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袖型介绍

发布者:泰山顶上 2021-6-11 12:37 来自: 奇趣网

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衣袖通常称“窄袖”和“大袖”,偶尔也称小袖、宽袖。便服、常服多“窄袖”,礼服多“大袖”。

“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释名·释衣服》各朝代流行袖型不同,但大多袖型都是同时存在发展的,只是形状略有差别而已。

首先是广袖,这是最先入为主的一种袖子了,因为这种袖型非常的大,非常符合汉服的特点,所以广袖也叫做“大袖”。但这种袖子一般出现在汉服礼服中,汉服的常服很少。

广袖(大袖)直译就是“宽大的衣袖”。《玉台新咏·汉时童谣歌》:“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吴伟业《新翻子夜歌》:“欲搔麻姑爪,教欢作广袖。”从这些诗句中都可以看到广袖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古时广袖多出现在礼服中。

汉服中的大袖和广袖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都是和窄袖相对而言的,只是不同时期的叫法区别而已。

第二种是琵琶袖,多出现在明朝服饰中的上袄中,袖口造型大袖小口,腋部较窄,形状似琵琶,所以称为“琵琶袖”。

琵琶袖是汉服袖型的一种,多见于明制汉服。琵琶袖,用于深衣等服装上的袖式。其造型大袖小口,腋部较窄,形状似琵琶,故名琵琶袖。袖体臂肘以下似牛颈下垂处呈圆曲、宽大之形。袖端明显缩敛部分较窄,称为“袪”,缘于袖口。琵琶袖的袖体呈弧形,方便臂肘伸屈,袖口收紧后便于日常活动。

第三种是箭袖,是一种袖口窄,而袖根较宽的袖型,后来清朝的马蹄袖就是源自箭袖的发展。

箭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的服饰。北方民族服饰以箭袖居多,且寒冷地区的袖缘大多宽厚。宽厚袖缘容易上翻,便于骑射和劳作,把袖缘放下可以保暖。

明代北方地区的出行佣中亦有此表现。因为袖口窄小,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颇为方便,也易于保暖。所以,千百年后,从军服,官服到百姓常服,箭袖广为流传,成为汉服的一种袖制。

第四种是直袖,分为窄直袖和宽直袖子。前者的袖宽取值从上身的1/2向外延伸到袖口;后者宽直袖,是从腰部开始向外延伸到袖口。

第五种是垂胡袖,袖管宽大,但袖口收缩较小,常见于汉服中的曲裾和直裾形制。

这种袖型袖管极宽大,如广袖状,然袖口急收,只留了窄小的管口,如黄牛喉下垂着的那块肉皱(学名称为“胡”),因此这种袖式就是汉代服饰中很有特点,也很特别的所谓“垂胡袖”。“胡”本是黄牛喉下下垂的肉皱,因此许多具有这种形状的器物都被称为“胡”。

垂胡袖多见于汉服的曲裾,裁剪时裁成广袖的样式,缝合时于袖口打褶收拢,区别于常见于明袄的琵琶袖。

而琵琶袖只出现在明代,它的袖子的弧线明显大大小于垂胡袖,基本没有下垂和堆积(垂胡袖是一定有下垂或堆积的),最有特点的是琵琶袖的袖子在接近袖口时,袖口下端逐渐向上收,一般袖口不另接袖边的多。

第六种是方袖,与广袖有相似但又有区别,方袖主要在佛教道教中较多。

最后一种袖型是短袖,或者无袖,典型的代表是汉服中的半臂、比甲。

上一篇:炎黄子孙的来历

下一篇:羽觞是什么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