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为什么要祭海

发布者:一叶扁舟 2021-7-22 15:54 来自: 奇趣网

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谷雨各地有不同习俗,例如喝谷雨茶,吃香椿,祭海等。那么谷雨为什么要祭海呢?

谷雨,预示着大自然的雨水更加充沛,利于谷类农作物生长,作为农耕为主的我国先民,早把这一节气作为农事的重要时节。而渔民也在谷雨这一天进行祭海。

为什么要祭海

“谷雨时节,百鱼上岸。”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易名为渔民节。捕鱼为生的渔民,历来认为,谷雨时节,百鱼上岸,是出海捕捞的吉日。为了祈求神灵庇佑他们的海上生产一帆风顺、鱼虾满舱,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节,向众神(龙王、海神娘娘)献祭,并举行各具特色的仪式。

打鱼用具渔船、网具等,在渔民眼中这些日常生产资料各有神灵,为了祈求这些神灵庇佑他们海上生涯一帆风顺、鱼虾满仓,遂于每年出海的前一天,即谷雨,向众神献祭,进而形成了谷雨节祭海的仪式。

多少年来,当地渔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海边,是大海养育了他们,他们对大海充满眷恋与感恩。虽然现在以打渔为生的越来越少,但更多的渔民没有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勤劳追求,他们“洗脚上岸”,开始从事海水养殖、海珍品育苗、海产品加工……祭海,对渔民们来说,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欢庆。

如何祭海

一、打扫神殿、庭院、戏楼等

谷雨这天,渔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至龙王庙、海神娘娘庙、大海边或者街头巷尾,欢庆节日。

据曾在荣成石岛天后宫做过道士的徐元直老人(荣成市崖头小迟家村人)回忆,节日这一天,石岛天后宫里一早就要把神殿、庭院、戏楼等处打扫干净,并把天后殿里的“锏瓜钺斧朝天镫”等锡制仪仗搬出来,除去平时套着的丝织套子,擦得锃明瓦亮。然后,再把殿里的布幔、匾额摆布整齐

二、准备三牲

祭海准备活动中,最主要的是选“三牲”,主要为猪、鱼和鸡。猪主要以黑猪为主,把猪杀死后,猪头上方一定要留下一缕黑毛,这代表着全猪的意思。祭海时将杀死的猪充气,然后将猪绑在一张小桌子上,并在猪的头上披上红绸子和大红花。另外鸡要先择大个的,鱼必须选择鲈鱼,以表吉祥。

三、许愿和还愿

谷雨这一天,渔民们都会前往龙王庙、海神娘娘庙等进香。前来进香的人有本地的渔民,也有许多外地行舟路过的海客。但是不论南北东西,他们都可归于两大类:许愿的和还愿的。许愿者焚香膜拜后,俯首在地,嘴里喃喃地向海神倾诉心愿;还愿的上过香后,则取来去年许下的供品,燃放鞭炮,在伞盖旗幔的拥簇下大肆张扬。

据说曾有一位南方渔民在石岛天后宫一次许下6对旗杆的大愿,第二年谷雨,他用一条大船专门从南方运来。那一天,天后宫人山人海,6对约10丈高的旗杆左右排列,12面杏黄大旗迎风飘扬,斗大的“天后圣母”字样高耸入云,无数信士翘首凝眸,心悦诚服。

四、“抢”饽饽

与渔行老板的心态不同,渔民的母亲、妻子们的心情却相当沉重和宽容。她们希望自家的男儿们能平安无事,更希望肩负一家人生活重担的儿子或丈夫们,不要为生活而拼命。所以,在祭海后渔民临走之前,她们会默默地把一个用白面捏好蒸熟的小兔子揣进儿子或丈夫的怀里。

这只小兔儿,倾注了母亲、妻子全部的爱和关怀。它的潜台词是:打不着鱼没关系,不用生气,咱怀里不还揣着小兔儿吗?海里不给吃的,咱山上找去,只盼你平安归来。由此可见,渔家妇女的爱心和博大胸怀,以及那时渔民受雇出海时,心中无奈与感伤交织的复杂心情。

五、拜海龙王

这一天,也有到海边就近在沙滩上、渔船旁烧纸焚香,鸣放鞭炮,面海膜拜海龙王的。而在荣成石岛、俚岛等大码头,节日活动不但规模宏大,而且延续时间长。除了庙里的活动以外,大街小巷,挤满了踩高跷、舞龙、耍狮子的人群,气氛比过年还要热闹。

祭拜仪式的高潮在晚上。入夜,各个海口灯火通明。当地商家和渔行出面组织,向各行各业筹资举行盛大的“放海灯”仪式。仪式的规模类似于佛教的盂兰盆节。放海灯前,于宽敞处设置巨形香案,摆放祭品,焚香烧纸,并请僧道两众筑台诵经作法,同时向海里抛施舍即预先蒸好的小馒头。

深夜,在低沉、苍凉的锣鼓声中,人们聚集在海边放焰火,抛施舍。焰火是自制的礼花,由铁屑、木炭和火药制成,俗称“泥墩子”。放焰火的同时,人们将自制的各式灯笼点燃,下面托一木板,放进海里。此时,海上灯火一片,随浪起伏,非常壮观。以后的几天,各村都要组织唱大戏,白天唱,晚上唱,最多的连续唱四五天,整个渔乡,沉浸在狂欢之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