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规矩之“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什么意思?

发布者:塞上老君 2024-11-14 17:13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造就了一些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民间,白事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规矩也就特别多。

有这样的一句俗语“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没有看到报丧的人,那么就算是得知谁去世了,也不能前去吊丧。

那如果你去吊丧了,并没有给逝者烧纸,那么亲属也不需要向你表达谢意。

这短短的几个字,包含了丧葬的三大环节,分别是报丧、吊孝、谢孝。

那么这三个环节分别有什么讲究呢?咱们一一来看。

报丧

顾名思义,就是在亲人去世后,作为孝子贤孙,需要第一时间去通知亲友。

现在网络发达,人们不需要派人前去敲门报丧,有时候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能通知到所有的人。

但是古代就没有这么便利的通讯工具,因此,报丧就变得复杂,也就多了一些规矩。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报丧仪式。

当时,谁家有人去世了,就用发射信号的方式来通知附近的亲友,这样大家就能及时过去探望。

按照古代的规矩,炮响三声就说明谁家有人去世了,因此这也被称之为“报丧炮”。

去世的人家,也会准备白纸,做成小旗子插在门口,这样路过的人也就知道他家有人去世了。

还有的人家会在门口悬挂白纸条来表示家中有人去世,这纸条的数量是依据逝者的年龄而定的,并且在最后加上两条,代表着天地。

门口纸条的悬挂方向,根据男左女右来挂,这样人们一看门口的情况,就知道去世的人是男是女,多大年纪。

如果是附近的亲友,人们也会派专人去通知他们,这时候前去报丧的人是不能进人家里的。

需要在门口大声喊屋里的人,等到屋里的人带着火灰出来,撒在门口之后,你才能进大门。

另外,去世的人是男是女,报丧的规矩也不一样。

如果去世的是男人,那么需要侄子去亲戚家门通知报丧;如果去世的是女人,那么需要儿女去娘家报丧。

报丧的人穿着打扮也有规定,需要头裹白布,带上斗笠,手上准备一块白布,跪在近亲家门口告知丧事。

吊孝

吊孝,说的是报丧人通知你谁去世了之后,你需要前去吊唁,并对亲属表示慰问的一种风俗。

通常来说,与逝者关系很亲近的人在去吊孝的时候,并不会空手而去,除了准备红包外,还需要准备纸钱、香烛等物品。

如果是关系比较远的人,就只需要带上红包就可以了。

吊孝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并不是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

每个地方的规矩不太一样,像我们河北老家,一般都是上去的时候去吊孝,如果赶上特别忙的时候,下午去也是可以的,但需要和主家说一声。

上午9-11点之间都是可以去吊孝的,这样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

到了主家之后,需要先给逝者鞠三个躬,然后再向亲属表示问候,劝他们不要太难过,节哀。

如果是下午去的话,最好是在太阳落山前去,这是比较忌讳的事情。

前来吊孝的人也会受到孝子的答谢,比如他们会通过磕头的方式表示感谢,也有的地方会留你吃个素饭再走。

另外,在民间还有“年过八十不吊孝”的说法,意思是八十多岁的人就不能去参加葬礼了。

因为在古代,八十岁的人很少,而且活到这个年龄的人,大多比较脆弱敏感,如果去参加葬礼,很可能会一激动就过去了。

用老一辈人的话说就是“土埋半截儿”了,自己看着别人去世,难免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也命不久矣。

因此,老年人最好不去吊孝,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为了避免自己身体受到影响。

谢孝

有的地方称这一个环节为“孝子谢”,就是说丧事结束之后,人们要去感谢前来吊唁和帮助过自己的亲人朋友们。

不过那么多来吊唁的人,不可能挨家挨户的去感谢,通常是去感谢那些近亲,这些人在吊唁的时候给逝者烧了纸钱。

至于那些没有烧纸钱的人是不需要去答谢的,这便是“不烧纸钱不谢孝”的规矩。

谢孝通常是在逝者下葬之后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这时候主家闲下来了,可以去做这件事。

那么谢孝是谁去谢呢?通常是逝者的儿女,有时候也有外甥或者外甥女去娘家感谢。

如果主家是独生女的话,可以让堂哥陪同去,如果是没有后人的话,通常是侄子代替。

谢孝并不是空手去的,还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东西。

第一个东西就是谢礼,这个礼品不需要太贵,能表示心意就行。

有的地方说是准备白公鸡,鞭炮和鲤鱼,还有的地方会准备馒头和香烛。

毕竟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规矩都不一样。

第二个东西就是孝服,去谢孝的时候,人们需要穿着孝服,在完成这一环节之后,就可以脱下孝服了。

总结:

无论是“丧不报,孝不吊”,还是“不烧纸钱不谢孝”,说到底就是丧葬仪式要遵循的规矩和礼仪。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孝子在亲人离世之后,没有按照惯例去给亲朋好友们报丧,那这无疑就是在礼节方面出现了严重的疏漏,是失礼在前的表现。

要知道,报丧不仅仅是简单地告知他人亲人已逝的消息,更是一种对亲情、友情的尊重,是开启后续一系列丧葬仪式以及人情往来的关键一步。

当孝子没有履行好这个职责时,亲朋好友们就算因此而没有前往吊孝,那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毕竟大家都遵循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规矩,你没有给予应有的告知,别人又怎会知晓何时该去表达哀思、尽一份吊唁之情呢?

所以说,这些传统的丧葬礼节环环相扣,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只有各方都遵循相应的规矩,整个丧葬仪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情往来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