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礼仪
春节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旦、元正、新春等,而今人称为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年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又有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意,多与农事有关。
舞龙是为了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被淘汰,贴春联、贴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仍广为流传。
除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晚上,家家在打扫一新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夜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呼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声辞旧岁”的景象。
元宵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这天晚上称为“元宵”“元夜”。元宵节有赏花灯、吃元宵、迎紫姑、猜灯谜等习俗。
花朝(huāzhāo)节
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也有说在二月二日、二月十五日、二月二十五日的。
清明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公历算则在每年4月4日、5日或6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多有以清明为题材的诗词,如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寒食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在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给重耳充饥。重耳做了国君后,大封功臣。介子推不求利禄,隐居山中。重耳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下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以此来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习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端午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方式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七夕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天晚上相会。
中秋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晚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以中秋为题材的诗词有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王维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确定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祭灶
即民间的“小年”。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人们用纸马、饴糖送灶君升天,谓之送灶;除夕夜又接回来,谓之迎灶,使灶君在家一年,保佑平安。两种仪式,女眷均不参加。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伯(孟)仲叔季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
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
又称十二属相。是我国较古老的一种纪年方法,即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具体为:
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动物: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后以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等,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祸福,往往与之联系起来。
八拜
旧时世交子弟见长辈的礼节。又后世称异姓结为兄弟的为“八拜之交”。
生辰八字
亦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冠(ɡuàn)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冠礼在宗庙中举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分别表示有治人、为国出力、参加祭祀的权利。
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词,并给起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成员。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所以叫作弱冠,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归
古代女子出嫁叫“归”。
如《大道之行也》:“男有分,女有归。”
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笄(jī)礼
古代表示女子已届成年的一种礼仪。古代女子十五岁时行笄礼,结发加笄(笄为发髻上插的簪子)、取字,并可许嫁。古书说的“及笄”“笄年”皆指女子已成年许嫁。将近成年者则称“未字”“待字”等。
三从四德
古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奴役妇女而制定的道德规范。
“三从”指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具体指操持家务、纺刺手工、侍奉丈夫等)。
九族
古代“九族”有两种说法:一种为本身和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及本身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另一种包括异姓亲属,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共为“九族”。
六礼
中国古代婚姻成立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亲
六亲之说,历来不一。一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和姻亚(指亲家或连襟);一指父、母、兄、弟、妻、子;一指父、昆弟、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和族昆弟;一指父、母、兄、弟、夫、妇;一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和女之子。
闾左(lǘzuǒ)
贫苦人民居住的地区,借指贫苦人民,也泛指百姓。古代“闾”为里巷的门,穷人居左,富豪居右,因此名之。
门第
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显贵之家称为“高门、豪门”,卑庶之家称为“寒门、庶族”。
魏晋南北朝时实行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员,高门中选,寒门受排斥,甚至彼此交际、座位亦有区别。
亲戚
古代的“亲戚”有两种含义:其一,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其二,指内外亲属。后多专指族外姻戚。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三纲
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一种人际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人伦关系,亦称“五伦”“人伦”。它鲜明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观念,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三纲”合称“三纲五常”。“五常”又指封建社会为人之道:仁、义、礼、智、信。
祭
古人以物祀天地神灵为“祭”。
牺牲
古代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如《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牲
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
太牢、少牢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殉葬
古代以活人、牲畜和其他物品从葬。
夭
古人称未成年而死为“夭”,也叫“殇(shānɡ)”,引申为短命、早死,亦作“夭折”。
挽
对死者表示悼念叫“挽”。多为能唱之词,故称“挽歌”“挽词”,后又有“挽联”。
社稷(jì)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地神为“社”,谷神为“稷”。旧时又用“社稷”为国家的代称。
禅(shàn)让
相传为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领袖推举继承人的制度。这种举贤承袭制度,史称“禅让”。
世袭
指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
世子
古称天子、诸侯的嫡长子为“世子”。
庶(shù)子
旧时指妾所生的儿子。
万福
旧时妇女行的礼,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做鞠躬的姿势,口中称“万福”。
揖
古代的拱手礼,双手抱拳,放于胸前。
如《周亚夫军细柳》:“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长揖
古时拱手高举过头,自上而下至胸的相见礼。
九拜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
《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
顿首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头接触地面的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作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起头或末尾。
稽(qǐ)首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是“九拜”中最恭敬的一种。
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膜拜
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灵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折腰
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后来引申为倾倒、崇拜。
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座次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面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作“南面”,称臣叫作“北面”。室内是东向为尊,古代房屋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的是坐东面西。
举案齐眉
汉代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托盘举得和眉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用来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大家都在看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我家隔壁老王,去年娶了个媳妇,彩礼要了二十万,还得有房有车。村里人都说这媳妇金贵,老王家里砸锅卖铁才凑齐。结果结婚没俩月,媳妇跑了,说是 ... 奇风异俗03-25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每个地方民间风俗流传已久,甚至代代相传,一些地域风俗习惯“礼节”必须了解,否则好事做坏,惹来不悦和引起矛盾纠纷。在我们老家【抚州东乡区】当地风俗比如有这么几点必须遵守:一、红包1、婚宴、寿宴、乔迁、升学 ... 奇风异俗03-23
-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房屋选址到室内布局,从家具摆放到日常起居,处处都能看到风水习俗的影子。这些看似玄妙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十条常见 ... 奇风异俗03-01
-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 奇风异俗02-20
-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前的人们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现在却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发光发热。说到民间传 ... 奇风异俗02-20
-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抬起一年好兆头。所谓“做四事”就是理发、采龙气、祭社和接姑娘。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人们都会在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因为 ... 奇风异俗02-20
-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被称为“送穷日”或“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事顺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习俗:禁忌1. 不洗衣:初六是“马日 ... 奇风异俗02-05
-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探寻民间习俗文化的真谛》 在岁月的长河中,民间习俗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世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那么,究竟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呢? 民间习俗文化,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中的传统 ... 奇风异俗02-05
-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一到,整个中国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时候,各地的春节风俗就像开盲盒,一个比一个有趣,让人忍不住感叹:“这也太好玩了吧!” 先聊聊贴春联这事儿。别以为就是把大红纸往门上一糊,在我 ... 奇风异俗01-29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与禁忌。这些风俗禁忌,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 ... 奇风异俗01-26
相关文章
- 世界上的十个奇葩习俗,网友:我庆幸生在中国!
- 1月5日起进入小寒节气,竟然有这些民间风俗
- 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习俗,你知道吗?
- 来河南喝酒,这5个“怪”习俗得知道,酒友:酒量被严重低估了
- 盘点史上6个超震撼的奇怪风俗 绝对让你跌破眼镜
- 村子里的奇怪风俗
- 云南深山神秘民族,奇怪习俗令人毛骨悚然,少女婚前都要经历
- 十大民间禁忌:传统习俗中的敬畏与避讳
- 世界上五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习俗
- 广西农村6种奇特习俗,很多外省人不理解,看你家乡有一样的吗?
- 丧葬规矩之“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什么意思?
- 出远门,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什么风俗,有何说法?
- 《探秘:世界上最奇特的部落,他们的习俗让人瞠目结舌》
- 难以置信的地方丑陋风俗,你见过几个? 大家好
- “七月半,鬼乱窜”,传统讲究吃“1宝、4禁忌”,驱霉运,祈平安
- 老祖宗说 ,必须知道的民间风俗禁忌 1.急风骤雨
- 你们老家的哪些风俗很奇怪?网友:舅舅最惨
- 老一辈所说的民间习俗,到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迷信?
- 农历7月15中元节,民俗“做3事,忌3事,吃2样”,为家人祈福纳祥
- 明日白露,民间习俗讲究,“一吃,二喝,三忌”,精神饱满过秋
热门阅读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代表着新年) 07-11
-
史上最牛的节日彝族摸奶节,女人很享受男人的爱意 07-11
-
日本好看的三级推荐向 保证让你满意 07-11
-
古代惩罚道具三角木马 女性被如此折磨 07-11
-
广西柳州莫菁门事件,全场都是刺激让人流鼻血 07-11
-
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是怎样的 12-07
-
女体盛是一种什么文化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