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到,5大习俗不能忘,今年年景如何?看看处暑的表现就知道

发布者:春天来临 2023-9-15 19:20

今天是处暑节气,作为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表明暑气即将远离,夏季进入尾声,不过此时的天气依旧炎热,后面还有秋老虎,因此短时间内难以降温,但早晚气温会陆续降低,昼夜温差比较明显。

至于为何,还因副热带高压撤离,而冷空气则开始南下,此时的冷高压占据上风,从而形成了干燥、下沉的冷空气,阴雨天气减少,反而会迎来秋高气爽的节气,让人心旷神怡。而在民间,关于处暑的习俗、俗语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处暑习俗

1、祭祖迎秋

因处暑前后刚好迎来中元节,因此在处暑的民俗多是和中元节有关,而祭祖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同时,在处暑节气后,秋意明显浓郁,此时人们也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就连天上的云彩也会舒卷自如,大家也会出游“赏云”。

2、吃龙眼

在每年的农历7月,龙眼就会进入大量上市季节,因价格便宜,食用口感美味,多汁甘甜,吸引了不少人的喜爱。而在南方地区,有处暑吃龙眼的习惯,此时的天气十分炎热,大家消耗的水分和热量比较多,而吃上龙眼可以很好的补足热量。

同时,龙眼性温,其营养价值比较高,有滋补作用,在福建地区会将龙眼剥皮,放在稀饭里混着吃。

3、煎药茶

在唐代时就有这一习俗,处暑时人们就会在家里煎煮凉茶的习惯,先来到药店里配制药方子,如金银花、甘草、野菊花等,寓意着入秋要吃“苦”,同时也可很好的去火、清热、消食等。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喝酸梅汤,它的制作更容易,将晒干的梅子泡开,然后放上一些冰糖,煮熟后放凉,再加入冰块,喝起来酸甜可口。

4、放河灯

河灯是一种民间彩灯艺术,其造型多是以莲花为主,因此它也被称为“荷花灯”,在底座插上蜡烛或放上灯盏。到了中元之夜时放在湖水中,任由其自由自在的漂泊,整个水面上交相辉映。

其寓意是寄托了对先人的念想和缅怀,且让落水鬼有托生的机会。当然,放河灯也有消灾祈福之意。

5、开渔节

对于渔民来说,处暑时海产品进入了捕捞期,此时海鲜肉质肥美可口,渔民也会抓住机会进行捕捞。当然,在处暑时,渔民们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沿海地区的人敲锣打鼓,欢送远送的渔民,期待其能够丰收。

当然,除了以上这5大习俗外,其实 处暑这天也有3个禁忌:

1、忌关窗户

自从空调普及后,很多人就开始依赖空调,并将屋子里的窗户关死,不让外面的热空气进入。实际上,室内看似清爽,但寒气比较重,应该多开窗通风才行。而处暑时暑气即将消散,正是排湿驱寒的好时候。

2、忌早晚运动

在处暑节气后,运动也要开始,不过运动要掌握合理的方式。因早晚温差比较大,不能再像伏天那样太早太晚健身,这样才能避免沾上湿气。

3、忌吃西瓜

在处暑时西瓜的数量少了很多,但还是会有很多西瓜进入市场,不过处暑后,需要及时改变饮食方式,而西瓜作为一种寒性食物就尽量别吃太多,以温补、润燥的食物为主。

三、今年年景如何?

1、处暑降雨万人愁

每年处暑节气到来时,秋收作物也临近成熟,特别是南方地区,如近期湖北、江苏等地的玉米成熟,江西、湖南等地的早熟中稻进入采收期。

而在庄稼快成熟时,最怕的就是雨水出现,如果此时下雨的话,那表明今后雨水会持续偏多,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晾晒,且还会造成作物减产现象。反而,如果处暑不降雨,接下来气温依旧偏高,作物生长有保障,此时就是“晒秋”,接下来产量也会比较高。


2、“处暑一场风,寡妇卖儿郎”

在处暑节气时,农作物生长进入了关键期,稻谷、玉米等进入乳熟后期,颗粒开始饱满起来,此时就会出现“头重脚轻”现象,一旦出现了一场大风,那就容易遭遇倒伏。

而谷粒碰上了泥土后,很容易就会重新出芽,这样产量就会大大降低,且没有了商品价值,以至于“寡妇卖儿郎”。

3、“处暑出大日,秋旱晒死鱼”

处暑节气如果是晴天,那就表明接下来天气继续保持天晴状态,很少有雨水出现,这样就容易造成“秋旱”,农民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因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庄稼的生长条件不同,对雨水的需求也不同,大家要及时观看天气预报,以做好农作物的预防手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