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非常有人情味的民间风俗和农村文化

发布者:横竖有理 2024-4-30 20:19

农村的红白喜事属于民间风俗,也是农村人或者农村具体的某家人一辈子所遇到的大事情,是农村家家人人都会遇到的,构成农村农民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很接地气,是农村人情世故的缩影,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传统的红白喜事操办是比较隆重的,操办的人多,赴宴的人也多,除了亲友,也有本庄的乡邻或者是附近村庄的乡邻,操办需要请本庄有头有脸、会组织能协调又比较有威信的人来商议,东家只需要确定桌席的标准和大约的桌席数以及需要的烟酒等,其他具体的事务让他们分头布置,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自己家人主要是迎客、陪客、照顾好至亲至友以及在主事人的安排下做好红白喜事的仪式流程。白事要比红事更隆重,白事通常连远亲老亲、普通的交往、一般的朋友、东西庄的乡里乡亲都要参加,酒席标准高,操办桌数多,参加人数多。一方面是对生活在这里一辈子的这位逝去老人的尊敬,送最后一程,另一方面也是对老人后人的最好慰籍。客人到了,首先要到账桌随礼,金额根据亲戚的远近,往来的亲疏,至交还是普通的交往,家下还是一般的乡邻等有多有少,除了礼金,也有带火纸、花圈、布批的,都要在账单上分所来的亲友姓名详细一一记录下来,记毕,管账桌的人要根据礼单姓名发烟、发孝手绢,发孝帽子。孝手绢或系在腰上,或围在脖子上从前面垂下来,孝帽子一般是小孩子戴,也有晚辈大人带的,这通常是家下或是至亲至交晚辈。如果逝去的老人是女性,她的娘家人、闺女还要扎花轿、幡、纸人等纸糊,还得请一班喇叭。纸糊放在灵棚后侧,喇叭安排在灵棚的两边,有时候还不止一班喇叭,轮流对吹,惦垫、出殡时都吹丧调子,纯演出时也有吹歌曲的,吹戏剧片段的,也有搞笑的,年纪大的老人去世也是半丧半喜了,这也是农村的老习俗。喇叭班子各显其能,吹的带劲,招来听众,因为吹的不好,人家就会跑到另一桌去听,并鼓掌起哄,这一桌就很没面子,所以也有两个喇叭班子搞恼打架的。白事,逝者的娘家人为上,最尊;其次是老亲和至交;逝者的女婿往往是大家开玩笑的对象,而开玩笑者往往与逝者的这个女婿是平辈或晚辈,在惦垫磕头环节大家要好好的整他一把,在祭桌前下跪叩首传香作揖时,大家要想着法儿调理调理他,流程不熟的会闹笑话,要么常跪不起,要么反复传香,也有被按趴在地上的,也有往脸上抹灰的,也有翻口袋掏烟的,脸皮薄的被弄的满脸通红,也有急的满头大汗的,脸皮厚的也有起来一溜烟跑调的,这是丧事中最取笑热闹的部分。聪明的女婿一般在开始惦垫时要先发烟,收买收买那几个调皮捣蛋的,他们会放他一马。如果这个女婿是城里人,或是一介书生,文质彬彬,大家见的少,那几个捣蛋的也就不好意思开玩笑了。

宴席分便席和正席,便席简单的吃,正席隆重,“十里改规矩”,不同的地方,风俗不一样。宴席一般是在搭的棚子下,有十到二十个桌子不等,也有更多的,因席位有限,客人多,不能一下子坐得下,就要分两运子来,一运子先吃,没坐上的,或听喇叭,或聊天,等第一运子撤了,第二运子就可以入席了。过去的酒席是八个人一桌,现在一般是十个人一桌。入席后,跑腿的(也就是端盘子,上菜的人)先上烟酒,烟是两包,白酒两瓶,烟拆开随便抽,遇到不会抽烟的,大家会让这桌唯一会抽烟的那个人,把这两包烟一并装走,上菜的顺序是先凉、后炒、再烧,最后是汤和馒头。酒是大家随意,能喝者一定要喝点,遇到熟悉的,也有猜令划拳的,复杂点的来“九九九”,简单直接的来“老虎杠子”,有手势,有气势,好不热闹,跑腿的围观助威,不时问酒可够,不够再上,大家酒足饭饱,都很尽兴。其实酒席的质量,也就是菜的多少,盘头的大小,荤菜的种类,有没有烧整鸡、烧整鱼、烧羊肉、烧牛肉、烧肘子或甲鱼汤等硬菜,菜够不够吃,大家事后都是要评论的,东家一般宁愿吃不完剩下来,一定不能“光盘行动”,那会落个不好的名声。白事,逝者高寿的,饭后还有“偷碗”的风俗,所以东家一定要多买印着寿桃的碗,让大家带走,意寓吉祥。我家还有两个多年前参加丧席带回来的两个碗,每次吃饭我就用这个碗。补充一下祭桌的事,桌子就是家里日常用的四条腿木头饭桌,分别用两条粗绳斜对着把桌腿沿桌面处栓住系紧,朝上留足绳子,以便打结,用杠子穿过,供两个人抬着。桌子上放整猪头、整鸡、整鱼等,再加点松枝。这一般由逝者的娘家人或闺女提供。

喜事种类就多了,一般有婚宴,满月宴,剪鸭尾宴,寿宴,吃“六十六”,升学宴等,在此不一一详述,有机会会分别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婚宴办的较大,程序也多,其他的要小的多,程序也简单的多。各有各的特点,都是农村的风俗,也都是代代传下来的规矩,很有人情味,是农村朴素文化的一部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