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奇葩”的过年习俗,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发布者:拔剑长空 2024-8-9 16:39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热烈、最隆重的民俗节日。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古老大家庭,由于地域广大,社会历史各异,发展进程不同,各民族的过年习俗异彩纷呈,不尽相同。

下面跟大家分享几个“奇葩”过年习俗,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奇葩习俗一:大过年的,喷嚏不能随便打。

正月初一不能扫地、洗头,甚至不能刷牙虽然已经被一些爱干净的人深深诟病,这都不算啥。在山东一些农村,正月初一除了不能扫地不能洗头外,还不允许打喷嚏。

想打喷嚏怎么办?忍住!如果生理上实在控制不住的话,可以找一面墙,悄悄地,不要让人看见。

奇葩习俗二:几点吃年夜饭,先看看你姓啥。

在湖北一些农村,年夜饭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吃的,哪个时间吃饭,取决于你姓啥。姓王的,早晨五点多钟就开始吃团圆饭;姓高的,一般在中午十二点左右才开宴;姓余的,年饭时间定在天快黑的六点钟;如果你姓杨,就只能等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才能吃,中间饿肚子的话就要自己解决了。

这可不是什么姓氏歧视,而是有典故的。据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来的楚国已经到了“万径人踪灭”的地步,方圆几里也没啥人口。秦始皇一看这可不行,便下令让一些子民从九江一带(即今江西)移民到楚国去住。到的时间总有个先后,有人走的早早晨到,有人拖沓一会中午到,有人下午才赶过来……

当地的人们为了纪念这次乔迁,就把吃年饭的时间定在了到达新居地的时间。如果嫌吃饭太晚,那只能怪自己祖先脚力不够了……(当然,这个习俗现在已经消失了,说起来,就算是本地人也不知道的)

吃年夜饭,除了时间有规定,吃的时候也有规矩。在山西,年三十儿的晚饭是不能说话的,哪怕长辈还想问你“有对象了吗、工资多少、考了多少分”,他也得老老实实憋着不说话。

奇葩习俗三:虽然很多地方正月不让洗漱,怕散了财,但有的地方却号召大家一起洗。在怒江地区,每到春节,傈僳族的男女老幼都会装扮一新,带着干粮、帐篷来到怒江的温泉边,集体沐浴洗澡。

为了洗掉一身污,男女老少一起天体浴。不过不要想歪了,人家只是用这种方式洗去疾病、灾难和坏运气,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春节期间,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人都要背着毯子、被子,带着米、肉、油、盐、菜和炊具,相会到怒江边有温泉的地方。这是他们的自由天地,他们在岩壁下、石洞里、石缝中铺上干草,展开被子,开起露天宴。然后下到烫人的温泉澡池中,洗去一年的污垢,舒展疲惫筋骨,与澡池里的傈僳姑娘说笑打闹,其乐融融。

云南怒江少数民族喜过“澡塘会”。每年春节初二至初五是傈僳族的澡塘会,又称为“春浴”。怒江峡谷两岸的傈僳族男女老少,带上行李、炊具、备上食物到温泉附近的田坝里、沙滩上、岩石堆中搭起竹棚洗温泉澡。傈僳人认为,温泉是神圣之水,洗过温泉澡,来年身体健康,做事情一顺百顺。

洗一场圣洁的天体浴,迎来吉祥。

据说这项习俗已经流传了一百多年了。在外地游客还羞羞答答秉承“非礼勿视”时,傈僳族人反而显得非常大方。他们把“春浴”看作是一种文明、卫生、圣洁的行为,去洗“春浴”时,个个穿上节日盛装。因此,连久居山寨的老人也不顾年老体弱,让儿孙们搀扶前往。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 通常是长辈先洗,青年后洗。男的洗浴时,妇女们相约去备饭菜;妇女洗浴时,小伙们又背上背篓,钻进深山密林去拾柴打猎。

参加“春浴”的人们除了洗浴外,还通宵达旦赛歌,年轻人则交友订终生。他们通常要在温泉都要住上三、五天,每天洗浴七、八次。据说,经过这样反复洗浴,就能消除疾病、增进健康,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一年的劳动生产中。

民族地域不同,历史各异,民俗文化各种各样,所产生的习俗也是千奇百怪。不管什么样的形式,但是最终的愿望是相同的,那就是祈求健康、平安、吉祥、美好!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