铁直男的命名风格。

那么新疆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是什么呢?

大概“兰干”算一个。“兰干”,清代时也被译写为“阑干”——我发现清代的很多译写都比现代诗意的多。

比如我们以前经常去吐鲁番市鄯善县的库木塔格沙漠徒步什么的,为了逃票——没错,那个沙漠一直在收门票——都会选择从旁边绕进去而不走大门,绕的地方,大都会选择那里的兰干乡。

从鄯善县的兰干乡进入库木塔格沙漠 从鄯善县的兰干乡进入库木塔格沙漠

在新疆,叫“兰干”的地名少说也有十七八个,这还不包括“兰干买里”、“兰干吾斯塘”、“巴什兰干”这样的地名。

那“兰干”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客店、客栈。所以“栏杆买里”的意思是客店村、“兰干吾斯塘”的意思是客店渠、而“巴什兰干”的意思则是位于上方的客店。

前面讲过,“乌堂”的意思也是客栈,只不过还有驿站的意思。

反正不管怎么说,在以前的新疆,大约有个客栈、驿站,就已经算是地标性建筑了。

不过在新疆的地名中,比“客栈”还多的地名则是“渠”。

“渠”在维吾尔语地名中,有两种,一种是“艾日克”,一种是“吾斯塘”,区别是艾日克为小渠,吾斯塘为大渠。在南疆,带有“艾日克”和“吾斯塘”的地名,各自至少都不下二三十个。这说明了在南疆水渠的重要性,没有开渠引水,什么都是白搭。

其实还有一种“渠”:坎儿井,作为地名,主要集中在吐鲁番一带。在吐鲁番,凡是带有“坎”字的地名,基本都是某某坎儿井的意思,而如果地名中有“坎儿孜”,那就必定是坎儿井无疑。

比如“达浪坎”,意思是大楼边的坎儿井;“奥依曼坎儿孜”,意思是洼地的坎儿井;“潘家坎儿孜”,意思是姓潘的人的坎儿井;“裁缝坎儿孜”,这个不用翻译了吧?等等。

吐鲁番的坎儿井(闫建军/摄)

有了渠水浇灌,自然就有了田园,所以新疆的维吾尔地名中,各种“园”的地名似乎更多。在维吾尔语里,果园、田园被称之为“巴格”,也有译写成“巴格”或者“巴克”的,比如乌鲁木齐市的沙依巴克区,就是戈壁果园(田园)或者河滩果园(田园)的意思。更多的地方,沙依巴克作为地名则被译写为“萨依巴克”。

那么新疆的地名中都有什么果园(田园)呢?

有“墩巴格”(高地上的园)、“奥依巴格”(低洼的园)、“肖尔巴格”(盐碱地的园)、“英巴格”(新园)、“哈尔巴克”(茂密的园)、“巴什巴格”(上方的园)、“其乃巴格”(清洁的园)、“努尔巴格”(光明的园)、“阿依巴格”(月亮园)、“尤鲁都丝巴格”(星星园,意思是星罗棋布)、“比西巴格”(天堂园)、“多来特巴格”(幸福园)甚至“都先拜巴格”(星期一园)等等,当然,红色江山中怎么能没有新时代的果园呢?所以还有“阿扎特巴格”(解放园)。

而在维吾尔语地名中,如果是“古勒巴格”(Gvlbag)则就是花园了,所谓“古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古丽”。

另外,维吾尔语等地名中,还酷爱用“阿瓦提”

“阿瓦提”的意思是繁荣,在南疆,光是叫“阿瓦提”的县、乡、镇、村就有十几个,而各种包含有“阿瓦提”的地名也有一大堆,比如“排孜阿瓦提”(繁荣美好)、“巴格阿瓦提”(繁荣的果园)、“英阿瓦提”(新的繁荣)等等,而在塔吉克语中,“英阿瓦提”则变成了“垴阿巴提”。

看来大家的心愿和目标都是一样的,都向往繁荣。

维吾尔语地名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地名是某某“其”,意思是做某种事儿的人。

比如我们知道准噶尔统治新疆时期,将南疆的维吾尔人强行迁到伊犁等地种地,这批人就被称为“塔兰奇”,意思是种地人。

再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库尔勒市,有一条河叫孔雀河,实际上和孔雀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而是维吾尔语“昆其”的谐音。“昆其”,就是皮匠。显然,如果把这条河意译城“皮匠”河,感觉一下就会掉几个档次。

乌鲁木齐有一条街道,名字叫坤且巷,“坤且”也是皮匠的不同译写,得名原因是当年这里都是皮匠铺子。

不过我以前看到这个名字总觉得有点怪。因为“坤”在汉语里代表“阴”,而“且”一般认为是“祖”的古字,代表男性生殖器,或者说是代表“阳”。“且”的甲骨文就是一个石祖(男根雕像)的形象。所以每当我看到这条路,就觉得有点不可描述。

坤且巷

但是特别强调一下“乌鲁木齐”不在这个“qi”的范畴内。因为乌鲁木齐并不是维吾尔语,更不是现在官方的主流说法蒙古语,这个在这儿就不赘述了。

新疆的维吾尔语地名中,各种“其”云集。

如:“塔哈其”(也有译写为塔尕尔其的,意思是制作口袋的匠人)、“喀赞其”(锅匠)、“堂力其”(木盆匠)、“巴格其”(园丁)、“拍克其”(果农)、“恰其”(卖茶叶的人)、“塔格其”(山里人)、“阔依其”(牧羊人)、“阿克提其”(骟马的人)等等,可谓三百六十行,样样俱全。

伊宁市的喀赞其民俗街

上面的几类地名不管是什么路数,总还是一眼都能看出来历。而新疆的有些地名,则很难猜出来得名的原因。

比如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有一个地名叫“佛营”,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佛来当兵打仗了。其实这是锡伯语,旧营盘的意思,清代的时候,锡伯族的正红旗一支曾在这里驻扎。

而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有一个村叫“华侨村”,只不过这个华侨与一般人脑海中的华侨不大一样,不是从南洋或者西洋归来的广东人或者福建人,而是维吾尔人。据说曾经有20户维吾尔人家,从蒙古国归国回来,定居于此,便有了这个名字——细想一下,这的确是华侨没错啊。

这些地名虽然形态各异,但还都是正常的地名。而在新疆,还有一些颇为奇葩的地名,比如我在曾经的文字中讲过的“宝贝”。并不是心肝宝贝的意思,据说是附近有个金矿什么的,因而得名。但另一种说法是,这里曾经是一个名叫布白的哈萨克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用他的名字做了地名,久而久之便被叫成了“宝贝”。

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则有一个地名叫“贝母房子”,只是这个“房子”并不是贝母做的,也不是贝母精的窝,而是因为最初有人在这里挖贝母,盖了房子。

相比之下,同在昌吉州的吉木萨尔县,有个地名叫“窄沟”。这个名字看起来没啥,但它真正的名字其实叫“贼沟”。原因是当年有一伙儿强盗、小偷什么的在这儿落脚。后人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于是取其谐音,改为了“窄沟”。

其实细想一下,这不就是新疆版的梁山吗?想当年及时雨宋公明带着李逵、时迁、孙二娘一伙人,砍人剁人、偷鸡摸狗,做人肉包子,说好听了是好汉,说直白了不就是一伙儿强贼吗?

在塔城有一个地名叫“六升”,蓦一看的确也是有些奇葩。但实际上这个名字和前面的多少多少“户”(戽)一样,是最初有汉人在这里耕种,播种了六升麦子而得名。

更奇葩的名字则在喀什地区巴楚县的阿克萨克马热勒乡,有一个村子叫“陈老七”,得名原因是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一个叫陈老七的汉人在这里居住种田。当地人没有按照汉语习惯把这里叫陈家庄或者陈家村什么的,而是直接叫陈老七,也算是新疆的一个特色。

“陈老七”,在一众维吾尔语地名中分外突出

与之类似的,还有阿克苏市的“王三街”,得名于一个叫王三的菜园子。

新疆还有些地名,虽然是其他民族的语言,但是用汉语叫出来,偶尔会有不同的效果。

比如“托库孜”在维吾尔语中是“九”,经常会被作为地名,但是用汉语念出来总有点莫名的感觉。

再如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有个镇子叫“和什托洛盖”,217国道从镇子中间穿过,这个地名是蒙古语,意为“双山岗”,但是每次我们经过那里的时候,都会把那里叫做“合适脱了盖”。

合适脱了盖

曾经有一次,我们一起玩户外的一个美女去了一趟阿勒泰山里的托勒海特玩儿,回来后我问他去了什么地方?她老人家吭吭哧哧地想了半天,说:就记住了一个什么脱了还脱。

事实上,托勒海特是一个很美的名字,蒙古语:有仙鹤的地方。

托勒海特风光

关于新疆的地名,虽然还有很多可说的,不过这一次,就先聊到这儿。其实新疆的地名还有不少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一些地名折腾过来折腾过去的改个不停,一些唐代的地名出乎今天人们的想象。比如,你知道唐代新疆的神仙镇、八风谷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吗?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