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龙狂人”刘伯温:一生斩杀了多少条龙脉?都造成了什么后果?

发布者:清风明月夜 2023-8-25 17:06

说起我国古代灿烂的传统文化,风水龙脉是始终绕不开的一环,所谓龙脉就是一种山势、水势,同时龙脉也是风水中最为神秘的一环。

古往今来,龙脉始终被人们认为是帝王之相,凡是龙脉形势好的地方,就会有英雄人物出世、睥睨天下。

然而,就是因为龙脉象征着帝王之相,这就导致不同的人对于龙脉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寻找龙脉是为了辅佐帝王,而有人寻找龙脉却是为了摧毁它,比如元末明初的“后朝诸葛亮”刘伯温。

刘伯温有一个称号名叫“斩龙狂人”,说的就是刘伯温经常斩杀龙脉,很多人都想不通,刘伯温为什么要如此大肆斩杀龙脉,他到底斩了多少龙脉,难道他就不怕造成什么非常严重的后果吗?

后朝的“诸葛亮”

说起我国古代有名的军师,很多人都会提起诸葛亮,认为诸葛亮就是最有能力的军师,不仅军事能力出色,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

可实际上,在元末明初间,还有一位不逊于他的军师存在,这人就是刘伯温。刘伯温原名刘基,字伯温,是浙江青田人,天资聪慧,自幼饱读诗书。

他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一度被人认为是神童,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将春秋倒背如流,而且对其中的含义也大都了解,令人啧啧称奇。

刘伯温年少成名,早早便立志要报效国家,不过刘基的仕途倒不如他在学业上那么顺利了。当时正逢元末,世事飘摇,刘基虽然顺利考中,但却没有立刻做官,而是等到三年以后才被委任到江西做官。

刘伯温来到官府以后,发觉朝廷腐败已久,百姓民不聊生,刘伯温一开始也想要靠着一己之力,改变地方的形式,尽管刘伯温收到了百姓的一致爱戴,但无奈官官相逼,刘伯温最终还是辞官离去了。

回家以后,刘伯温本想着不再出山,然而,像刘伯温这样的人才,终究是不会被埋没的,很快,后来的洪武大帝朱元璋就找上了门,邀请刘伯温出山。

刘伯温觉得朱元璋面露帝王之相,当即就决定辅佐朱元璋征战四方,两人的组合堪称珠联璧合,朱元璋领兵在外征战,刘伯温居后运筹帷幄,一路打了不少胜仗,大明王朝也就此建立。

然而好景不长,明朝建立以后不久,刘伯温就在一些事和朱元璋起了争执,两人不欢而散,刘伯温最终选择回到老家生活。关于这一段的历史,很多人都感叹刘伯温的离去,觉得如果刘伯温继续执政,将会大有一番作为。

可实际上,刘伯温此番离去是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根据民间的流传这件事就是斩龙脉。要知道,龙脉可是我国风水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甚至龙脉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这刘伯温怎么会想去斩龙脉呢?

斩龙脉的狂人

关于刘伯温为什么要斩龙脉一事,历史上一直众说纷纭,但刘伯温斩了龙脉这一点,很多学家都是承认的。不仅如此,刘伯温甚至还以为连斩了多条龙脉,而获得了一个“斩龙狂人”的名号。

那么,这刘伯温到底斩了多少条龙脉呢?洪武年间,刘伯温彼时还在为朱元璋做事,有一日刘伯温找到朱元璋,说自己夜观天象,发现无锡龙山有异变,日后很可能会威胁到大明朝的基业。

朱元璋此时刚刚建国不久,又非常多疑,就大骂刘伯温妖言惑众,无奈之下,刘伯温便只能自己前去“斩龙”。来到无锡龙山以后,刘伯温一眼就发现此地龙气很旺,甚至隐隐有压过朱元璋的意思。

倘若日后继续放养,必定会影响到大明朝的前程,刘伯温不敢怠慢,决定立刻着手斩龙。不过,龙脉可是非常玄乎的东西,倘若不能改动整个地形,龙脉几乎不可能会改变。

刘伯温为此想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动员无锡当地的很多百姓,宣扬制作泥人将会大富大贵,百姓们对刘伯温的话深信不疑。过不了多久,无锡龙山山上的泥土几乎都被挖光了、龙气大减。

只是,刘伯温还是放心不下,就又在山头打下了一口“锁龙井”,彻底封死了龙脉。无锡龙脉解决以后,刘伯温又马不停蹄奔赴兰州,意图斩断黄河龙脉。

然而,黄河龙脉气势太足,又多年孕育,很难将其直接截断,刘伯温也有些犯难。无奈之下,刘伯温只能选择在山势上动手,刘伯温先是在山中挖了一个大坑,接着又在其中钉了好多困龙钉。

再加上后来修建的伏龙亭,这一通操作下来,竟然硬生生将想要腾飞的巨龙钉在原地,足以见得刘伯温能力之非凡。据民间统计,刘伯温一生曾斩断龙脉大大小小99条,遍布全国各地,力保大明朝300年。

不过,刘伯温却也有疏忽的时候,比如我国东北方向的龙脉,刘伯温就没能斩断。很多人都会问,刘伯温一生斩了99条龙脉,除了保护大明朝以外,难道就没造成什么别的影响吗?

“斩龙”的后果

要探索刘伯温斩断龙脉造成的后果,首先还是要从第一次斩龙说起,刘伯温当时为了斩断无锡龙山的山脉,发动当地百姓一起挖土捏泥人。

表面上看刘伯温哄骗百姓一起挖土“斩龙”,但事情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刘伯温一边“斩龙”,同时也在教授百姓捏泥人的技术,百姓们就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捏泥人的高超技术。

刘伯温离去以后,无锡龙山人继续发展泥人技术,并将龙山泥人推广出去,此举竟然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百姓们成功过上了富饶的生活,倒也应验了刘伯温当时所说,“捏泥人大富大贵”的说法。

刘伯温其实是个心思非常缜密的人,他深知斩断龙脉会影响当地的风水格局,便总会在斩龙之前,尽可能带动当地百姓发展,争取能减少损害。

可惜的是,尽管刘伯温考虑的已经非常周全了,但一个非常重要的疏忽,却将刘伯温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付之一炬了,这个疏忽就是东北方向的龙脉。

提起东北龙脉,很多人就都恍然大悟了,东北那是满族的故乡,1644年,满族人的清军打入了中原,并且这一股龙气真的在后来登上了皇位,满族人建立的大清王朝持续200多年之久。

纵览全局,刘伯温终究还是棋差一着啊,他当时斩了那么多龙脉,还是百密一疏,漏掉了东北的龙脉。后来,满族人建立了清朝,甚至还导致中华民族长时间陷入混乱。

由此看来,无论龙脉好坏与否,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始终还是天意造化啊,如果人为篡改那就会带来一些其它的后果。假若刘伯温没有斩掉中原的龙脉,说不定满清很难入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大家都在看

  •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正史是人类历史过往严谨和权威的记录,野史则通过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方式为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另外一面。有些离谱的野史传闻甚至超出了人们对野史的想象。下面就盘点那些最离谱的比野史还野的历史传闻。 比野史还 ... 历史趣闻11-22

  • 中国古代的杰出女性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中国古代的杰出女性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中国历史26位奇女子有吕后、卫子夫、邓绥、武则天、王昭君、杨玉环、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鱼玄机、孝庄、李冶、谢道韫、班昭、慈禧、西施、貂蝉、虞姬、花木兰、妇好、梁红玉、文成公主、李清照、班婕妤、甄洛 ... 历史趣闻11-22

  • 吕雉为何要残忍的报复戚夫人 吕雉为何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雉为何要残忍的报复戚夫人 吕雉为何将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雉对于熟读历史的人来说绝对不陌生,她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女政治家,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自己的宏图伟业是离不开他的帮助的,但人无完人,吕雉在历史上最令人诟病的是将戚夫人进行残忍的报复,甚至将其做成的人 ... 历史趣闻10-18

  • 关于孔子的趣闻有哪些 孔子的奇闻趣事

    关于孔子的趣闻有哪些 孔子的奇闻趣事 孔子,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故事流传至今。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这位伟人的一些趣事吧。 孔子东游列国时,有一则趣闻令人印象深刻。有一次,孔子师徒被围困在 ... 历史趣闻10-03

  • 世界上最神秘的人 天下第一牛人鬼谷子

    世界上最神秘的人 天下第一牛人鬼谷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出过很多神秘的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为我们人类的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我的心目中认为世界上最神秘的人就是我国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圣人。他出生不详,有那么多的学生和崇拜者,但是去世的 ... 历史趣闻09-29

  • 历史名人有趣的野史故事你知道几个

    历史名人有趣的野史故事你知道几个 李白月下捞月、纪晓岚和和珅斗智、朱元璋从放牛娃到皇帝等。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很多历史名人不仅因为他们的丰功伟绩而被人们铭记,更是因为一些鲜为人知的有趣的野史故事而让后人们津 ... 历史趣闻08-27

  • 盘点你不知道的冷门又有趣的野史故事

    盘点你不知道的冷门又有趣的野史故事 苏东坡的狱中趣事和东坡肉、乾隆皇帝的秘密花园、草鞋县令的传奇等。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除了那些被证实,有详细记载的、广为人知的事件和人物之外,还隐藏了许多你不知道的野史故事,这些故 ... 历史趣闻08-23

  • 野史故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奇闻异事

    野史故事: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奇闻异事 石勒的桃花源、夜哭谷的奇闻、苻坚梦断淝水等。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阶段。这段时期从西晋末年持续到北魏,统一北方,中原大地经历了长达百年的动荡和分裂,各路英雄豪杰纷纷登场,留下了 ... 历史趣闻08-22

  • 被歪曲真相的清朝民间故事野史有哪些

    被歪曲真相的清朝民间故事野史有哪些 皇太极的死因、慈禧太后与叶赫部诅咒的传说、董鄂妃和顺治帝的爱情故事等。清朝是一个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存在着很多野史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有真实的,也有虚构的,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为您 ... 历史趣闻08-22

  • 分享中国野史记载中的怪事 光怪陆离引人入胜

    分享中国野史记载中的怪事 光怪陆离引人入胜 杨贵妃没死、宋太宗谋夺帝位、建文帝消失之谜等。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当中,除了有正式典籍的严肃记录之外,还有很多光怪陆离、引人入胜的野史怪事,这些故事没有经过官方的考证,但是拥有独特的魅力,在民间口口相 ... 历史趣闻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