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在位长达41年,有着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

发布者:不虚此行 2023-12-14 19:13

刘禅虽然不是什么明君,但绝对也谈不上什么昏庸无道,单纯能力不够加上蜀国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能好好听话真就已经超过中国历史上少说一半皇帝。刘禅就像是素缟,能染上什么颜色全看臣子是什么颜色,臣贤他就贤,臣佞他就昏。古人也没有觉得刘禅完全是昏君,平庸才是对刘禅最中肯的评价。

刘备身死,身后之事根本没有时间安排,历朝历代这种情况,有几个后续之君能自保的,更别说让一帮长辈心甘情愿辅佐自己了,不把你踢下来,就算仁义了。刘禅上位,能靠的,也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诸葛亮。论能力,论资历,论权术,只有诸葛亮能镇得住狼子野心。他也清楚,诸葛亮是何等人物,只有装傻充愣,抱紧大腿,才能坐稳帝位。而让诸葛亮放心,不把他当成威胁,才是最重要的。刘禅,一点都不傻,甚至比绝大多数后续之君更聪慧,懂得识人心术。

刘禅其实更像齐桓公,非常放纵自己,但至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对孔明倒也正像齐桓公对管仲,乐得当甩手掌柜。他身边也和齐桓公一样养了些小人,但倒不至于让近臣去给已经定下的国政太多干扰。蜀汉灭亡固然是他不够贤明,但要指责他昏君却也太过,他只是平庸,不至于昏聩。以蜀一州都不到百万户对抗整个北方的魏这个多少是强人所难,况且四川虽说天险但其实险要还是比不上长江,历史上四川的割据也总是先于江南被平定。只能说大势如此。

刘备把历练机会全给外姓人了,本家人没有历练机会,所以蜀二代普遍不如魏二代,毕竟这么大的资质差别是不可能的,魏二代素质普遍比蜀二代强,就是因为曹操一直给本家人机会,大权一直在曹家和夏侯家手上,刘备一直再给新人机会,本家人资质不行也没法怨别人。

蜀汉从来都是弱于曹魏的,自从东吴背刺荆州之后,蜀汉已经是地狱难度了。之所以有阿斗是大昏君的认知,是因为诸葛亮的能力过于强悍,所以才有了蜀汉有可能翻盘,但被刘禅玩崩的错觉,实际上,蜀汉被曹魏吞并才是正常结局。蜀汉灭亡,刘禅肯定有责任,但是,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还能将蜀汉救活的皇帝,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物存在,李世民见了都得低头,刘禅在守成之君里算是中下等的排名,肯定不出色,但也谈不上有多糟糕。

刘禅也有其担当,作为主君投降虽然不好听,但也是一种担当。举个例子前面打赤壁之战时,鲁肃当时劝孙权: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就是因为投降后依旧需要大臣治理地方,而君主要如何安排?真就成了刀俎下的鱼肉。所以见大势已去,刘禅为止战,做出投降的决定是有担当的。刘禅是一个十分合格的守成之君,他是真能听进去话,而且对于能臣是百分百的信任,像宋朝那些皇帝能有刘禅一半,北宋不会亡,南宋也能收复江山。

刘禅当了四十年的一国之君,有记载就杀过两个大臣,一个是毁自己名誉的刘琰,还有一个是上书骂丞相的李邈。刘禅就是单纯的生在帝王家但又没啥能力,要是在太平年代倒是可以做个普通皇帝,可惜生在乱世没能力就只能亡国了。所以他本身算不上昏君,昏君至少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理朝政不管百姓死活吧,他好歹是按照诸葛亮说的做,奈何他就是个普通平庸人的命。

大家都在看

  • 从甲午战争到全面抗战:百姓对国家认知的巨大变迁

    从甲午战争到全面抗战:百姓对国家认知的巨 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和民众觉醒的过程。这段历史是政治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百姓对国家现状和前景认知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甲 历史趣闻06-24

  • 西安:地下神秘的历史宝藏与古墓传奇

    西安:地下神秘的历史宝藏与古墓传奇 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面上承载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更是在地下蕴藏了无数的历史宝藏。作为十多个王朝的古都,西安的每一片土地都可能隐藏着古墓和文物,因此被誉为地下比地上 历史趣闻06-24

  • 唐朝末年的丁会:从朱温亲信到投靠李克用的起伏人生

    唐朝末年的丁会:从朱温亲信到投靠李克用的 在唐朝末年,政局动荡,诸侯割据之际,丁会(字道隐)以其非凡的战略才能和复杂的政治立场,成为那个时代一个耀眼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转折,尤其是在与朱温的关系和最终背 历史趣闻06-24

  •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五个儿子是什么结局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五个儿子是什么结局 高洋,北齐的开国皇帝,以其显赫的功绩和悲剧性的结局而闻名于世。他有五个儿子,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1、高殷 高殷是高洋的长子,母亲是昭信皇后李祖娥。他在天 历史趣闻06-20

  • 明朝文官王竑勇斗锦衣卫,拯救百万灾民

    明朝文官王竑勇斗锦衣卫,拯救百万灾民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权力极大,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其无不畏惧。然而,在明朝中期,却有一位文官在朝会时勇敢地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并且最终做到了兵部尚 历史趣闻06-20

  • 乾隆办宴会:和珅出主意 添上饥荒时期的一道菜

    乾隆办宴会:和珅出主意 添上饥荒时期的一 乾隆皇帝以其享乐而闻名,而他的千叟宴则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场宴会源自康熙皇帝的创意,但在乾隆手中却有了一些独特的变化,其中包括了一道特别的菜肴,它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历史趣闻06-18

  • 西域王族后裔唐朝猛将  勇破叛将白孝德的传奇故事

    西域王族后裔唐朝猛将 勇破叛将白孝德的传 唐朝自建立以来,以其开放和包容的军事政策,吸纳了大量非汉人的将领,这些将领在唐朝的疆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为蕃将。在安史之乱期间,一位西域王族的后裔,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 历史趣闻06-17

  • 古代先进文明之悲 先进就挨打

    古代先进文明之悲 先进就挨打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先进文明经常会被落后文明击败或灭亡。这种看似反常的现象,其实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相当普遍。究其原因,涉及到文明的发展、战争方式以及生活方 历史趣闻06-17

  • 杨行密盗匪出身 三年装瞎有绝妙影帝之术

    杨行密盗匪出身 三年装瞎有绝妙影帝之术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中往往充满了出人意料的策略与戏剧性。五代十国时期,杨行密以其绝妙的表演技巧,堪称影帝级别的存在。他出身于盗匪之家,利用装瞎三年之久,最终成功除掉了威 历史趣闻06-17

  • 朱元璋与功臣傅友德的权力游戏

    朱元璋与功臣傅友德的权力游戏 朱元璋,明太祖,一位以草根身份登上皇位的皇帝,他在诗中写道: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在这位开国皇帝的身边,忠心功臣的 历史趣闻06-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