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习俗是什么样的

发布者:闲散之人 2021-7-7 11:09 来自: 奇趣网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侗族有什么样的习俗呢?

节日

侗族一年中的各种节会活动不下百处,仅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有全民族普遍过的节日,也有一村一寨、一族一姓的节日。

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节会最为隆重。

节日的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娱乐、体育等。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汉族传统节日。

婚恋

侗族社会青年男女社交自由。每逢节日,农闲或劳动之余,姑娘和小伙子们便聚在一起唱歌游玩,用歌声来播种爱情的种子。这种社交活动南北地区有所不同,北部地区是白天在山坡上进行,称为“玩山”或“赶坳”,聚会的地方叫“花园”;南部地区通常在晚上的家中进行,男方称“走寨”,女方称“坐夜”,习惯称为“行歌坐夜”。

侗族的婚姻,一般都经过“说合”、“订婚”、“迎娶”等过程。北部地区还有“讨八字”的习俗。

解放前,曾流行姑舅表婚,姑妈的女儿要优先嫁给舅家为媳。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婚后新娘即返娘家,遇有农忙、节日或重要事情,接回夫家住数日后又返娘家,有的往返数年,直到怀孕生子后才长住夫家。

丧葬

侗族丧葬实行土葬。

正常死亡的成年人可以埋入祖上的坟山,非正常死亡的人或未成年人夭折则埋于僻静的荒野。

贵州从江和黎平一带过去有“停棺待葬”的习俗,人死入殓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待本房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人都死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家庭

侗族的家庭是以男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小家庭,两代或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很普遍。这种大家庭通常是祖父母、父母与最小的儿子居住。

一般情况下,儿子成婚以后,生育了儿女便与父母弟妹分居。分家时,要请舅父及族中的长辈到场,所有的田地、耕畜、房屋、家具、农具等由儿子们按人数均分。

家庭中老人受到尊重,分家时要先留下父母的“养老田”。“养老田”随父母,父母跟谁居住便由谁耕种。家庭财产通常只有男儿才有权继承。

南部方言区,女子可享有母亲陪嫁的田地以及平时自己积蓄的私房。

在有女无儿或儿女全无的家庭中,可以招赘或立嗣传承。绝后家庭的一切财产则按照“有房归房,无房归戚,无戚归众”的习惯法处理。

出行

在侗族聚居的地方,有河必有桥。桥梁大都建筑在村前寨尾的交通要道上,有木桥、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其中名为“风雨桥”或“花桥”的长廊式木桥,以独特的艺术结构和高超的建筑技巧闻名中外。

风雨桥长四五十米至百米不等,宽五至六米。以青石砌墩,用巨大的杉木连排作桥身,上建桥廊,并在桥的两头和中间建有鼓楼式的阁楼,上覆青瓦,桥的两边设有栏杆长凳,供行走之人遮风避雨和休息。在侗乡风雨桥到处可见,南部地区临近村寨的溪河上几乎都建有风雨桥。

广西三江集风雨桥之大观,有大小风格各异的风雨桥108座,其中的程阳永济桥和岜团桥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黎平的地坪风雨桥、湖南通道平坦的回龙桥和皇都的普修桥都是侗族地区著名的风雨桥。

风雨桥和鼓楼都是由侗家工匠设计建造,不用一钉一铁,全用榫头卯眼套扣接合,牢固异常,可延二、三百年不损。在侗族山区,还有许多供人休息的凉亭,叫“风雨亭”,建筑也很精巧雅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