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送礼陷入了“怪循环”,给别人送了,而自己不办,只能认赔。

发布者:云淡风轻 2024-9-9 14:25

“份子钱”变了味,真的是让农民不堪重负。

曾经,看病就医、上学就业、结婚生子是农民最重要的花费,然而时至今日,“份子钱”已经成为了农民不得不重视的一项重要花费。

要是农民一年需要送礼的次数基本上在20场左右,那么如果一场按照200 元的平均标准来计算的话,也得4000元左右,当然了这还只是按照基础标准来计算的,如果再遇上一些重要的亲戚结婚等事情,恐怕这4000元是远远打不住的。

可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也好不到哪里去,而有的农民一年在送礼上的开支就得上万元,他们一年辛苦到头,小一半的钱都是用来送礼了,他们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剩下点钱,全部为了填补送礼的窟窿。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礼金的标准是越来越高,过去的10元、20元、50元起步,而现在最起码都是一两百元起步,别人送个两三百,自己送个一百元,明显觉得很丢面子。

那么这究竟是礼尚往来,还是单纯为了收钱?

但是按理来说,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也是优秀的传统。然而发展到今天,却多多少少都有些变了味儿。

而现在农村各种各样的送礼名目让人眼花缭乱,而有的孩子上学要办酒席,搬家也得要办酒席,过生日要办酒席,买车也要办酒席,可是只要你愿意,各种各样的大事小事最终都可以向办酒席上凑,在过去吃个酒席,图个热闹和高兴,礼金多少也不重要,大家各生欢喜,然而现在动不动就办酒席,在吃完上家吃下家,赶场送礼。

可是“无事酒席风”让农民深恶痛绝的原因还是在于很多人办酒席的目的并不太单纯。很多人办酒席名义上“邀请去做做”,然而农村人都懂,而这种场合绝非是坐坐那么的简单,却肯定不能空着手去,然而不去又怕得罪人,真是两头都为难。

而有的农民为了送礼陷入了“怪循环”当中,外部的约束加上村民的自觉,才是解决的办法!

而当下农村的送礼习俗已经陷入了“怪循环”,别人无事成酒席,自己赶场送礼,如果要是轮到自己不办的话,很明显送出去的钱是收不回来了,只能是认赔,一算二算的,不办最不划算,因此自己家也办,你这么想,别人家也这么想,一来二去的,酒席越来越多,从而礼也就越送越多。

为了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发挥外出约束和村民的自觉作用。一方面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作用,加强农村酒席风气的管理和约束。另一方面,要从自我做起,坚决抵制,从而推动这种风气逐渐好转。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