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孩子不争气,写个骂儿诗吧,后人:令人哭笑不得
陶渊明,那位东晋时期的伟大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享有盛名,可以说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他还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
陶渊明的诗文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他独特的名士风范和对简朴生活的热烈追求,深深感染了无数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受到了他的深远影响。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桃花源记》和《饮酒》,这两篇作品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传诵了千百年,而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和共鸣。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家是我们的生存之所,也是我们的命运之所”。如果我们想要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隐逸诗人,就必须了解他的家世、他的家庭背景,因为这些元素不仅是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了解陶渊明的家庭背景,不仅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他的诗作,更能体味到这位诗人的情感和人生哲学。他所生活的环境、家族的传统,乃至和家人的亲情纽带,都构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格魅力。
坎坎坷坷的半生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祖上的功名显赫,家族地位崇高。据传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两晋之交的风云人物,担任东晋大司马一职,被封为长沙公,地位非常显赫。
而陶渊明的祖父陶茂,担任武昌太守,权势滔天;他的父亲陶逸则是姿城太守,地位同样不俗。然而,因为父亲早逝,陶渊明幼年时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些清贫。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但由于无法忍受官僚的职务,不久便辞职回归故里。之后,他选择居家务农,并长期居住在庐山脚下的农村。他再也没有追求仕途,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陶渊明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姓氏不详,很遗憾她在年轻时就过世了。当时的陶渊明只有三十岁左右,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只有二十多岁,至今关于她过世的具体原因我们无从得知,只有陶渊明的一句诗:“始室丧其偏”,我们对他的第一任夫人可以说了解甚少。
陶渊明的第二任夫人姓翟。据说翟氏品行高尚,与陶渊明关系和谐融洽。他们志趣相投,共同经历艰辛,陶渊明在前方务农,而翟氏则在后方耕作。当陶渊明担任彭泽县县令时,他获得了三顷公田作为俸禄。
陶渊明计划在这片土地上种植适合酿酒的黏高粱,他在诗中写道:“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然而,夫人却不同意这一种植计划,坚持必须种植粳稻,因为一家人需要吃饭嘛。
陶渊明最终妥协了,他在二顷五十亩的土地上种植了黏高粱,另外五十亩种植了水稻。然而,不久后陶渊明就因为种种原因主动辞去了彭泽县县令的职位,原先的计划中的黏高粱和稻米大约都没有如愿获得。而翟氏毫无怨言,因为无法搞到米食,他们只能沿袭“夫耕于前,妻锄于后”的劳动模式,一同勤劳努力地生活下去。
陶渊明和翟氏的劳动生活成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一同面对困境,相互依靠,共同努力谋生。这样的劳动夫妻稳健、坚韧的心态令人钦佩。
孩子不争气
陶渊明,一个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可是对于他的五个儿子来说,这似乎并不适用。阿舒、阿宣、阿雍、阿端和通子,不管是来自前妻还是后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懒惰不学无术。陶渊明为了教育他们,写了《责子》的诗歌,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点名批评他们,令人忍俊不禁。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人到了中年,期待着子女能够给生活带来一丝希望。然而,陶渊明的五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令人失望。16岁的阿舒懒散无比,15岁的阿宣对读书毫无兴趣,13岁的阿雍连简单的数学都不会,9岁的通子整天只知道吃。至于另外一个儿子,陶渊明没有提及,或许也不怎么样吧。
看着这样一列罗列,作为读者的我们不禁感到心凉如冰。陶渊明自己也心灰意冷地说,算了吧,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命运,干脆喝酒解愁吧!
不过,从他接下来的两句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而是一个温暖而慈爱的家长。
当然,他也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但并不强迫他们读书。这样宽容的父亲,在古今中外都不多见。
结语
在古代,出身名门望族的人,无一例外地希望后代能够继承祖业,发扬光大。陶渊明也曾抱有这样的希望。当他的长子陶俨出生时,他写下了《命子》的诗,希望儿子能茁壮成长,但最后几句却说“早起晚睡,愿你具备这些才能;你如果没有这些才能,也无所谓。”他从不强迫后代做任何事情,这正是他的胸怀和智慧之处。
现在的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培养,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弱点。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本性,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他们,实际上是在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不应该的。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只有充分发展孩子的天性,才能培养出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头脑。”只有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们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白并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大家都在看
-
古代趣闻趣事笑死人 分享三件在古代发生的趣闻趣事 古代趣闻趣事笑死人的事件主要有秦始皇给松树封官、男扮女装、朱厚照给自己上香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让人觉得比较搞笑的趣闻趣事,比如在古代有一个县官,任期已满返回故乡,结果在自己家中发现陌生的老头, ... 历史趣闻03-09
-
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目前有趣又冷门的三个历史故事 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主要有曹丕组织一场驴叫的葬礼、广陵王与狗熊、秦始皇并没有统一天下剩下一个卫国等,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当中实际上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并没有在历史上有所记载,但是充满了很多的趣味 ... 历史趣闻03-09
-
老一辈讲的民间邪门故事 推荐在民间老一辈讲的三件邪门故事 老一辈讲的民间邪门故事主要有午夜回魂、拳打恶鬼、学校里的哭泣声等,这些故事容易让人遐想,引发人们的好奇心以及恐惧,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说明事情发生的真实。 三件老一辈讲的民间邪门故事 1.午夜回魂 ... 历史趣闻03-09
-
真实749局 749局是否真实的存在 749局确实是真实存在过,根据一些历史资料以及相关的传说,在建国初期的时候749局成立,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军事科研机构,由国防科工委管理,主要是针对航天、航空信息、新型武器装备开发、导弹以及核武器等领 ... 历史趣闻03-09
-
中国8000年历史被证实了吗 从三个方面阐述中国8000年历史文化 目前中国8000年历史并没有完全被证实,但是从历史背景与考古发现、历史事件、文化成就等方面从中发现中国8000年历史的变化,不断的改变对古代历史的认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8000年历史的发展。 三个方面阐述中 ... 历史趣闻03-09
-
新的一年如何提升自己 自己在新的一年需要改变的三大方面 新的一年需要从个人的生活习惯、阅读学习、心态等方面改变自己,才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将坏习惯彻底戒掉,面对困难的事情,勇敢挑战自己,每一次的成功改变都能够增加个人的自信心,有勇气更好地面对未来生活带来的 ... 历史趣闻03-09
-
三个冷门又有趣的野史故事 鲜为人知绝对够野 中国历史长河中除了被载入正史、广为人知的事件和人物,还有许多不为人知却充满趣味的野史故事,它们没有正史那般严谨和权威,却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三个冷门又有趣的野史故事 野史一:刘邦儿时叠 ... 历史趣闻03-09
-
历史人物的逸闻趣事 讲解三位有名的历史人物发生逸闻趣事 自古以来历史人物多不胜数,有很多的历史人物发生有趣的事件,给历史增添很多的色彩,比如冯玉祥、苏轼、唐伯虎等,从发生的逸闻趣事当中可以展现出这些人的智慧,也能让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历史的发展。 三位有名的历 ... 历史趣闻03-09
-
三国趣事有哪些 讲解在三国发生的三件趣事 三国趣事是主要有关羽千里走单骑、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曹操挖墙脚等,实际上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趣事,这一时期属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非常传奇的时代,有很多的英雄人物,令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另一面。 三件在三国时期 ... 历史趣闻03-09
-
李白的逸闻趣事 发生在李白身上的三件逸闻趣事 李白发生的逸闻趣事主要有醉中捉月、高力士脱靴、与汪伦的情谊等,李白来自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一生发生的趣事多不胜数,不仅可以展现出李白个人的才华,还能感觉到李白这个人不羁放荡的性格 ... 历史趣闻03-09
相关文章
-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发生过什么传说故事
- 秦始皇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主要原因
- 10个有趣的历史典故
- 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享真实有趣的中国历史故事
- 李清照的两段爱情故事 李清照的感情史
- 关于孔子的趣味小故事 孔子幽默故事二三则
- 公侯伯子男是什么制度
- 108将有几个女的,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意思
- 分享历史名人有趣的野史故事 野到颠覆你的认知
-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野史 揭秘3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野史
- 鲜为人知的野史故事 野到颠覆你的认知
- 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享冷门有趣的历史故事
- 奇闻异事民间故事精选 发生在农村的灵异故事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野史故事分享
-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野史故事
- 炸裂历史野史 分享你没听过的最炸裂的野史
- 野史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有趣的野史故事
-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哪些
-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热门阅读
-
密宗双修又称欢喜禅,只让弄不让射(什么玩意) 07-12
-
古近代十大妇刑,手段残忍变态(用藤条抽女子下体) 07-12
-
古代房中术教你房事技巧,让你毫无经验依旧高潮不断 07-12
-
古代春宫秘戏图,各种不同姿势教学 07-12
-
古代春宫图里的各种各样的姿势都有并且尺度还都很大 07-12
-
古代时候的春宫图片 大尺度到令人感叹 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