觥是什么器皿

发布者:贴牌人生 2021-6-10 10:09 来自: 奇趣网

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基本样式

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盖前端为龙首形,顶上有虺龙一条,拱起成环梁。 角形圈足式,当为觥的早期式样。

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器形稍高,截面椭圆形略短,圈足亦高,盖前端为象首卷鼻,后部为兽面,器腹饰咸组的兽面纹,和盖的造型纹饰不相连属。

虎凫合体式,器体为凫形,凫颈即为凿,两翼居中,后尾延及前流,盖前端为虎头,后端为竖耳的鸷鸟头,造型特异。

长方体龙头盖圈足式,体及圈足皆为长方形,流前伸较长,盖前端为大龙头,后端为一大兽面,圈足内收,鋬厚大,作鸟形。

长方体垂角兽头盖圈足式,器体长方,盖前端为大垂角兽,似为羊头,后端为大兽面纹,圈足周边较其他样式有所放大。

椭圆体龙头盖鼓腹内隔式,器体椭圆而长,腹鼓出,龙头盖有钮,附一小斗,体内有一隔层,分为二室。

青铜器文物

牛形铜觥

高14厘米,长19厘米,1977年衡阳包家台子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牛形铜觥为酒器,牛首及背为盖,腹内盛酒。颈部为流。此牛的头部和角形,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牛形象,牛背上站立一虎,既是实用的捉手,又是一种装饰。牛身上还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此觥的造型设计与实用性完美地融于一体,表现出了优良的工艺设计思想。

商代牛觥是商晚期青铜盛酒器,1977年11月在衡阳市蒸水北岸包家台子出土。包家台子南距辖神渡约1000米,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1.5米。其时,牛觥埋在深约1米的黑褐色土中,头部东向,周围未见墓葬痕迹,当为部落首领或长老在一场祭祀天地、祈求平安的祀典后深埋在台地中央的。

该牛觥长19.8厘米,高14厘米,壁厚0.2厘米;作水牛形,昂首,双角扁平弯曲,角下有耳,双眼凸出,腹部浑圆,四足分立,蹄足矮而粗壮,垂尾。牛觥以头、背为盖,颈为器之流;盖顶施一立虎提钮,虎头前探,虎尾平直,尾端微翘,盖后背突起一棱。器身通体装饰,以云雷纹为地纹,以凤鸟纹、夔龙纹、兽面纹等为主纹。

牛尊两侧腹部各施一长尾凤鸟纹,前后自牛觥前胛至臀尾部,上下自觥口沿至牛觥前后腿上部;凤鸟昂首挺立,凤眼圆大有神,喙呈直角下折,头羽向后飞扬,凤尾向上弯曲;牛腹中部施一卷曲龙纹,巧妙地填补了凤鸟头尾间的空白。

牛颈下前胸中施竖棱,两侧施对称夔纹,下端为兽面纹。牛尾椎部施一浮雕牛头状兽面纹,尾中段施窃曲纹,下端饰羽状纹。盖顶背部为兽面鱼身主纹,鱼尾直抵牛首,两边辅以云雷纹。牛觥翠绿如玉,造型敦实凝重,制作极为精细,盖、身相连的曲线自然流畅;通体装饰,纹饰精美,构思严谨,布局有序,主纹与地纹相互映衬,繁缛而不杂乱。

主纹中的凤鸟纹、夔纹、兽面纹以及立虎提钮,无不透出一种力的神秘与震慑,具有明显的商晚期中原青铜文化的特点。而牛觥无论是器形还是尺寸比例,都极为写实,与中原文化倾向象征和图案化明显不同。牛觥的整体造型敦实中不失精巧,凝重中透出秀丽,当为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结合的杰作。

折觥

西周时期,高28·7厘米。1976佳陕西扶风出土。

长方形腹,有盖,盖前端做成兽头,刻有铭文,内容是:周代某王十九年命做册折给相侯赐赠望土,并赏赐给折奴隶和青铜,折因受荣宠,而为父乙做器。该器造型稳重,装饰富丽,是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龙纹觥

商后期,长24·1厘米。1959赁山西石楼花庄出土。此觥首部作龙头状,上铸双角;龙口有齿,其间隙可作注酒之用,独显其妙。龙背作盖,上有纽状捉手,下承方形圈足。整器呈牛角状,造型奇特,为商代著名青铜器。

鸟兽形觥

野鸭子的造型。鸭头向与怪兽相背,凫鸟的颈部成为了觥的鋬,两翼居中,后尾延及于前流,足及于圈足。凫鸟的尾部口沿为觥的流。主体口沿下饰以云雷纹为地的目雷纹,凫翅饰云纹,凫身饰以象征羽毛的鳞片纹。圈足的前端饰有云雷纹,后端却饰了相向的夔纹,都以云雷纹衬地。

鸟兽形觥上有铭文“戊”二字,戊当为国族名。此觥形制有特别之处,装饰的纹饰虽多作了单层处理,但刻意求工,极为饬整精丽,堪称工艺奇特,青铜中精品之作。鸟兽形觥在商周的青铜珍品中,不但显示了觥的非凡魅力,也显示出铸造工匠的手工艺造诣与卓越的艺术才华,称得上是成功的代表作品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