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风俗有点怪,女人不下地,男人养全家,大舅不好当

发布者:沙流水随 2022-12-27 00:35

二十多岁时,堂舅子顶替了他父亲的岗位,成为新余钢铁厂职工。结识了一位在综合市场开服装店的女子,半年后,进入谈婚论嫁程序。

结婚是要花钱的,对于一位没什么家底的青年工人来说,光靠自己是应付不来的。找亲戚朋友帮忙,求人不易,也是没办法的事。

我成家较早,虽然不富,仨瓜俩枣还是拿得出来的,被找上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堂舅子在我家盘恒了半天,得了五百元,受到丰盛的午饭招待,应该的。言谈中,我第一次知道,同是江西地界,相隔也就几百公里,人情风俗竟可以有如此大的差异。

女子是峡江县人,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堂舅子说,岳父家有耕地三十多亩,一年到头全靠岳父一人在经营。将地分成三块,分别种早、中、晚稻,每块地每年只种一季。从播种到收获,都是岳父一人的事。

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田地里高效作业的,省时省力的农业机械,那时候都还未被发明出来。所有的劳作,全靠人工,全凭体力,原始的耕作方式,其劳动量,其艰辛程度,难于想象。

家中的女眷,只是带带小孩,做做家务,种种菜等,不用,也不会去地里帮忙的,风俗如此。如果实在闲得慌,在村子里聊聊天,打打牌,也没什么不可以。

堂舅子说,大多数的时间,岳父累得连话也不愿多说,脾气不是太好,容易着急。每天中午这顿饭,必须四个菜,一荤三素,外加一壶滚烫的黄酒,这是岳父的底线。饭桌上,岳父不动筷,其他人是无权先吃的。如果一时的疏忽,未凑足四个菜,或者对菜品的质量不满意,岳父是要当场翻桌子的,是真翻。

这里的男人,比牛还累,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顶梁柱,有点脾气,再正常不过。

很多人这么说,过长毛(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成为无人区,现住的这些人口都是后来从湖南某地迁过来的,捎带着将当地的民风民俗也一并带了过来。

历史是一团乱麻,当时是谁使这里成了无人区,无法考证。我们看到的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这里的人均耕地大大高于省内的其它地区,2020年的人口普查结果,这个县的总人口尚未超过十五万。

耕地面积是那样的大,年头到年尾只有老汉一人在劳作,没人帮他,无巧可讨,不累才怪。

风俗的奇怪之处,还在后面。

堂舅子说,这地方的女孩子出嫁,作主管事的不是父母,包括嫁妆在内的所有物事都由大舅操办,因此,做女婿的必须对大舅分外的上心。年节,生日等,送给大舅的礼物要比送给岳父母家的要厚实值钱的多。

聘礼,自然是交到大舅的手里。行市是,聘礼一万,做大舅的必须在外甥女出嫁日凑出不低于两万元价值的嫁妆来,进一出二,场面上才过得去。如果给得再多些,自然是更有面子。

当地有攀比,给出的嫁妆如果低于行市水平,人前人后是要被议论被奚落的,做大舅的,多半丢不起这人。

我就想啊,当地做大舅的这是招谁惹谁了?那时的农村家庭,多半人口众多,兄弟姐妹一大群,大舅的名下有着多个外甥女是极平常的事,这辈子都只为外甥女而忙活了。

由于仓促,当时也忘了问如果女子没有舅舅,婚事又由谁来管,嫁妆找谁要去。

面子归面子,做大舅的一般会悄悄地鼓励外甥女远嫁,告诉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往高处走等等。既是远嫁,聘礼不必有,大舅也就省了一大笔付出,这叫婚姻自由,自己给自己作主。我们这个县,我知道的来自峡江的女子就有好几位,都是打工期间与人两情相悦,自己把自己嫁了,没麻烦大舅他老人家。

风俗这东西,没有先进落后之分,每个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合理性。我们客家人,看峡江一带的风俗觉得怪,在峡江老乡的眼里,客家人传统的民风民俗未必就正常。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在时间面前,一切都在变化中。今天,峡江老乡们得益于相对丰富的人均资源,也许早已小康不止,其来自湖南祖地的风俗,应该也有着大尺度的更新吧。

今天,现代化农业机械的高度参与,使田地里的劳作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别说三十亩,便是三百亩一人经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峡江农村的男人们应该早已从比牛还累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轻松地经营土地,获取收益不在话下。午餐的一荤三素加黄酒,始终可以有,男人嘛。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