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饮食文化介绍
在巴蜀的民俗风尚中,其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享誉世界。其中,饮茶习俗是巴蜀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闻名中外的四川茶馆历史悠久,遍布巴蜀城乡和街巷,蜀中饮茶的独特方式和独特的盖碗茶具,不知引起了多少中外游客的兴趣。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古老的巴蜀文化恒定不迁的传统和迷人的魅力,体现了巴蜀人一种特殊的生活情趣。
巴蜀是世界饮茶文化的发源地,全世界有关种茶、饮茶、贩茶的最早记载都在巴蜀,西汉时的四川资中文学家王褒在《僮约》中记载了“舍中有客,提壶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这是蜀人饮茶最早的明确记载。在这篇《僮约》里,还提到“武阳买茶”,武阳即现在的彭山,这说明当时川西一带已有经营茶叶生意的市场出现。西汉宣帝年间在名山县蒙山种茶的吴理真,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种茶人。他在蒙山顶上所建的上清峰茶园是世界最早的人工种植茶园,该园遗址和吴理真的石室遗迹至今尚存。
西晋时,张载登成都白菟楼,曾写下了全世界最早的一首咏茶诗,赞叹蜀茶的高贵;“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所谓“六清”是指古代人所用的六种饮料,张载说成都的芳茶超过了“六清”,居于各种饮料之首,可见魏晋时代巴蜀地区人们饮茶风气之盛。
成都是“盖碗茶”的发源地,“盖碗茶”是成都茶文化最显著的特色。所谓“盖碗”,包括茶盖、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茶船子又叫茶舟,是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唐代德宗时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了“盖碗茶”,之后大为流行,至今不衰。
无论古今,巴蜀都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地,而且很早就以茶作为贡品。蒙顶名茶是巴蜀佳茗的代表,“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佳句可谓千古流传。蜀茶还是自宋代以来开展“茶马贸易”的“边茶”的主要供应地,千百年来,年年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为数甚巨的茶叶,为祖国大家庭的交流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殷商时期的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制和青铜制酒器,表明蜀人饮酒由来已久。在青川战国墓中发现了漆酒器177件,多件漆器上有“成亭”戳记,即是在成都生产的。在新都、荥经、成都、贵州、湖南、湖北远至朝鲜乐浪郡(今平壤)和蒙古诺音乌那,都发现过成都和广汉制作的巴蜀漆酒器。大量使用漆酒器,是巴蜀文化的一个特点。
文献上记载,春秋战国时代,蜀王开明氏制成醴酒,属于清酒一类,酒味特别醇厚。汉代巴蜀饮酒之风盛行,各地设有不少酒坊、酒肆,“(司马)相如涤器,(卓)文君当垆”这个美好的故事说的就是汉初临邛的事。彭州和新都汉代画像砖上的“酿酒图”,成都凤凰山汉墓陶酒罐上刻的“甘洒”二字,都展现了巴蜀酒文化的盛况。
唐朝以后,巴蜀酿酒业得到长足发展。唐代成都的“生春酒”是有名的贡品,剑南的“烧春”是今日中国名酒“剑南春”的上源,而成都市水津街明代前期全兴酒坊遗址的发现,不但填补了中国白酒生产早期历史的文物空白,而且为川酒的连续发展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巴蜀自古多美酒,今天以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全兴大曲、郎酒、沱牌曲酒这六种国家名酒为代表的川酒,享誉全国,而巴蜀也获得了“名酒之乡”的美称。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宋代时,“川食”已相当有名气,“川饭店”已经开到了今天的开封和杭州。明清以来,大量外籍移民入川,其中不少烹任高手把南北各地饮食习俗带入四川,使得天府名厨荟萃,佳肴竞辉,善兼南北各家烹饪之长,形成了独特的烹饪艺术。
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所记蜀人的特点,就有“尚滋味”和“好辛香”。这种多年的传统,使得川菜的最大特点是“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讲究色香味,尤重一个味字。调味浓淡有致,一方面味多、味厚、味广、味浓,另一方面又具清雅淡鲜之长,能融矛盾的热凉两味于一席,具备南北味兼融的特色,把人类的味觉艺术发展到了极致。
川菜制作不仅讲究原料与技艺,还特别讲究调料,这其中,郫县豆瓣、永川(或潼川)豆豉、正路花椒、泡红辣椒(又称鱼辣子)四种调料不仅是必不可少,而且不可能用其他产品替代,否则,就无法达到“川味正宗”。
川菜历尽千年,迄今已有3000多个品种,数百种名菜。现在川菜不仅走遍全国,而且早已享誉世界。
在巴蜀饮食文化的百花园中,还有一簇芳香的小花,就是风味独特、品类繁多的小吃。如今可知的四川小吃种类不下500余种,又以成都小吃最为著名,如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韩包子、叶儿粑、蒸蒸糕、小笼蒸牛肉、张鸭子、张老五凉粉、担担面、蛋烘糕等。
成都名小吃早在清代就已享尽盛誉。有《竹枝词》说:“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合居。三大钱儿买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菜汤又面茶。凉糕炸糕聒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买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麦馄炖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上一篇:彝族哑巴节有什么传说
下一篇:徽州民居是什么样的
大家都在看
-
盘点史上6个超震撼的奇怪风俗 绝对让你跌破眼镜 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数不胜数,有关“女人”的那些奇特风俗则尤其让人目瞪口呆。今天算是彻底长见识了,全球竟有这么多关于女人的奇怪风俗!小编同时还推荐一款手机应用:晒圈,最多可以发100张照片并对每张照片进行 ... 奇风异俗12-16
-
村子里的奇怪风俗 在地图上都难觅踪迹的偏远山坳里,藏着一个静谧小村,初来乍到,满目皆是质朴祥和,可住下没几天,便能发觉此地隐匿着诸多透着诡谲气息的奇怪风俗。村头那棵需三人合抱的老槐树,是“祭树节”的核心。每年盛夏,月圆 ... 奇风异俗12-16
-
云南深山神秘民族,奇怪习俗令人毛骨悚然,少女婚前都要经历 文 | 小娱侃圈编辑 | 芒果粉序在我国云南的深山里,有一个少数民族,名叫独龙族。这个民族长期与世隔绝,拥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令人匪夷所思的习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少女婚前必须经历的一项神秘“仪式”纹面。 ... 奇风异俗12-14
-
十大民间禁忌:传统习俗中的敬畏与避讳 民间禁忌,作为古老文化的神秘遗存,犹如隐匿于岁月深处的幽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深刻折射出古人对自然、生死及超自然的敬畏与揣度。这十大禁忌,还请大家记住!当阴云密布、惊雷乍响之际,闪电划破苍穹, ... 奇风异俗12-13
-
世界上五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习俗 世界这么大,每个国家都有一些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传统一直被我们流传下来,有些习俗是我们难以用正常思维去看待的。甚至有些奇葩的习俗还会给人带来伤害,让我们来看一下文章提到的五个奇葩的风俗。第一个:毛姆 ... 奇风异俗12-12
-
广西农村6种奇特习俗,很多外省人不理解,看你家乡有一样的吗? 在广西农村,有6种奇特的习俗,是很多的外省人无法理解的,一起来看看是哪6种,你的家乡有一样的吗?第一,捡骨葬,也称二次葬人过世后,有的地方是实行火葬,然后用骨灰来安葬在墓地,有的地方还是实行土葬,在山上 ... 奇风异俗11-20
-
出远门,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什么风俗,有何说法? “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过去农村的一种出行禁忌,也是一句老话,意思是说,家人有人出远门,出门之后的当天,忌讳打扫房屋,也就是扫地,三日内不倒脏土。这里得解释一下什么是“脏土”。过去农村,在还没有发 ... 奇风异俗11-14
-
“七月半,鬼乱窜”,传统讲究吃“1宝、4禁忌”,驱霉运,祈平安 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在民间习俗中,农历七月一直被称为“鬼月”,传说从七月初一开始,鬼门大开,百鬼夜行,一直到了七月三十日,鬼门才会关闭。所以人们会把整个七月称作鬼月。“鬼月”听起来确实有点恐怖, ... 奇风异俗10-29
-
你们老家的哪些风俗很奇怪?网友:舅舅最惨 距离过年没有几天了,外出工作的朋友马上就要回家了。说起来老家,除了思念,或许你还有些尴尬。因为老家的有些风俗确实让在外生活的你难以理解。你们的老家有哪些习俗难以理解呢?先来一起看看网友的评论吧。网友1 ... 奇风异俗10-21
-
老一辈所说的民间习俗,到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迷信? 在农村,老人们会流传下来很多民间习俗和说法,虽然年轻人觉得不科学,但老人们却很相信,并且如果小孩子反驳的话,还会遭到老一辈的批评。那么,这些俗语和习俗到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迷信的呢?一、民间丧葬习俗 ... 奇风异俗10-17
相关文章
- “七月半,鬼乱窜”,传统讲究吃“1宝、4禁忌”,驱霉运,祈平安
- 老祖宗说 ,必须知道的民间风俗禁忌 1.急风骤雨
- 你们老家的哪些风俗很奇怪?网友:舅舅最惨
- 老一辈所说的民间习俗,到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迷信?
- 农历7月15中元节,民俗“做3事,忌3事,吃2样”,为家人祈福纳祥
- 明日白露,民间习俗讲究,“一吃,二喝,三忌”,精神饱满过秋
- 他们是皇室后裔,留下怪异习俗,婚事办得像丧事,真相却令人感动
- 中国节日风俗文化,大家一起来补充
- 狠狠记住,老祖宗说,要遵守的民间风俗禁忌: 1
- 关东三大怪:东北风情中的独特习俗
- 机智]老祖宗说:要遵守的民间风俗禁忌
- 不能在娘家做的3件事,农村这些奇葩习俗,你们村有没有?
- 老祖宗说 :要遵守的民间风俗禁忌
- 探秘:25 条民间风俗禁忌
- 小年到,除了敬灶王爷,这些民间习俗要知道,祖辈的传统别忘了
- 奇特风俗岛国,当地男女不爱穿裤子,还借我国的钱不愿归还
- 历史上存在过的神秘民族,他们有奇怪的习俗,为何又消失不见了
- 陕西印象 那些老陕们见怪不怪的“怪习俗”
- 各地过年都有哪些奇葩的风俗,共浴是傈僳族的习俗
- 农村送礼陷入了“怪循环”,给别人送了,而自己不办,只能认赔。
热门阅读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代表着新年) 07-11
-
史上最牛的节日彝族摸奶节,女人很享受男人的爱意 07-11
-
日本好看的三级推荐向 保证让你满意 07-11
-
古代惩罚道具三角木马 女性被如此折磨 07-11
-
广西柳州莫菁门事件,全场都是刺激让人流鼻血 07-11
-
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是怎样的 12-07
-
女体盛是一种什么文化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