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末日战斗机,德国二战坦克e50

发布者:华山欧阳锋 2023-10-1 17:01 来自: 奇趣网

本文由公众号“尼伯龙根工厂”授权发布

作为所谓的“二战德国末日武器”——通用化战车(Standardpanzer),或者叫E系列(Entwicklung,意为发展)当中的重要型号,E50/E75一直是“第三帝国黑科技爱好者”和游戏爱好者眼中的热门话题。

德国战败的时候,这两个型号的完成度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真正落实的只有少量图纸和草图,而且大部分都已经遗失或遭焚毁,为“历史发明家”们留下了大量添油加醋的余地。

目前比较被大众认可的E50和E75成品形态假想方案——当然,柏林战役当中是断然不可能出现这俩货的。

幸运的是,盟军战后曾经审讯过一些E系列计划的亲历者,如武器局6处处长恩斯特·科尼普坎普(Ernst Kniepkamp)、阿德勒公司(Adlerwerke)设计总监卡尔·延施克(Karl Jenschke)和坦克委员会主席戈尔德·冯·海德坎普夫(Gerd Stieler von Heydekampf,保时捷博士的继任者)等人。从他们留下的口供和笔录中,还能拼凑出少量和E50/E75有关的蛛丝马迹。当我们把这些蛛丝马迹串连起来之后,就不难发现,E50/E75其实没有什么黑科技可言,它们其实是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对之前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和标准化改进的产物。

卡尔·延施克,来自奥地利的汽车设计师,E50/E75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后来还曾经分别在斯太尔和奥迪出任顾问和设计总监。

阿德勒公司并没有坦克和制造经验,它没有能力主导E系列的设计和生产。

设计指导思想

科尼普坎普自从上任以来,就一直在试图推行通用化的坦克设计,但受制于种种因素,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1942年5月,科尼普坎普在调研了部队的实战反馈之后,又要求开发新的E系列战车,在张罗完一些更加紧迫的项目之后,E系列的设计在1943年4月正式上马。

E50和E75可以分别视为黑豹和虎王的换代车型,它们的设计要求可以简单归纳成如下几点:

·采用外置悬挂设计,由此节省车内空间,同时减少生产成本和维修负担。

·简化行走装置,使用内置胶圈的单片重叠钢缘负重轮,履带也改为单排诱导齿的形式。

·尽可能地增强车首防护性能,为了避免新增的装甲重量影响重心布置,应将变速箱移至车尾(主动轮后置)。在触雷或诱导轮受损的情况下,可以绕过损坏的车轮对履带进行短接处理,在短接之后,车辆仍能保持一定的机动能力。

·变速箱、转向机和侧减速器采取一体化设计,整合为传动总成,以此简化生产和维修。

·不同车型的行走装置组件、发动机和变速器通用。

履带进行了短接处理的四号坦克歼击车,假如靠前的轮组受损,主动轮前置的战车是无法靠短接方式维持行驶能力的。

新型的悬挂和传动机构至少可以节省4吨的重量,这些重量可以用在加强装甲和火力上面。结构的简化令车体和变速器的制造工时大大减少,同时还提高了总装效率。E50和E75的悬挂、发动机、变速箱、油箱、散热系统、诱导轮以及诱导轮张紧装置都是通用的,区别在于E50每侧有3组悬挂,而E75有4组,E50的战斗履带是E75的运输履带,两者的车首造型和外形尺寸也基本一致,只是装甲厚度不同而已。总体而言,E50可以视为装甲薄一些,内部空间稍微大一点的E75,零部件的高度通用化意味着两者可以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用同一套生产工具进行混线总装。

E50和E75最早被称为阿德勒黑豹和阿德勒虎,两者车体尺寸一致。

除了阿德勒之外,维瑟尔钢铁厂(Weserhütte)也有类似方案。

E50/E75的设计思路其实和黑豹II与虎王的“通用化”设计接近,只不过还要更进一步。

动力系统

E50和E75计划使用迈巴赫HL234发动机,它是HL230的改进型,采用燃油直喷技术,最大功率提升到900马力,顺便还解决了HL230化油器不可靠的老毛病。此外,还有另外一款带机械增压器的型号(可能被称为HL232),机械增压器由一台布置在气缸头夹角空间内的小型双缸汽油机驱动,增压后输出功率可达1200马力。采用机械增压技术的原因是德国耐热金属材料供应非常紧张,没有能力量产对材料耐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废气涡轮增压器,此外,那台增压辅机还可以兼作惯性启动机使用。

如今留存下来的HL234设计图之一。

按照科尼普坎普的说法,除了汽油机型之外,他们还考虑过一些柴油机型,例如HL234的柴油版本HL234 R,带机械增压器的版本最大功率为900马力。除了HL234 R之外,还有KHD公司的TM118 V8二冲程水冷柴油机备选。这款发动机体积和HL234相近,排量32升,功率只有700马力,扫气泵还需要用另外的辅机带动,它的优势在于扭矩大和方便制造。战争结束之前,这款发动机的双缸验证机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

科尼普坎普认为,在功率最大化的前提下,坦克发动机,以及配套的散热器和油箱体积应该尽量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所以,他更倾向采用升功率较高的汽油机,二冲程柴油机做功效率高,且相对节省燃料,也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二冲程发动机普遍存在换气效率低的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当时的KHD公司开发了一种三端口环路扫气技术,使二冲程发动机的换气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这种技术已经在一些车用和航空柴油发动机上得到应用,但德国坦克柴油机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不清楚是否在坦克柴油发动机上也采用了这种设计。

传动系统

E50/E75的传动系统由阿德勒公司负责设计,其原始图纸已经被毁。按照延施克的说法,这种传动系统和虎式的传动系统功能一致,但设计上完全不同。它具有双流动力输出、双半径转向和预选式半自动换挡功能。变速箱本体、转向机和侧减速器被整合到一个总成当中,相比之前的设计,传动总成的尺寸要小很多,重量要轻上差不多1吨,结构也没那么复杂。E50和E75共享同一套传动总成,除了侧减速器的齿比不一样之外,其他的部件都是相同的。E50的最大公路时速可以达到60km/h,更沉重的E75也能跑到40km/h。阿德勒公司曾经代工过为虎式和虎王设计的迈巴赫Olvar OG 40 12 16半自动变速箱,他们已经对这种变速箱的结构原理和生产制造流程非常熟悉。

虎式的传动系统未经整合,变速箱、转向机和侧减速器是三个独立的装置。

除了上述基于机械式半自动变速箱的传动总成之外,备选方案还包括带变矩器的液力机械传动系统,以及纯液力传动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一种传动系统,按照设计要求,它们都应该布置在动力室最后面,而不是车首。但是,目前所有相关资料和假想图上面的车体后部都还维持着变速箱前置的形态,车尾装甲向前倾斜,后轴几乎紧贴底板,没有为传动系统组件留出任何空间。所以,我们有理由怀疑,E50/E75早期可能还会继续维持传动系统前置的形态,等到技术成熟后,再针对后置传动系统对车身设计进行修改。

迈巴赫的一个液力机械式变速箱设计,这是为一种柴油内燃机车设计的。

即便是考证泰斗多伊勒也难为无米之炊……

悬挂

1944年初,MAN公司的工程师恩斯特·莱尔(Ernst Lehr)提出可以用碟式弹簧充当坦克悬挂的减震元件,他是材料学专家出身,之前黑豹坦克的双扭杆悬挂也是他的杰作。受莱尔的启发,阿德勒公司真的为E50/E75设计了一款纵置碟式弹簧悬挂。这种悬挂减震筒呈上下布置的双腔筒状结构,每个空腔两端都用多个碟式弹簧片填充,中间是一个起滑块作用的金属杆,金属杆上面开有齿槽,两端顶着碟式弹簧片。两个负重轮摇臂分别连接着一个棘轮,在车辆运动时,负重轮摇臂上下摆动,带着棘轮左右旋转,棘轮上面的齿会通过齿槽带动金属杆往复运动,进而挤压碟式弹簧吸收震动,完成减震动作。空腔中需要灌注润滑油,不间断地润滑上述运动部件和轴承。

在行驶的时候,阿德勒悬挂的减震筒是恒定的,只有两个摆臂上下运动。这种悬挂摆臂的动态摆振行程为170mm,极限摆振行程有300mm,与之相比,虎式悬挂摆臂的极限摆振行程只有220mm,三号坦克也只有250mm。

阿德勒的碟形弹簧方案示意图,上下组两组悬挂是完全独立的,安装也非常简单,不需要动用复杂的大型多轴钻床。

按照原始设计,E50的整套悬挂系统可承重40.8吨,E75整套悬挂承重60吨——注意,这里的悬挂承重并不代表战斗全重,而是去除了轮组和履带之后的重量。如果说战斗全重,那么E50预计为46吨,而E75差不多要68吨。与E50相比,黑豹战斗全重46.5吨,悬挂承重39.9吨,不存在超载现象,E50的悬挂负担甚至还要轻一些。所以说,这种水平的悬挂承重基本上已经够用了。

保时捷的纵置扭杆悬挂看起来和阿德勒的设计比较相似,事实上,两者完全是南辕北辙。保时捷悬挂每组两个负重轮连在同一根扭杆上,然后扭杆再通过摆臂和车体连接,悬挂扭杆数量少,对扭杆材料要求高,摆臂行程小且僵硬。相比之下,阿德勒悬挂中的每个负重轮都有两组独立的碟片弹簧组,对弹簧材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行程更大,减震效果要好得多。所以,两者的相似之处仅限于都布置在底盘之外。

保时捷纵置扭杆悬挂每对轮组只有一根扭杆,两个负重轮承受的冲击最终都会传导到这一根扭杆上。

E50和E75的负重轮轮径都是800mm,内置减震胶圈,每个摆臂上的负重轮盘都是单片,两组负重轮之间重叠布置。保时捷猎虎的负重轮也是单片重叠结构,单位面积压力大,搭配宽幅履带使用时,压力分布很不均匀,如果长期在路外行驶,容易造成履带板弯曲变形,履带销断裂的问题。E50和E75的单轮承重(分别为3400kg和3750kg)比保时捷猎虎(4100kg)要低,问题可能没有那么严重,但假如有重量更大的坦克歼击车变型出现,那就很难说了。E50和E75的履带设计可能也没有定型,但它们肯定不会沿用虎王和猎虎的公母履带。

车体和炮塔设计

E50和E75的车体沿袭了黑豹G型和虎王的设计思路,外表看起来非常相似,但车首装甲的设计更类似于E100,首上装甲倾角达到60°。如果留存下来的数据准确的话,E50的首上厚度应该是100mm,E75有150mm,抗弹性能要优于它们的前辈。此外,它们的舱盖也比之前的设计更加厚重,车底靠前的位置还带有防雷装甲。

E50和E75的炮塔其实是一样的,是一种由克虏伯设计的全新型号,除了采用电驱动回旋方式之外,其他技术细节都没有留存下来,可能会和车体一样,采用外形相同,但装甲厚度不同的区分设计。按照延施克所说,阿德勒负责的只有行走装置的设计工作,他根本就不知道在战争结束之前,克虏伯的新炮塔设计究竟进度如何。可以确定的是,如今那些给E50硬装个窄型炮塔,给E75扣个虎王炮塔的假想方案肯定都不靠谱。

主武器

克虏伯曾经试图把KwK 43硬塞进黑豹窄型炮塔里面,后果就是挤得要死,如果不修改炮塔设计的话,连车长都没地方坐,装填也很难进行。虎王要是想换个10.5cm的主炮,同样也是困难重重,不但要采用分装式弹药,还得想辙再往炮塔里塞个“第二装填手”,换而言之,炮塔也需要重新设计。克虏伯还有一些倍径在100倍以上的7.5cm和8.8cm火炮方案,甚至还有10.5cm的型号,但似乎也全都不是按照坦克炮的结构来设计的。

130倍径的8.8cm炮图纸上明确标明了是反坦克炮。

所以,E50和E75到底应该装什么炮呢?怕是连科尼普坎普和他的那两位难兄难弟心里也没个数,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资源有限,形势紧迫,德军最终选择在黑豹和虎王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改进,整个E系列的开发工作在1944年8月就暂停了。

E50/E75代表了德国坦克设计思路的又一次转变——简化底盘和传动系统的设计,从而节省重量和空间,同时减少制造成本和维修难度。不过,E50/E75并没有经历实战考验,这种新思路到底可不可行,谁都没办法定论。

后续影响

我们能经常看到一些安装了测距仪和三片式发动机盖,甚至搭载了燃气轮机的E50/E75假想方案,但这些其实都是为虎王的改进型号准备的。还有人喜欢拿这两个车型去和潘兴、T-44、T-54和IS-3去比较,那么,这两个“末日战车”其实和画饼差不多,连技术细节都几乎等于没有,怎么去比,这样形同“斗兽”一般的比较又有什么意义呢?

T-54最初的原型车早在1945年3月就已经完成了。

还有说法称,法国战后的一些坦克设计延续了E50/E75的思路,这也并不正确。它们的相似之处仅限于后置后驱,法国坦克的变速系统并没有进行整合设计,HL295这种发动机在二战期间也并不存在。无论是AMX M4还是后来的AMX 50,其整体设计都更接近黑豹和虎王。

AMX M4的设计图,发动机、变速箱和侧减速器都处于分家状态。

那么,E50/E75项目留下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这恐怕要从20世纪50年代西德、法国、意大利联手推行的“标准坦克方案(又是叫Standard-Panzer)”上面去找了。以德国设计师主导的“标准坦克方案”具有浓厚的德国元素,其A方案的传动总成又是亨舍尔设计的,仍然是双流双半径。B方案有碟式弹簧悬挂、液力转向机和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备选动力装置当中包括戴姆勒-奔驰的四冲程柴油机,以及汉诺玛格(Hanomag)的二冲程柴油机,这些设计要么和二战时期的设计差不多,要么是之前思路的延续,这些其实都是E50/E75项目,以及黑豹、虎王改进型等“末日战车”留下的宝贵遗产。

50年代末西德的“标准坦克”B方案,后来的豹1主战坦克就是在“标准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虽然以科尼普坎普为代表的德国工程师和决策者们没少走弯路,但他们的总体思路还是正确的——例如坚持采用独立悬挂设计,例如小型化高功率的动力装置,例如类似于动力总成的概念,例如液力机械传动,例如带自动温控功能的独立散热系统……这些在如今都已经成为了现代主战坦克的标配。二战时期的德国坦克设计很多时候是在为过于超前的理念买单——其实不光是德国,其他国家的坦克发展也是同样曲折,理念到位而技术跟不上的悲剧屡见不鲜,反之亦然。

军事达人来给普及下德国二战E50,E75,E100坦克的详细介绍,谢谢。

  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它们仅仅存在于图纸上。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外形几乎一样(注意只是车体,量产型E-75的炮塔外形类似于虎王坦克),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不同。E-50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它采用和黑豹2型一样的加长型的88炮。   E-50车体每侧6个负重轮。悬挂系统为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它和E-75一样采用动力系统后置,节约了近一吨的重量,另外取消车体传动轴后,车高也降为2.60米。发动机为HL-234型,最高输出功率为900马力/3200转。因此E-50可以达到60KM的公路时速!!这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年代的战后二代坦克的水平了。(这种HL-234发动机的改良型HL234+型,比以前的HL234有大幅度的技术跃进,同时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技术以及特种冷却液。最大输出功率竟达到与后世挑战者坦克帕金斯发动机相当的1100~1200马力!!这又是当年德国的一项绝活,包括苏联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坦克发动机到了70年代才达到如此水平,比德国又晚了20多年) E50重型坦克
  E-50的火力与虎王同级,这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来看看E-50的装甲防御。   E-50的二战后期,E系列的开发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德国坦克(传动装置前置)的传统布局进行革新,否则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于是,他们将传动装置重新设计并使之紧凑化,再与动力装置结合在一起,统统后置(传动装置可靠性低一直是德国重型坦克的一大顽疾,不过从1945年初的黑豹开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E系列这样做的背后证明德国重型坦克终于成熟了)。驱动轮也跟着“搬家”,发动机也引入了涡轮增压和新式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这又是德国重型坦克成熟的一种表现)。   更重要的是E系列的设计者们还就如何使坦克内部空间分配更趋合理展开了探讨:现代坦克的内部空间分配是,   动力和传动装置占38%   乘员和内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   弹药占6%   火炮的活动空间占8%   令人惊讶而又钦佩的是,60年前的E系列的内部空间分配与上述指标仅仅只是略有差异,十分接近。它们是当之无愧的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雏型!!!(这一点上它们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美苏坦克)   请大家注意的是: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只是坦克的外表,而合理的内部空间分配却是坦克的内涵,这一点对坦克来说同样不容忽视。一辆真正优秀的坦克应该是表里合一的。 车体是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同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E-50的炮塔有点偏小(这只是视觉错误)。   E-50的正面上车体装甲为90毫米/30度(而且上车体装甲没有任何开口,)连机枪都没有,防御力相当不错),下车体装甲为70毫米/4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E-50的炮塔前甲厚130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12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70毫米。   平心而论,E-50在火力 机动等方面都超过了苏联战争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车装甲防御力除了正面上车体装甲稍弱外(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外,其它也基本与T-44相当(T-44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90毫米),综合战斗能力E-50更优。(E-50还装有体视式测距仪和红外夜视瞄准具,其火炮精度比黑豹还高)
  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争原料与人力的短缺,陆军研发部门开始发展E系列。全车接近75吨的E75代替虎
  2。引擎采用豹和虎王通用的迈巴赫230 的改良型号HL234型,燃油喷射装置可输出900马力,使用增压系统预计输出为1200马力。坦克的燃料位置、散热箱和排风扇与虎王结构类似。E-75为每小时40公里。集合零件通用设计,两种型号坦克可在同一条生产线生产, 使同种零件装配。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其实也该用在E-75的身上才称得上真正正确)。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西方网站上的E-75正式量产型模型图片,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其实E-75正式量产型采用的并不是E-50那样的小炮塔,而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大家应该没见过,它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把这种虎王称为虎王坦克1945年 7月生产型。其实它也就是国内资料《兵器》中提到的那种经过了20多项技术改进的新型虎王,其炮塔和发动机舱细节与标准型虎王有所不同,它是E-75正式入役前的过渡产品)。   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大家看看它那长长的火炮,是不是很奇特,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88毫米L100火炮,其身管倍径高达 100!!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座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上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
  编辑本段E-75的具体战斗性能
  火力: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毫米L100 105毫米L68 128毫米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虎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老鼠上的128毫米L55和E- 100上的150毫米L38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苏军的T-44/T-54以及美英的M46/百人队长的装甲在这两种炮面前将像纸一样被捅破。而美军的重型坦克M29 M30以及苏军的重型坦克IS系列能否抵挡它们的攻击还是一个???号。)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这是今天主战坦克的标准配备,其实,它们也是二战中的德国最先发明的)   装甲: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它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坦克装甲设计最忌的就是在前装甲上开洞,E- 75这么做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   E-75的炮塔前甲初期为180毫米,与虎王一样,但德国人为它留下了提升空间,E-75的车体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加上行走部分进行了简化(每边都比虎王少了一个负重轮),减轻了1吨多的重量,所以其车体重量与虎王相当或略轻。但的E-75整车重量却比虎王重了10%。除了换装大威力火炮有一定增重外,E-75的炮塔前甲其实可以强化到250毫米(与猎虎一样),而且后期型的E-75将可以换装特种装甲(其实这也就是今天坦克所用的复合装甲的前身,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就展开了这种先进装甲的研制,并颇有所获)   应该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同样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面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   机动力: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采用的是先进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强大的动力足以使庞大的E-75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结合改良后可靠的传动系统,E-75的机动性与动力不足的虎王不可同日而语。   E-75并不是虎王的简单加强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 50一道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先驱,其先进的技术和优异的性能,不仅使它们足以帮助德国陆军应付战场上的严酷威胁,同时也照亮了世界坦克技术发展上的未来道路。   附录,E-75相对于基本型虎王的部份技术创新。(括号内为虎王)
  编辑本段E-75 性能数据
  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 88毫米L71)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 :有 (无)   火炮稳定器: 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 (700马力)   战斗全重(吨):75~80吨
  E100找不到

求教德国E50,E75,E100坦克的性能资料

  豹王的后继者——标准战斗坦克E-50。
  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外形几乎一样(注意只是车体,量产型E-75的炮塔外形类似于虎王坦克),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不同。E-50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它采用和黑豹2型一样的加长型的88炮。
  E-50车体每侧6个负重轮。悬挂系统为莱恩博士设计的外置盘式螺旋悬挂装置,不占用车内空间。它和E-75一样采用动力系统后置,节约了近一吨的重量,另外取消车体传动轴后,车高也降为2.60米。发动机为HL-234型,最高输出功率为900马力/3200转。因此E-50可以达到60KM的公路时速!!这甚至已经超过了60年代的战后二代坦克的水平了。(这种HL-234发动机的改良型HL234+型,比以前的HL234有大幅度的技术跃进,同时采用先进的燃油喷射和涡轮增压技术以及特种冷却液。最大输出功率竟达到与后世挑战者坦克帕金斯发动机相当的1100~1200马力!!这又是当年德国的一项绝活,包括苏联 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坦克发动机到了70年代才达到如此水平,比德国又晚了20多年)
  E-50的侧视图,大家可以看出E-50车体每侧的6个负重轮是每两个一组,由平衡式弹簧加以组合。
  E-50的火力与虎王同级,这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主要来看看E-50的装甲防御。
  E-50的车体是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同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E-50的炮塔有点偏小(这只是视觉错误)。
  E-50的正面上车体装甲为90毫米/30度(而且上车体装甲没有任何开口,)连机枪都没有,防御力相当不错),下车体装甲为70毫米/4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E-50的炮塔前甲厚130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 12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70毫米。
  平心而论,E-50在火力机动等方面都超过了苏联战争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车装甲防御力除了正面上车体装甲稍弱外(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外,其它也基本与T-44相当(T-44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90毫米),综合战斗能力E-50更优。(E-50还装有体视式测距仪和红外夜视瞄准具,其火炮精度比黑豹还高)
  对与在1947年才出现的T-54,E-50在火力上与其持平,机动占优,而装甲上有较大差距(T-5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20毫米/30度,炮塔前甲厚200毫米以上),这就需要进一步改进加强了。不过,由于设计合理,E-50是拥有提升到60吨级的潜力的,所以它的装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虎3(E-75)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 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其实也该用在E-75的身上才称得上真正正确)。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
  西方网站上的E-75正式量产型模型图片,现在大家明白了吧,其实E-75正式量产型采用的并不是E-50那样的小炮塔,而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大家应该没见过,它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把这种虎王称为虎王坦克1945年 7月生产型。其实它也就是国内资料《兵器》中提到的那种经过了20多项技术改进的新型虎王,其炮塔和发动机舱细节与标准型虎王有所不同,它是E-75正式入役前的过渡产品)。
  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大家看看它那长长的火炮,是不是很奇特,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88毫米L100火炮,其身管倍径高达 100!!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座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上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
  现在来看看E-75的具体战斗性能
  火力: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毫米L100 105毫米L68 128毫米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虎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老鼠上的128毫米L55和E- 100上的150毫米L38 。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苏军的T-44/T-54以及美英的M46/百人队长的装甲在这两种炮面前将像纸一样被捅破。而美军的重型坦克M29 M30以及苏军的重型坦克IS系列能否抵挡它们的攻击还是一个???号。)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这是今天主战坦克的标准配备,其实,它们也是二战中的德国最先发明的)
  装甲: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它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坦克装甲设计最忌的就是在前装甲上开洞,E- 75这么做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
  E-75的炮塔前甲初期为180毫米,与虎王一样,但德国人为它留下了提升空间,E-75的车体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加上行走部分进行了简化(每边都比虎王少了一个负重轮),减轻了1吨多的重量,所以其车体重量与虎王相当或略轻。但的E-75整车重量却比虎王重了10%。除了换装大威力火炮有一定增重外,E-75的炮塔前甲其实可以强化到250毫米(与猎虎一样),而且后期型的E-75将可以换装特种装甲(其实这也就是今天坦克所用的复合装甲的前身,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就展开了这种先进装甲的研制,并颇有所获)
  应该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同样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面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
  机动力: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采用的是先进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强大的动力足以使庞大的E-75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结合改良后可靠的传动系统,E-75的机动性与动力不足的虎王不可同日而语。
  E-75并不是虎王的简单加强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它和E- 50一道当之无愧的成为现代主战坦克的真正先驱,其先进的技术和优异的性能,不仅使它们足以帮助德国陆军应付战场上的严酷威胁,同时也照亮了世界坦克技术发展上的未来道路。
  附录,E-75相对于基本型虎王的部份技术创新。(括号内为虎王)
  E-75 基本型虎王
  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 88毫米L71)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 :有 (无)
  火炮稳定器: 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 (700马力)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追求全面的战斗性能而使车重结结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的,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技术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只要肯付出,那就总是会有回报的。到了E系列问世,德国终于完全突破了困挠其重型坦克发展的两个技术瓶颈——高功率坦克发动机和可靠的传动系统。对比战后苏联那些传动系和动力系毛病不断的IS-3 IS-4 IS-7,应该说德国人的苦心还是值得的。(苏军重坦克的毛病可以从苏军自己的报告中看出,这些毛病苏军自己也是承认的。这主要是因为苏军除了战争初期不成功的52吨的KV-2外,其大战中的主力战车都是30~40吨级,由于忽视了对重型战车的开发,你要他们战后一下跳到60~70吨级肯定不行。在战后的和平时光中,苏联走完这个过程用了5~10年的时间)
  虽说长得很像虎王,但E-75实际上却是全新的一款战车,同时它也拥有E系列战车中最强的战斗性能。
  E-75的性能数据(估计)。
  战斗全重(吨):75~80吨
  发动机型号: HL234+ 1200马力
  武器装备:88mm L/100 105mm L/686
  E-100——E系列的终级产物
  德国在1943以后制定了生产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坦克的方案,E系列坦克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E系列坦克包括E5,E10,E25,E50,E75,E100这些型号。其中投入研制力量最多的就是E-100超重型坦克。
  E-100的研制工作是从1943年6月开始的,由阿道拉公司负责研制。在1944年,因为要集中力量研制“鼠”式坦克,希特勒下达了停止研制E- 1OO坦克的命令。这样一来,E-100超重型坦克就流产于样车研制阶段,工厂仅生产出样车的车体部分。1945年,这辆样车的车体落入盟军手中, 1945年6月被转送到英国。
  预计的E-100坦克战斗全重140t,乘员6人。战斗室特别大,火力强大,防护力超群。动力装置后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悬挂装置为外置筒式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负重轮的排列型式,也采用了二战期间德国坦克上惯用的交替排列式。在E-100样车的研制阶段,炮塔没有制造出来,所以,仅安装了一个同等重量的假炮塔来进行试验。主要武器是一门KWK型150mm火炮或174mm火炮,但最后似乎准备选用128mm火炮。另外,E-100坦克的各部位装甲厚度也十分可观。二战期间的反坦克武器很难击穿。它的动力装置为HL234型水冷汽油机,它的履带宽度达到了1020mm。
  和“鼠”式坦克一样,E-100坦克的致命弱点在于它极差的机动性,所以即使E-100超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也是没有什么作为的。
  德国战争后期其实已经放弃了“老鼠”和E-100这两种变态战车的开发,他们已经明白这两种其实是出自老希和保时捷博士个人幻想的“无敌战车”并没有太多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而且在战场也达不到1+1=2的战术效果。与其耗费资源到不如加紧研究先进而又实用的E-50/E-75更合算,德国人这样做还是很明智的
  有趣的E-100 Ausf B型。
  前面曾提到,E-100系列中有一种有趣的变型车E-100 Ausf B型,它的具体情况如下:
  车重90吨以上,采用E-100的车体,换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当然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使用一门与E-75相同的88毫米L100火炮。炮塔前甲180毫米。
  基本看来,这种车除了车体侧装甲防御力比E-75稍强外,其火力 机动等性能都与E-75相当或不如,车重却反而上升了不少。德军怕是很难有兴趣将其投入战场
  E-100的性能数据。
  下面这些E-100的性能数据是西方网站上找到的,比国内资料要详细。
  E-100的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 137790kg 137.8ton
  车长 10.27m(炮向前) 8.70m(仅车体)
  车宽 4.48m
  车高 3.32m(战斗高度) 3.29m(运输高度)
  引擎 Maybach HL 234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40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20 km
  乘员 5-6人
  火力装备 128mm KwK 44 L/55 ; 150mm KwK 44 L/38 ;170mm KwK 44 & 75mm KwK 44 L/36.5 ; 1x7.92mm MG34
  弹药 128mm:?发 ; 75mm:?发 ; 7.92mm:?发
  装甲 40-240mm

大家都在看

  • 二十八张照片带你探索世界的奇闻趣事

    二十八张照片带你探索世界的奇闻趣事 1.谈到好莱坞当红女星斯嘉丽·约翰逊,你会想到《黑寡妇》《复仇者联盟》系列中的那位英姿飒爽的黑寡妇,她也因此被影迷称为“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在现实中也是一位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美女2.巩俐不愧被称为巩皇,59 ... 奇闻怪事12-14

  • 国内各种奇闻异事系列(一)

    国内各种奇闻异事系列(一) 2005年9月20日18点17分,于四川省南充市S05号山区(东经105.3,北纬30.6)发现一具百年清朝古尸。在南充地区发现的这具古尸,肉身僵而不腐,周身缠绕着“裹僵布”。在棺内,与该尸体同时被发现的还有糯米与符纸,这 ... 奇闻怪事12-11

  • 二十八张照片带你看世界的奇闻趣事

    二十八张照片带你看世界的奇闻趣事 1.上世纪美国的文胸设计真是“脑洞清奇”,子弹头造型夸张到让人怀疑穿上这种文胸到底是种怎样的体验。2.想了整整好几天,脑袋都快变成拧巴的毛巾了,还是没想出车到底是怎么上去的?3.2022年河内国防展上,越南展示 ... 奇闻怪事12-11

  • 值得一看的三国时期的野史小故事 简短有趣

    值得一看的三国时期的野史小故事 简短有趣 三国时期除了拥有拥有波澜壮阔的战争、智勇双全的英雄和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野史小故事。下面这几段简短有趣的三国时期的野史小故事,给这段历史增添了几分神秘和趣味。 三国时期的野史小故事: ... 奇闻怪事12-10

  • 世界奇闻怪事大全集 盘点科学无法解释的世界奇闻怪事

    世界奇闻怪事大全集 盘点科学无法解释的世界奇闻怪事 广袤的世界里存在着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奇闻怪事,这一些奇闻怪事就好像神秘的星辰一样,在历史和现实的天空当中散落,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和好奇。下面就盘点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世界奇闻怪事。 世界奇闻怪事大全集 ... 奇闻怪事12-10

  • 揭秘发生在2011年7月26日UFO有关的事件有哪些

    揭秘发生在2011年7月26日UFO有关的事件有哪些 人类对于UFO和外星人的研究与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每一天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能发生着与UFO有关的事件。2011年7月26日这一天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UFO事件,但是在与之相近的时间段内,确实存在着一些与UF ... 奇闻怪事12-10

  • 古典奇闻精彩小故事三则

    古典奇闻精彩小故事三则 欢迎收看古典奇闻故事,请多多点赞评论您的支持对我很重要哦!家大人(指原作者梁恭辰【清朝】的父亲)随皇帝出行沈阳时,行署与无锡顾晴芬侍郎的官署紧挨着。公务之余,两位老大人会面交谈,顾侍郎讲过一个他们家乡 ... 奇闻怪事12-06

  • 民间文学“奇闻逸事”系列之七——秘密

    民间文学“奇闻逸事”系列之七——秘密 泗阳县城北,住着两个人,一个叫张三,一个叫王二,两个人是好朋友。王二会看病,自称“事先知”。他在家给人治病,只要你把病情说完,他不动笔开单子,就能随手从抽屉里把开好的药方递给你,还说:“我早就知道你的 ... 奇闻怪事12-04

  • 古代志怪故事三则:(奇闻类记选译)

    古代志怪故事三则:(奇闻类记选译) 高宰刑决妖巫害人之毒:荆南之地有一妖巫,此人凭借着神秘莫测的幻术,肆意为人判定祸福。他在乡里横行霸道,作威作福,百姓们苦不堪言,郡县的官吏们都畏惧其邪术,无人敢去质问和管束。吴兴高某担任江陵县令的时候 ... 奇闻怪事12-03

  • 荒唐还是奇迹?古代野史中的奇闻异事

    荒唐还是奇迹?古代野史中的奇闻异事 古代历史中充满了匪夷所思的奇闻轶事,这些故事因无法被正史记录,只能以野史的形式流传后世。它们有的看似荒唐,有的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怀疑是否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发生在古代的奇闻异事,看 ... 奇闻怪事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