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国不斩来使是谁规定的?假如斩了来使会如何?

发布者:逸飞而过 2021-11-1 00:00 来自: 奇趣网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意思是双方交战不能伤害传递信息的人。因为古代没有无线通讯系统,所以只能派使者亲自传达消息,为了保证使者的安全,这条规定便成了历代战争的基本规则,任何时候都需要遵守。可能有人会问,假如斩了对方的使者又会怎样呢?如果真是这样,就等于宣告此役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血拼到底了,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会这样做。但在历史上的确有人斩过使者,那最后是如何收场的呢?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是我国古代战争中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其本身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但即使交战双方杀红了眼,也都不会轻易破坏这条规矩。

那么“不斩来使”这一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违背周天子的诏命频繁交战的事比比皆是,孟子就曾说过:“春秋无义战”。但是,春秋时期的战争并不是想打就能打的,战前首要的一条就是得下战书。

这是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以车战为主,交战双方需要通过战书来约定战争的时间以及选定一块开阔的交战地,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来充当“快递员”的角色。

这个“快递员”的正式称呼叫“行人”,“行人”这一官职延续自西周,分“大行人”和“小行人”,主要任务就是出使四方各国。《左传》明确记载到:“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兵交,使在其间可也”。

这就是两国交兵中“使者”的由来。春秋时期的战争双方都以维护周礼和天子为幌子,所以,对于前来沟通交战地事宜的使者,是不存在敌意的,更不会随意斩杀,反而会以礼相待。

但是到了战国以后,所谓的“礼”“义”早已被抛诸脑后,战争充满了诡谲和突然性,除了杀降,屠城伤害平民这种事也屡屡发生。

那么这个时候“不斩来使”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原因是古代的信息传播不发达,使者是传递战争双方信息的重要媒介,加上使者本身的地位不高,不存在威胁性,所以斩杀来使不仅没有实际意义,反而会中断一条信息来源。比如三国时期,司马懿就是通过蜀汉使者,得知了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推测到其命不长久。

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使者本身已经成为战争的一部分,是双方将帅利用的“工具”,通过“不斩来使”来释放一种信号,或借以瓦解对方斗志,其效果有时候远比战场搏杀来的大。

比如东汉末年东吴袭取荆州之战,关羽得知后方失守的同时不断派出使者前去与吕蒙沟通,而吕蒙正好抓住了这一点,每次都厚待关羽的使者,甚至还允许使者带回报平安的家信。结果关羽的士卒听闻家人所受待遇超过从前,再也无心恋战,数万精锐溃散,导致了关羽的败亡。可以说,在两国来使问题上,关羽吃了吕蒙的暗亏,教训可谓惨痛。

当然,上面提到的都是“不斩来使”的情况,那如果斩了又如何呢?

其实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激怒对方,导致敌军死战。不过这并非绝对,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斩杀来使”有时候反而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东汉的建威大将军耿恭就尝试了一次。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八月,北匈奴围攻疏勒城,守将耿恭弹尽粮绝,匈奴派使者劝降,结果耿恭不仅斩杀了来使,而且还公开在城头吃起了“烧烤”。

耿恭有违常理斩杀匈奴来使,虽然激怒了匈奴单于,引来了更多敌军,但却也让守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在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耿恭通过“斩使”断绝了守军投降的可能,所以,匈奴在增兵的情况下,却依然无法攻破只有数十名守军的疏勒城,让耿恭创造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战史奇迹。

大家都在看

  • 从甲午战争到全面抗战:百姓对国家认知的巨大变迁

    从甲午战争到全面抗战:百姓对国家认知的巨 从1894年甲午战争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和民众觉醒的过程。这段历史是政治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百姓对国家现状和前景认知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甲 历史趣闻06-24

  • 西安:地下神秘的历史宝藏与古墓传奇

    西安:地下神秘的历史宝藏与古墓传奇 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面上承载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更是在地下蕴藏了无数的历史宝藏。作为十多个王朝的古都,西安的每一片土地都可能隐藏着古墓和文物,因此被誉为地下比地上 历史趣闻06-24

  • 唐朝末年的丁会:从朱温亲信到投靠李克用的起伏人生

    唐朝末年的丁会:从朱温亲信到投靠李克用的 在唐朝末年,政局动荡,诸侯割据之际,丁会(字道隐)以其非凡的战略才能和复杂的政治立场,成为那个时代一个耀眼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转折,尤其是在与朱温的关系和最终背 历史趣闻06-24

  •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五个儿子是什么结局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五个儿子是什么结局 高洋,北齐的开国皇帝,以其显赫的功绩和悲剧性的结局而闻名于世。他有五个儿子,每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色彩。 1、高殷 高殷是高洋的长子,母亲是昭信皇后李祖娥。他在天 历史趣闻06-20

  • 明朝文官王竑勇斗锦衣卫,拯救百万灾民

    明朝文官王竑勇斗锦衣卫,拯救百万灾民 锦衣卫是明朝时期直接受命于皇帝的特务机构,权力极大,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对其无不畏惧。然而,在明朝中期,却有一位文官在朝会时勇敢地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并且最终做到了兵部尚 历史趣闻06-20

  • 乾隆办宴会:和珅出主意 添上饥荒时期的一道菜

    乾隆办宴会:和珅出主意 添上饥荒时期的一 乾隆皇帝以其享乐而闻名,而他的千叟宴则成为清朝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这场宴会源自康熙皇帝的创意,但在乾隆手中却有了一些独特的变化,其中包括了一道特别的菜肴,它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历史趣闻06-18

  • 西域王族后裔唐朝猛将  勇破叛将白孝德的传奇故事

    西域王族后裔唐朝猛将 勇破叛将白孝德的传 唐朝自建立以来,以其开放和包容的军事政策,吸纳了大量非汉人的将领,这些将领在唐朝的疆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为蕃将。在安史之乱期间,一位西域王族的后裔,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 历史趣闻06-17

  • 古代先进文明之悲 先进就挨打

    古代先进文明之悲 先进就挨打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看到一种现象:先进文明经常会被落后文明击败或灭亡。这种看似反常的现象,其实在古代和中世纪时期相当普遍。究其原因,涉及到文明的发展、战争方式以及生活方 历史趣闻06-17

  • 杨行密盗匪出身 三年装瞎有绝妙影帝之术

    杨行密盗匪出身 三年装瞎有绝妙影帝之术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斗争中往往充满了出人意料的策略与戏剧性。五代十国时期,杨行密以其绝妙的表演技巧,堪称影帝级别的存在。他出身于盗匪之家,利用装瞎三年之久,最终成功除掉了威 历史趣闻06-17

  • 朱元璋与功臣傅友德的权力游戏

    朱元璋与功臣傅友德的权力游戏 朱元璋,明太祖,一位以草根身份登上皇位的皇帝,他在诗中写道: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然而,在这位开国皇帝的身边,忠心功臣的 历史趣闻06-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