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技术,打开秦始皇陵还需多少年?真的有希望打开吗?

发布者:知足者常乐 2023-8-22 12:06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贵为九五之尊,坐拥天下。生前出入豪奢宫殿,衣食住行均为天下最顶级的待遇,死后的葬身之处更是工程浩大。但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有限,加上古人的思想比较封建,导致他们对鬼魂风水等迷信的说法坚信不疑。

帝王死后的葬身之处对他们来说更是被认为关乎国家命运及王族后裔的兴衰。所以历代帝王在即位之初就开始着手修建自己的陵墓,有的甚至在还没有即位的时候就开始修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一直修到他们驾崩时才告竣工。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对自己陵墓的修建更是奢华无比。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历代帝王陵墓被盗的消息层出不穷,但秦始皇陵已被证实从没有被盗过。由此可见当时的保密措施多么的严格以及陵墓的构造多么的精妙。

秦始皇陵的修建

秦始皇陵是已知规模最宏大,布局最讲究且保存良好的帝王陵,也被称作骊山陵。

根据《史记》、《汉书》的记载,公元前247年,13岁的秦始皇正式继承皇位,于登基第二年就开始修建陵墓,动用了当时72万的青年壮丁,规模宏大,到秦朝灭亡时还没有完全修建好,前后历时超过

39年,直到秦始皇去世后的第二年才全部完工。

陵墓选址遵照“依山而建”的传统,坐落于骊山北麓,南倚骊山、北临渭水,风水极好。秦始皇陵陵区分为陵园区和丛葬区。陵园区分为地宫,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

丛葬区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坑和马厩坑群,除此之外还有信徒墓地、劳工墓地和石料加工遗址。

地宫为存放秦始皇陵寝的地方,是最核心的地方,地宫上面是封土堆,是一座90米厚的人造小山,其他的所有城垣、建筑、兵马俑坑、陪葬坑都围绕着它,如众星捧月一般。

据史料记载,通往地宫的墓道一路布满由人鱼油制作的长明灯,转过弯是用各种宝石和夜明珠做成的繁星,地上是用水银灌注而成的江河湖海,巨大的墓室宛如一个地下宫殿,秦始皇的棺椁就放在宫殿的最中央,俯视着一切。

专家对秦陵面积的勘测

中德专家利用航空遥感技术,俗称核磁共振检测,对皇陵内部进行了探测和分析,建立了陵墓的3D图。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

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相当于15层左右的高楼。

封土之下30米深的地方便是地宫,支撑地宫空间的宫墙高度为30米,南墙宽度在16米,北墙宽度在22米。

遥感检测还发现,秦始皇陵由于地宫极深,直至挖到了地下水表层之下,为了达到防水的目的,他们建立了地下排水系统,如今的排水渠还在正常使用,由此可见古人是多么聪慧。

为什么秦始皇陵得以完好保存

众所周知,秦始皇毕生追求长生不老。在位期间一方面派徐福及五百童男童女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以满足生前的长生不老。另一方面斥巨资在陵墓内,以炼丹术从朱砂中提炼大量水银,以寻求死后的长生不老。

水银在空气中易挥发,但在墓室这种极其密封的空间中就很稳定了,可以保存几千年。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秦陵内的地宫灌注了大量的水银来创造江河大海,用人鱼膏制的长明灯的燃料来创造灯火通明的景象。

古人相信水银可以延长寿命,治疗骨折,保持健康,同时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延长寿命这种说法很显然是错误的,秦始皇在年仅49岁便驾崩,这与他大量服用水银丸保持长生不老有直接关系。

地宫内还弥漫着汞气体,可以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另外墓室的通道布满了各种自动机关,加上这些有剧毒的汞气体,足以杀死任何胆敢闯入的盗墓者。

虽然有很多关于陵墓盗洞的传言,但经过考古学家对地宫上的封土堆的勘测,至今地宫中的水银仍在上百吨以上,这便足以证实尚未有盗贼进入陵墓内部。

为什么不对秦陵进行开采

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藏身之处也已经找到。但据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过了40多年,秦始皇陵仍没有开挖的迹象。

一方面是因为当今的技术不够,无法做到对大规模文物的封闭式挖掘,导致文物发生氧化的化学反应,失去其本身的光泽和色彩,有的甚至会直接碎掉。

关于这一点兵马俑可以说是有前车之鉴了,兵马俑刚刚出土,他们都穿着紫色盔甲和战袍,但是没过多久,兵马俑身上的颜色就受到氧化并褪色,而且在挖掘的过程中对文物或多或少的破坏对我们来说都是极大的损失。

另一方面是因为专家对秦陵进行了大量的勘测,在地宫外围发现的两具身上插满箭弩的尸体令他们极为震惊。两千多年前的机关到今天仍运转自如,而且仅仅是在地宫的外围,可想而知地宫内部肯定机关重重难以进入。

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对帝王陵墓的挖掘多是出于保护,原则上不主张主动挖掘古墓。挖掘陵墓的背景,要么是施工破坏的古墓,要么是古墓被盗,要么就是古墓因为自然原因受损。

1956年,中国历史研究所所长郭沫若向国家建议挖掘十三陵的定陵,由于没有做任何的防护,在空气进入密封近三百年的空间后,成百上千的字画绸缎在短短几分钟内迅速腐化,制造了中国考古学史上最大的灾难。

在此之后,陵墓就更加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重视。国家文物局已明确规定,不会自主地挖掘帝王陵墓,奉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现代考古标准。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如果他的陵墓能够被打开,经济效益将不可估量,那么,以目前的技术,打开秦始皇陵还需要多少年?秦始皇陵有机会打开吗?据有关专家推测,秦始皇陵规模巨大,至少需要400年才能完全挖掘。

而且陵墓的开挖不仅要制造一个完全密闭的环境,保证秦始皇陵文物出土后不会被氧化,还要破除各种机关障碍,这以目前的文物保护技术尚不能做到。

幸运的是,秦始皇陵完好地保留到了今天,这不仅仅是一座坟墓,更是两千年前古人智慧的结晶。仅仅出土的兵马俑就足以称得上是无与伦比的瑰宝了,等我们技术成熟的那一刻秦始皇陵定将带给我们更大的震撼。

大家都在看

  • 炸裂历史野史 分享你没听过的最炸裂的野史

    炸裂历史野史 分享你没听过的最炸裂的野史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当中,隐藏着无数,或荒诞不经、或离奇诡异的野史。这些炸裂的历史野史虽然没有办法与正史相提并论,但是却拥有独特的魅力和离奇的情节,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引发了无数的遐想。 你没听过的最炸裂 ... 历史趣闻12-10

  • 野史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有趣的野史故事

    野史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有趣的野史故事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除了正史当中所记载的那一些帝王将相、重大事件之外,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野史故事,这些野史故事,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但是却拥有独特的魅力。 1.东方朔割肉 东方朔是一位智慧超群、诙 ... 历史趣闻12-10

  •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哪些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哪些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汉灵帝的荒诞生活、龚自珍之子龚橙引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苏妲己的传奇身世等。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除了正史当中所记录的那些严肃的事实之外,还存在着很多鲜为人知的 ... 历史趣闻12-10

  •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正史是人类历史过往严谨和权威的记录,野史则通过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方式为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另外一面。有些离谱的野史传闻甚至超出了人们对野史的想象。下面就盘点那些最离谱的比野史还野的历史传闻。 比野史还 ... 历史趣闻11-22

  • 中国古代的杰出女性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中国古代的杰出女性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中国历史26位奇女子有吕后、卫子夫、邓绥、武则天、王昭君、杨玉环、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鱼玄机、孝庄、李冶、谢道韫、班昭、慈禧、西施、貂蝉、虞姬、花木兰、妇好、梁红玉、文成公主、李清照、班婕妤、甄洛 ... 历史趣闻11-22

  • 吕雉为何要残忍的报复戚夫人 吕雉为何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雉为何要残忍的报复戚夫人 吕雉为何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雉对于熟读历史的人来说绝对不陌生,她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宏图伟业是离不开他的帮助的,但人无完人,吕雉在历史上最令人诟病的是将戚夫人进行残忍的报复,甚至将其做成的人 ... 历史趣闻10-18

  • 关于孔子的趣闻有哪些 孔子的奇闻趣事

    关于孔子的趣闻有哪些 孔子的奇闻趣事 孔子,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这位伟人的一些趣事吧。 孔子东游列国时,有一则趣闻令人印象深刻。有一次,孔子师徒被围困在 ... 历史趣闻10-03

  • 世界上最神秘的人 天下第一牛人鬼谷子

    世界上最神秘的人 天下第一牛人鬼谷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出过很多神秘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我的心目中认为世界上最神秘的人就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圣人。他出生不详,有那么多的学生和崇拜者,但是去世的 ... 历史趣闻09-29

  • 历史名人有趣的野史故事你知道几个

    历史名人有趣的野史故事你知道几个 李白月下捞月、纪晓岚和和珅斗智、朱元璋从放牛娃到皇帝等。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很多历史名人不仅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而被人们铭记,更是因为一些鲜为人知的有趣的野史故事而让后人们津 ... 历史趣闻08-27

  • 盘点你不知道的冷门又有趣的野史故事

    盘点你不知道的冷门又有趣的野史故事 苏东坡的狱中趣事和东坡肉、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草鞋县令的传奇等。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除了那些被证实,有详细记载的、广为人知的事件和人物之外,还隐藏了许多你不知道的野史故事,这些故 ... 历史趣闻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