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须了解的传统文化之民间节日、节令习俗

发布者:亮剑杀 2023-10-2 06:28

(因为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南方客家人,所以本文是以我本地为参照,各地节日习俗不尽相同,仅供参阅了解!)

过年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年假,称之为过小年,家庭主妇开始打扫卫生,购年货,男女老少皆理发美容,准备过年。

大年:除夕当天为过大年,家家贴春联,张灯结彩,晚上合家吃团圆年饭,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饭后,“坐岁”迎新年,家属坐在一起聊天或参与什么娱乐活动,只要尽兴可以玩到通宵达旦。除夕当夜,厅堂、卧室通宵亮灯,不能关灯,称为“岁火”,室外则点蜡烛。以前做饭是烧柴火,灶堂要留“火种”。大年初一吉时,男主开门“出行”,烧香燃烛放鞭炮,祈祷开门大吉,新年安康。是日,男女老少穿着一新,见面说好话,互祝新年吉祥。


元宵节(及春节期间初一至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节前的春节期间至无宵节,一般有三个比较鲜明的习俗:1、村里的宗亲会选一个日子、在宗祠的大厅或门前大坪等开阔的地方摆好桌,各家端上酒菜果品等集体坐在一起吃聊道贺(称 “添丁酒”);2、一般都有一个以上庙会(样神)的活动;3、各地闹花灯——有些村有才艺的人会组团进村入户巡回表演,龙灯、茶灯、船灯、马灯、鱼虾灯等异彩纷呈,主人以鞭炮迎接。

元宵之夜。农村村民随意采摘乡亲园内青菜、大蒜(类似有些地方的偷青,但这是公开随意)等做成擂茶,与邻里共享。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节日。 初一始各户门侧上方挂菖莆、艾枝,亲友之间互赠包子、粽、红鸡蛋等礼品。节日上午,以熟鸡、包子、粽子等祭祖。中午过节,下午取菖莆、艾枝等煎水供全家沐浴洁身。有条件的地方会举行龙舟竞艺比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是日上午,以熟鸭、米饭等祭祀,下午烧包(内装纸钱、冥币、纸衣等)祭祀亡故亲人。节前几天,凡头年丧父(母)的出嫁女子,备冥币、衣、纸等祭品,装人纸笼, 送往娘家祠堂, 纸衣悬挂宗祠厅堂,称为“挂衣”,到中元节与娘家人把冥物一起焚化。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家家户户购月饼、鲜果于节前亲友间互赠(送节,通常是晚辈亲属送长辈),是夜家人围坐户外赏月品果,这天晚上的月亮是否圆、亮,预兆翌年油菜是否好收成。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正值收获季节,农家喜庆丰年,以油炸果子祭祖,户户必起油锅,煎山薯包(我们这本地话叫斜包),俗称“薯(斜)包节”。建国后又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为全社会树立“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始,万物复苏,故有“接春”习俗,立春时分,家家鞭炮齐鸣,迎春接福。

清明节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日或前几日,百姓普遍祭祖扫幕,俗称“挂纸”(挂纸来历就是把打压好花纹的“钱纸”洒点鸭血,扫墓时把“钱纸”挂在墓碑上方,所以又有人把祭祖扫墓称为挂纸)。 一般以户、近亲属、族、姓可单独或联合祭祖扫墓。

立夏

二十四节气之一。瑞金大多地方村民都习惯当日吃腊肉、或以蒸蛋做菜“补夏”(起源可能旧时生活艰苦,营养菜比较少,所以选些那个时代的时令好菜补充营养来补身体以增强劳动体力,是旧时延续下来的习俗),以祈夏季健康。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习俗已取消或已改变,有些至今仍然存续。但不管社会怎么变,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祖辈留下来的有些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有的习俗理应得到尊重和传承。谢谢大家的关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