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中李鸿章的签名为什么会写成肃字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李鸿章同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一同出席《辛丑条约》签订仪式。在条约文本上,李鸿章用颤抖的双手拿着毛笔,颤颤巍巍的在条约文本上画出了一个形似“肃”字的签名。
《辛丑条约》带来的屈辱不需细说,这种屈辱一旦弥漫在我们脑海,条约上的每个字仿佛都透露着当时的无奈和辛酸。这种感情是如此强烈,以至于现在许多人在看到李鸿章画出的“肃”字时会演绎出一套悲凉的情景。
“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看上去既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有人在文章中如是说。
还有人结合李鸿章的“肃毅伯”爵号,认为李鸿章在这里写“肃”字是有意嘲讽清廷:既然这屈辱的条约非要老夫签订,那就将你赐予我的封号写在这里,免使老夫遭万世唾骂。
各国在《辛丑条约》上的签署,以及李鸿章(左侧)和庆王(右侧)签署的都是花押
可实际上,条约上的“肃”字并非是李鸿章三字挤在一起这么简单。在“肃“字的旁边就是庆亲王奕劻的签名,如果说李鸿章写的“肃”字还能看出各种端倪,庆亲王的签名可真的是各处都靠不上边:无论是汉字还是满文,怎么挤都挤不出这个形状。
我们理解不了李鸿章画的“肃”字,是因为古人的花押传统在社会上中断太久了。李鸿章画的“肃”字不是签名,是花押。这个花押同李鸿章三个字或许有关系,也或许没关系,内情只有李鸿章自己知道。如果连花押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去猜测“肃”字中的奥妙,只能算是盲人摸象,就算编的再动情也是一派胡言。
花押不是艺术签名,是古人为自己创作的logo。古人创作花押的时候往往以自己的名字、字号或者其他什么自己在乎的东西为元素,再综合书法习惯“攒”成。创作出来的花押既不能说是某个字的变体,也不能说是几个字的合体,我们只能把花押理解为一个人为自己创作的logo。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在古代经常使用花押的人除了官员就是商贾,这些人身份显赫,学识渊博,在设计时往往赋予了花押许多含义,以至于花押的复杂程度远高于普通汉字。图案的防伪程度同复杂度正相关,越是复杂的图案防伪程度越高。花押的笔画顺序和细节只有创作者自己知道,所以花押的防伪程度远远高于签名。
一副出色的花押除了要具备优良的防伪特征外,还需要具备独到的文化内涵。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花押很可能属于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简单的两横两竖,既像“天”,又像“下”,既有“一”,又有“人”,于是后人附会宋徽宗的画押是“天下一人”。“天下一人”四个字到底是不是宋徽宗本意已经不重要,作为一名出色的书法家、画家、建筑家,天下一人的称号既能显示出皇帝身份之特殊高贵,又没有唯我独尊的匪霸之气,可以说深得宋徽宗人格魅力精髓。
宋徽宗赵佶的花押,“天下一人”
花押和画押往往通用(但狭义上来说在绘制花押的过程才叫画押)。花押的作用同我们使用的签名一样:出现在文书上的花押表示当事人对文本意思的确认,文艺作品上的花押是作者的防伪标签。
早在春秋战国,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学会在文件后面绘制特定符号或书写特定文字来表示同意。表示同意的符号就是“押”,绘制符号的过程就是“署押”。
在汉朝,皇帝会在大臣的奏章后书写“诺”字表示同意,大臣处理文件的方式也类似。皇帝在奏章后面只写诺不署名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有权在奏章后面写诺的只有皇帝一个人。但是大臣在处理文案的时候只写诺不署名就有麻烦了。如果一个经过多方领导审批的文件后面密密麻麻、横七竖八的都是“同意”俩字,连个领导大号都没有,让员工怎么执行?
古代契纸契尾上的签字画押
随着中国行政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政府机构越来越庞大,官员越来越多,只署押不署名的文件处理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行政需要。《北齐·后主纪》中就写道:“连判文书,各作花字,不具姓名,莫知谁也”。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把署押换成署名就可以。只要社会上形成署名即为表示同意的共识,所有人都知道:签名就是同意,同意就要签名,署名就可以替代署押。随着署名的流行,写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无法复制伪造的签名成了文人的一致追求。
对于花押的起源,大家观点并不一致。宋人黄伯思认为魏晋以来文人喜欢在书籍纸缝间提名,叫做押缝或押尾。这个押缝、押尾这就是花押的起源。清朝倪涛认为北齐时期皇帝大臣喜欢在署押时把诺字的最后一笔写的像凤尾,慢慢的演化出了花押。
元代花押印章
虽然花押根在哪里众说纷纭,但是“花押”、“花字”之名确定出现于唐朝。初唐时期规定,公文可以用草书书写,但是大臣署名必须用楷书。开元年间大臣韦陟始用草书署名,所写陟字如五朵云,自称五云体。自此用草书署名才开始普及,并一发不可收拾。
唐代的花押虽然优美狂放,但是终究是用不同的字体署名。到了风气和思想更加开放的宋朝,草书签名已经不能满足文人对于格调的追求。花押到了宋人这里,已经脱离了姓名的桎梏,只要自己喜欢,随便画什么图案都可以。
宋朝的文人利用花押放飞自我,平头百姓也将花押视为最权威的同意表示。当时人们签订各种契约必须要画押,没有画押的契约被视为废纸。如果当事人不识字,不会画押,必须找到识字的亲朋当众宣读文书代为画押。
云南早期兄弟分家文约,内容独特详实,族人签字画押(花押),时代特征明显
在清朝时候,官员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去吏部备案花押。当时印鉴、花押、签名的法律效力递减,由于印鉴存在丢失的可能,所以花押被视为最方便、可靠的防伪方式。
回到文章开头,《辛丑条约》中明文规定,签约代表的署名要以花押,而不是签字的形式书写。可见花押并非中国人的专利,西方人、东洋人也有花押传统。东西方一致认为花押是是一种比签名更正式、更防伪的署名形式。
由于众多的社会原因,花押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没有花押,印鉴一度成为最有效力的署名方式。电脑刻章兴起以前,去银行存取款都需要携带印鉴。电脑刻章的兴起让核对印鉴越来越难,这才逼迫各种机构启用签名作为防伪方式,花押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
上一篇: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有多远
下一篇:三星堆遗址商铜纵目面具介绍
大家都在看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我家隔壁老王,去年娶了个媳妇,彩礼要了二十万,还得有房有车。村里人都说这媳妇金贵,老王家里砸锅卖铁才凑齐。结果结婚没俩月,媳妇跑了,说是 ... 奇风异俗03-25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每个地方民间风俗流传已久,甚至代代相传,一些地域风俗习惯“礼节”必须了解,否则好事做坏,惹来不悦和引起矛盾纠纷。在我们老家【抚州东乡区】当地风俗比如有这么几点必须遵守:一、红包1、婚宴、寿宴、乔迁、升学 ... 奇风异俗03-23
-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房屋选址到室内布局,从家具摆放到日常起居,处处都能看到风水习俗的影子。这些看似玄妙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十条常见 ... 奇风异俗03-01
-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 奇风异俗02-20
-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前的人们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现在却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发光发热。说到民间传 ... 奇风异俗02-20
-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抬起一年好兆头。所谓“做四事”就是理发、采龙气、祭社和接姑娘。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人们都会在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因为 ... 奇风异俗02-20
-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被称为“送穷日”或“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事顺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习俗:禁忌1. 不洗衣:初六是“马日 ... 奇风异俗02-05
-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探寻民间习俗文化的真谛》 在岁月的长河中,民间习俗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世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那么,究竟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呢? 民间习俗文化,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中的传统 ... 奇风异俗02-05
-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一到,整个中国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时候,各地的春节风俗就像开盲盒,一个比一个有趣,让人忍不住感叹:“这也太好玩了吧!” 先聊聊贴春联这事儿。别以为就是把大红纸往门上一糊,在我 ... 奇风异俗01-29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与禁忌。这些风俗禁忌,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 ... 奇风异俗01-26
相关文章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 世界上的十个奇葩习俗,网友:我庆幸生在中国!
- 1月5日起进入小寒节气,竟然有这些民间风俗
- 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习俗,你知道吗?
- 来河南喝酒,这5个“怪”习俗得知道,酒友:酒量被严重低估了
- 盘点史上6个超震撼的奇怪风俗 绝对让你跌破眼镜
- 村子里的奇怪风俗
- 云南深山神秘民族,奇怪习俗令人毛骨悚然,少女婚前都要经历
- 十大民间禁忌:传统习俗中的敬畏与避讳
- 世界上五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习俗
- 广西农村6种奇特习俗,很多外省人不理解,看你家乡有一样的吗?
- 丧葬规矩之“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什么意思?
- 出远门,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什么风俗,有何说法?
- 《探秘:世界上最奇特的部落,他们的习俗让人瞠目结舌》
- 难以置信的地方丑陋风俗,你见过几个? 大家好
- “七月半,鬼乱窜”,传统讲究吃“1宝、4禁忌”,驱霉运,祈平安
- 老祖宗说 ,必须知道的民间风俗禁忌 1.急风骤雨
- 你们老家的哪些风俗很奇怪?网友:舅舅最惨
- 老一辈所说的民间习俗,到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迷信?
- 农历7月15中元节,民俗“做3事,忌3事,吃2样”,为家人祈福纳祥
热门阅读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代表着新年) 07-11
-
史上最牛的节日彝族摸奶节,女人很享受男人的爱意 07-11
-
日本好看的三级推荐向 保证让你满意 07-11
-
古代惩罚道具三角木马 女性被如此折磨 07-11
-
广西柳州莫菁门事件,全场都是刺激让人流鼻血 07-11
-
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是怎样的 12-07
-
女体盛是一种什么文化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