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号子是哪个民族的

发布者:韭菜哥哥 2021-9-15 10:33 来自: 奇趣网

土家族民歌具有浓郁的土家族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土家族民歌中有一种民歌正面临消失的境地,它就是——南溪号子。

历史起源

南溪号子渊源要追溯到唐朝,产生于清朝时期,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为了缓解疲劳逐渐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只有音韵没有歌词的号子。

明清时期,是由艄翁击鼓为号指挥船行,统一扳桡节奏。清朝中期,逐渐兴起了号子,产生了专门的号子头。

南溪号子诞生于武陵山区。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地跨渝、鄂、湘、黔四省市的武陵山区是中国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区,这里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千百年来,荆楚文化、巴文化、中原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土家族、苗族、汉族、侗族等10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形成了民歌丰厚的土壤。

南溪号子的雏形是土家族农民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与薅草锣鼓近似。

在长时期的传唱过程中,南溪号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自成一格的特殊山歌品种,它既不同于周边的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有别于广泛传唱在武陵山区的其他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腔调唱法

南溪号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但其腔调和唱法却比较固定。唱腔主要有大板腔、九道拐、三台声、打闹台、南河号、喇叭号等十余种。

基本唱法为一人领喊,二人或三人扮尖声(即喊高音),三人或更多的人喊低音,众人帮腔,从而形成高中低声部互相应和、在山野间悠扬激荡的歌声。

小调体裁

一首号子多为4句,一句7个字,中间有大量衬词。如“新打船儿下余渡,余渡有个两夫妇,生下幺姑一尺五;六幺妹生下地,团团转转把媒提,幺妹还在娘怀里。”

喊号子一般不少于7人,一首号子多为四句,一句七个字,中间有大量衬词。其歌词既有即兴而作的山野俚语,也有涉及历史、地理、民间传说等方面的内容。而其题材也极为丰富多样,特别是其中的连八句为武陵山区原生态民歌中罕见的小调体裁。

代表作品

南溪号子的代表作品有《九道拐》《三台声》《喇叭号》《南河号》等。

传承价值

南溪号子演唱的特异性,系土家民族音乐文化的遗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内容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达了许多已经消亡的文化信息,为山歌号子的一种原生态特异体裁,具有吸收优秀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