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盖世的项羽,为何斗不过地痞无赖的刘邦,他究竟输在哪里?

发布者:湖光山色 2023-12-5 19:38

楚汉战争,垓下一战,项羽兵败,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浦)自刎。

千百年来,乌江渡口,无数文人墨客写下感叹项羽的诗文。

杜牧认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几乎是针锋相对地指出:“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项羽乌江之败是历史的必然,即使项羽重返江东,他还能再集吴中八千子弟兵为他舍身卖命吗?

那我们又该怎样评价刘邦项羽这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呢?

伟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他这一句话是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高明论断,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所谓“高贵者”即指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卑贱者”即指平民百姓。

项羽是高贵者。陈婴说得好:“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项羽是楚国贵族、将门之后,又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也就是说,项羽类似于“生于深宫之中”的贵族子弟,此种人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不知民情,妄自尊大,刚愎自用。

其实,司马迁很抬举项羽,把他列入“本纪”,记述描写也颇用情。

在《史记》中,《项羽本纪》写得文采飞扬,他在“太史公曰”中写道:“‘舜目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秦失其政,项羽起事时年仅24岁,三年之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称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他在夸赞项羽功绩之后,笔锋一转,严肃、尖锐、中肯地批评项羽: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在司马迁笔下,刘邦无疑是“卑贱者”,平民出身,但又“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不愿意从事平民百姓的生产劳动,一心想当官,到了壮年,竟也当上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经常与衙役们厮混,“好酒及色”。

如此看来,楚汉战争刘胜项败的原因,仅仅从司马迁以及王安石等人的评价,从刘项二人性格教养去比较,是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的。

从表面上看,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的性格特征固然自我扼杀了战胜刘邦的几次机遇。但是,即使项羽击杀了刘邦,迟早还会出现“张邦”“李邦”打垮项羽。

必须看到,“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论断,乃是着眼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重要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

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结合刘项二人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及其阶级基础,对楚汉战争的胜败原因进行阶级分析和科学评价,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概括地说,刘项的优劣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加以考察。

政治道路的区别。项羽失败最关键、最要害的原因是政治道路的失败。

项羽在反秦战争胜利后,以政局主宰者的姿态发号施令,在全国范围内封了18个诸侯王,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占有梁、楚一带九郡之地(约当今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部分地区)。

他为了限制刘邦,将巴、蜀、汉中之地封给刘邦为汉王,试图困锁刘邦。项羽大封诸王,造成了新的分裂割据局面,完全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开倒车行为,极大地违反了广大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统一与分裂的统独之争是政治道路之争,是民心向背之争,是文化正误之争,是进步反动之争。

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楚汉战争之后,只有国家统一才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

因此,项羽大封诸侯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错误路线,注定是要失败的。

谋势谋子的区别。项羽的失败无疑是战略的失败。

如果说他分封诸侯是大战略上的失败,那么他谋子不谋势的错误则就是他军事战略上的失败。

项羽分封诸侯,厚待亲信,引起一些未被封侯的政治势力的不满。首先举起反项大旗的是田荣,他赶走齐王田都,杀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

与此同时,陈余联合齐军驱逐常山王张耳。齐地纷纷起兵反楚,项羽慌忙亲率大军进攻田荣和田横,从此拉响楚汉战争的导火索。

项羽此举混淆了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错误选择了战略主攻方向。

根据当时的形势,项羽主要敌人是刘邦,战略主攻方向也应指向刘邦的汉中。

由于项羽的盲动,早已窥视天下大局的刘邦重用大将军韩信,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趁项羽北攻田荣之机,很快夺占彭城。

由于刘邦放松了警惕,“置酒高会”,项羽闻讯,亲率精兵三万回救彭城,连战皆捷,歼灭汉军十余万人,刘邦险些被俘。

在战役战斗上,项羽的指挥才能和战斗作风是无可非议的。

自反秦战争以来,直至最后垓下兵败除外,项羽几乎是攻必克,战必取,可谓百战百胜。

项羽百战百胜却在决战中兵败自杀,核心的问题是未能处理好谋势与谋子这一战略关键问题。谋势谋全局,谋主动,谋远略。

刘邦自彭城失败后,规划并实施了相当高明的战略布势:刘邦亲率主力坚守荥阳、成皋的正面战场;命韩信开辟北取魏、代、赵、燕的北方战场;争取九江王英布,建立联合阵线,形成南方战场;又命彭越率领游军,深入项羽后方,袭扰楚军交通粮道的敌后战场。

由于刘邦这一战略布势连连得手,迫使项羽东挡西战,疲于奔命,终成困兽。

最后,楚汉双方强弱易势,优劣异势,主动被动异势。项羽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好拔剑自刎。

民心士气的区别。民心向背、士气高低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在这一点上,韩信对刘项二人有一番鞭辟入里的评论足以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章邯)、欣(司马欣)、翳(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有了韩信这番话,再加任何文字都是蛇足了。

品德修养的区别。对于将帅修养,《孙子兵法》要求做到“静以幽,正以治”。

用孙子这个标准去衡量刘项二人,真是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将帅品德修养的好坏是关乎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深知项羽为人的韩信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韩信的这一评语分量是很重的。

“匹夫之勇”就是有勇无谋,就是以力服人而不知权变。

所以司马迁批评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独断专横,死到临头仍不悔悟,大呼“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相比之下,刘邦则能屈能伸,临机应变,深富韬略,关键时刻善于抓住机遇,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一次是鸿门宴巧妙走脱,另一次是成皋相持,刘邦被项羽伏兵用弩箭射中前胸,“乃扪足曰‘虏中吾趾!’”接着又强忍剧痛,“起行劳军,以安士卒”,同时也瞒过了项羽。

正如他对项羽说的“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当着刘邦的面要烹杀其父,刘邦竟回答他:“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总之,刘邦这些表现就是刚柔兼济,深晓“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项羽刚直暴戾,外强中干。

“卑贱者”的刘邦可以忍气逃脱鸿门宴,可以忍气接受汉中王。“卑贱者”的韩信可以受胯下之辱。

不难设想,一触即跳的项羽能接受胯下之辱吗?

还要看到,项羽还不懂得重视和团结人才。韩信说他有功不赏,“印刓弊,忍不能予”,是“妇人之仁”。

韩信、陈平都是背楚投汉的奇才。最后,连亚父范增也被逼走,项羽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信向刘邦提出想当“假齐王”,刘邦却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于是封韩信为齐王。

又如,刘邦命陈平对项羽实施反间计,需要金钱。他出手相当大方,“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难能可贵的是,“恣所为,不问其出入”显示出其用人不疑的诚信胸怀。

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政治集团对于首都地点的选择都十分重视,因为它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中之重的战略问题,必须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山川地理乃至国际关系进行综合评估,慎重决策。

项羽灭秦之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全国,都城选在哪里本来应当通盘考虑,并且显而易见的是应当选取秦都咸阳,雄踞关中。

当时也有人向他献策:“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对于这一都城选址的上上策,项羽没有采纳,而是选择在四战之地的彭城建都,其理由竟是:“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简直成了千古笑话,当时就有人嘲讽他是“沐猴而冠”,“项羽闻之,烹说者”。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之后,就是“入都关中”。

刘邦笑到最后,他才真正在故乡父老乡亲拥戴之下显摆了一番。

史载:“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司马迁活灵活现地描述了一个胜利者的形象和其内心世界。

以上五条粗线条地比较了刘邦、项羽的优劣,严格地说是对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优劣的比较。

仅就刘邦而言,他的许多战略决策都是手下良将贤臣的主意,乃至一般智者如郦食其、三老

董公等人的主意,刘邦的长处就在于从善如流。

他自己也曾毫不隐讳地说:“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其实,这三位人杰中萧何、韩信无疑是“卑贱者”,张良自少年起便是落魄的贵族后裔,也可以算是“卑贱者”。

应该看到,刘邦集团代表了中下层人民的利益,他们大都算是“卑贱者”。“卑贱者”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大家都在看

  • 鲜为人知的野史故事 野到颠覆你的认知

    鲜为人知的野史故事 野到颠覆你的认知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有着不同的记载,正史记载的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国家的兴衰更替,而野史则记载的是一些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故事,以不一样的方式向人们揭示了历史的复杂和人性的多面。下面就分 ... 历史趣闻12-25

  • 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享冷门有趣的历史故事

    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 分享冷门有趣的历史故事 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有些故事被人们广为传颂,而有些故事,却鲜为人知。这些冷门又有趣的历史故事,同样也是历史的一部分,让人们展示着历史的另外一面。 1.瑞典的啤酒战争 瑞典在16世纪曾经 ... 历史趣闻12-25

  • 奇闻异事民间故事精选 发生在农村的灵异故事

    奇闻异事民间故事精选 发生在农村的灵异故事 在中国广袤的农村流传着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灵异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是神秘的传说,也可能关系着古老的习俗,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下面就分享几则发生在农村的灵异故事。 奇闻异事民间故事精选 ... 历史趣闻12-25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野史故事分享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野史故事分享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野史是正史之外的补充和延伸,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冲动的故事情节,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下面就分享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野史故事,这些故事可能未必全是真的,但是却有 ... 历史趣闻12-25

  •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野史故事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野史故事 正史记载的是王朝的兴衰更替、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野史以独特的视角,向人们揭示的是那些被正史所忽略的,或者是遗忘的内容。中国历史悠久,既有正史当中记载的丰功伟绩,也有一些野史当中记载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 历史趣闻12-25

  • 炸裂历史野史 分享你没听过的最炸裂的野史

    炸裂历史野史 分享你没听过的最炸裂的野史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当中,隐藏着无数,或荒诞不经、或离奇诡异的野史。这些炸裂的历史野史虽然没有办法与正史相提并论,但是却拥有独特的魅力和离奇的情节,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引发了无数的遐想。 你没听过的最炸裂 ... 历史趣闻12-10

  • 野史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有趣的野史故事

    野史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有趣的野史故事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除了正史当中所记载的那一些帝王将相、重大事件之外,还有很多生动有趣的野史故事,这些野史故事,虽然没有经过严格的考证,但是却拥有独特的魅力。 1.东方朔割肉 东方朔是一位智慧超群、诙 ... 历史趣闻12-10

  •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哪些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哪些 鲜为人知的中国历史奇葩的野史故事有汉灵帝的荒诞生活、龚自珍之子龚橙引英法联军进入圆明园、苏妲己的传奇身世等。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除了正史当中所记录的那些严肃的事实之外,还存在着很多鲜为人知的 ... 历史趣闻12-10

  •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比野史还野的历史 盘点最离谱的野史 正史是人类历史过往严谨和权威的记录,野史则通过不拘一格、丰富多彩的方式为为我们揭示了历史的另外一面。有些离谱的野史传闻甚至超出了人们对野史的想象。下面就盘点那些最离谱的比野史还野的历史传闻。 比野史还 ... 历史趣闻11-22

  • 中国古代的杰出女性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中国古代的杰出女性女子:历史26位奇女子 中国历史26位奇女子有吕后、卫子夫、邓绥、武则天、王昭君、杨玉环、卓文君、蔡文姬、上官婉儿、鱼玄机、孝庄、李冶、谢道韫、班昭、慈禧、西施、貂蝉、虞姬、花木兰、妇好、梁红玉、文成公主、李清照、班婕妤、甄洛 ... 历史趣闻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