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风俗十大怪(转 )

发布者:闲散之人 2022-12-30 19:10


说起东北风俗十大怪来,年轻人多半不知道是什么。如今即便是上了些岁数的人也未必说得全。其实,那十大怪分别是: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 嘎拉哈姑娘爱,火盆土炕烤爷太,百褶皮鞋脚上踹; 吉祥喜庆粘豆包,不吃鲜菜吃酸菜; 捉妖降魔神仙舞,烟囱砌在山墙外。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早年间,东北地区比较贫困,特别是非常守旧.那时没有玻璃,无论多么好的房子,窗户上面一律使用一种专用的十分厚实的 “ 麻纸 ” 把格子式的窗棱糊起来。在满族三合院,窗户纸如果糊在里面,室内温度过高时,窗户纸受热膨胀就会被绷紧,外面寒风刮来就会把窗户纸刮得哗哗地响,既吓人又容易损坏。而把窗户纸糊在窗子外面,利用风推纸的大面积压强减小了风的压力,还可以形成室内外温差,从而减轻了窗户纸的损坏率,不但风大也不出现撕破纸的现象,而且也十分美观。到后来虽然有了玻璃,人们一方面因为买不起,或者由于习惯,觉得安上玻璃之后,在屋外可以把屋内的一切都看得一清二楚,感到不方便,所以一直沿袭下来。就是现在,还有极个别地方有人仍然使用窗户纸糊窗户。多数情况下,糊窗户纸这一景象,我们只能在一些武打片子里看到,屋外的人用手指捅破窗户纸,有时为防止发出声响被人发现,一般用舌头舔破窗户纸,然后向屋内吹迷魂药或者是向屋内窥视。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大姑娘叼烟袋在过去东北农村比较普遍。东北姑娘 “ 猫冬 ” 在家的时候,就借抽烟袋来暖嘴、暖手,甚至用来作为唠嗑闲暇打发时间的活动。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在田间劳动,为防蚊蠓等的叮咬,用拢火堆熏烟或自己直接吸烟的办法将蚊、蠓甚至是蛇等熏走。特别是上山挖人参、狩猎时,吸烟的这个作用就更是明显。那时侯、甚至是直到现在,许多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孩子不让上学读书,女孩们很早就和大人们一起到田间劳动,于是,也就和大人们一起吸烟。用烟袋吸烟,把烟沫放到烟袋锅子里,点燃即可吸用,十分方便。现在农村女人吸烟也是司空见惯的常事,所不同的是,不再使用烟袋,而是吸卷烟。


 第三怪,养活孩子吊起来。在满族(东北)新出生的小孩,有一个说法,大人要看着给他 “ 睡脑袋 ” ,只有把脑袋睡的圆圆平平的,才聪明好看。不仅如此,为了孩子将来长大后腿比较直,不出罗圈腿等现象,还要把孩子的双腿捆绑在一起。因此把孩子放到俗称 “ 悠车子 ” 的摇篮中,悠着长大,是在给他 “ 睡体形 ”. 据说满族的阿哥或格格们如果长得英武挺拔、俊俏殷实,那一定是用悠车悠出来的。不过,人们确实可以通过后脑勺的形状来判断出一个人是哪个地方的。 其实,把孩子放在一个长的两头椭圆或半圆形的俗名叫 “ 悠车子 ” 的东西里面,再把 “ 悠车子 ” 用细绳子悬挂在屋中的幔杆(夜晚睡觉时,用以悬挂隔开南北炕之间的布帘的长木杆)上面,来回象荡秋千一样悠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 “ 悠车子 ” 中酣睡时,大人在炕上、屋内干活或到近处的田间劳动。 现在农村还有人使用 “ 悠车子 ” 把孩子吊起来,可是城里人哄孩子睡觉,却都是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亲自抱着。也有的是买一个落地式的类似 “ 悠车子 ” 功能的摇床,但也还是离不开爷爷、奶奶、老爷和姥姥的上门来照料。

第四怪,嘎拉哈姑娘爱。“ 嘎拉哈 ” 是猪、牛、羊、猫、狗、狍子、麝、骆驼等后腿的一块骨头(学名髌骨),共有四个面儿,较宽的两个面一个叫 “ 坑儿 ” 、一个叫 “ 肚儿 ” ,两个侧面一个叫 “ 砧儿 ” 、一个叫 “ 驴儿 ” 。因为农村贫穷,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就在每年杀年猪时,把那块骨头积攒下来,再用旧布头儿缝制一个小方口袋儿,装上粮食。游戏时,把小口袋抛到空中,迅速把炕上的 “ 嘎拉哈 ” 改变方向,然后在口袋掉下来时及时接在手中。如此往复,直到炕上所有的 “ 嘎拉哈 ” 都改变过四个方向为止。这是农村女人和女孩都会的游戏,俗称 “ 欻嘎拉哈 ” 。 技艺高超的有的如同杂技团的杂耍演员一般。当然,男孩子也是可以参与的。可惜的是,上面只是众多玩法中最基本、最简单的规则,而还有许多高难的玩法如今已经失传。


第五怪,火盆土炕烤爷太。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农村贫穷多半没有人买煤烧炉子取暖。一般用稻草、玉米秸杆、黄豆秸杆等烧得土炕就很热了,特别是热炕头儿,足可以供取暖用。尽管这样,由于房子不保温,而且土炕热的时间不够持久,于是家中有老人的,就用一个泥制的盆子,装上带着余火的热灰,放在炕上取暖。有时在热灰中埋上一个鸡蛋、三两个土豆、地瓜,或是几个粘豆包等,以便打个牙祭,或者哄一哄冻、饿得受不了不听话的孩子。


第六怪 百褶皮鞋脚上踹 。 因为买不起棉胶皮鞋穿,于是,人们才就地取材,就用干蒲草编成鞋子,穿在脚上,以御风寒。因为蒲草叶片中有蜂窝状的空隙,所以具有防寒隔热的功能。所编的鞋上有许多的褶,非常实用。


第七怪 吉祥喜庆粘豆包 。 吃粘豆包主要来源于满族人的饮食习俗。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 “ 菠萝 ” 叶饼(以柞木阔叶做皮,在皮上抹面,内加菜馅)、苞米饽饽(即发糕);高粱米面甜饽饽(加上许黄豆磨水面蒸制)。形成了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俗。 冬天到来,东北也没有什么新鲜、好吃的东西,人们就把大黄米磨成面,包上豆馅,上屉蒸熟,然后冻起来。以后随时想吃,就从外面拿回来化开,热一下吃。有条件的,可以用粘豆包蘸白糖吃。


第八怪 不吃鲜菜吃酸菜。那个时侯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冬天,人们为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贮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渍制方法是:把鲜菜洗干净后,用热水浸烫后放到大缸当中,一层菜一层盐,灌上一些水,上面再用大石头压起来,一段时间过后,大白菜就发酵了。这样渍制的酸菜一直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开春。酸菜可做汤、填火锅、做馅等食用。虽然现在人们四季都可以吃上鲜菜了,但是冬天吃酸菜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甚至夏天也渍酸菜吃。


第九怪 捉妖降魔神仙舞。 农村偏远落后,孩子们又很少上学,人们常常对科学的认识不够。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懒于田间劳动,就利用这一点以及对妖魔鬼怪的惧怕心理,自己装神弄鬼,愚弄百姓,榨取钱财。因此,人们在生病时,就以为是妖魔鬼怪附体,招了 “ 没脸的了 ” 。 于是,就请这样的巫医神汉, “ 大神 ” 、 “ 二神 ” 或 “ 帮兵 ” 等一班人马,连唱带跳地给病人 “ 跳大神儿 ” 来驱魔降妖。 事实上, “ 跳大神 ” 实际是萨满(巫师)的舞蹈,萨满舞是巫师在祈神、祭礼、祛邪、治病等活动中所表演的舞蹈。满族称萨满舞为 “ 跳家神 ” 或 “ 烧旗香 ” ,在表演的时候,萨满腰间系着长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请各路神灵。请来神灵后(俗称 “ 神附体 ” ),就要模拟所请之神的主要特征,作为各路神灵的表演。比如:请来 “ 虎神 ” ,要窜跳、扑抓;请来 “ 鹰神 ” ,要拟鹰飞舞,啄食供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气氛中舞耍点燃的香火,这就表示已请来 “ 金苍之神 ” 。


第十怪,烟囱砌在山墙外。有两个说法,有的说是过去盖房子砌砖的技术不够高,如果烟囱从屋顶出去,下雨时雨水会沿着烟囱流进屋子里,造成湿墙根等现象。于是人们为了避免这个麻烦,建造房屋时,把烟囱建在房山头儿一侧。另一种说法是,秋天收获粮食的时候,为了贮存粮食而在房山头建的粮食囤子,因为粮食囤子高,象个烟囱一样。

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这三个原本是满族人的三大怪,后来延伸到了整个东北。总之,这十大怪的出现或形成,主要原因是过去东北农村比较贫穷落后造成的。如今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村人自己盖楼房、烧暖气、铺地面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种地不但是机械化,而且农活都是雇别人来干。农村和城市人的生活差别越来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而这十大怪也最终将慢慢成为历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讲给孩子们听的笑话。


(素材:网络 编辑:一叶知秋)


赞评论(3)转载(165)分享(12)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你有夫妻相吗? ...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看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我家隔壁老王,去年娶了个媳妇,彩礼要了二十万,还得有房有车。村里人都说这媳妇金贵,老王家里砸锅卖铁才凑齐。结果结婚没俩月,媳妇跑了,说是 ... 奇风异俗03-25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每个地方民间风俗流传已久,甚至代代相传,一些地域风俗习惯“礼节”必须了解,否则好事做坏,惹来不悦和引起矛盾纠纷。在我们老家【抚州东乡区】当地风俗比如有这么几点必须遵守:一、红包1、婚宴、寿宴、乔迁、升学 ... 奇风异俗03-23

  •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房屋选址到室内布局,从家具摆放到日常起居,处处都能看到风水习俗的影子。这些看似玄妙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十条常见 ... 奇风异俗03-01

  •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 奇风异俗02-20

  •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前的人们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现在却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发光发热。说到民间传 ... 奇风异俗02-20

  •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抬起一年好兆头。所谓“做四事”就是理发、采龙气、祭社和接姑娘。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人们都会在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因为 ... 奇风异俗02-20

  •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被称为“送穷日”或“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事顺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习俗:禁忌1. 不洗衣:初六是“马日 ... 奇风异俗02-05

  •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探寻民间习俗文化的真谛》 在岁月的长河中,民间习俗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世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那么,究竟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呢? 民间习俗文化,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中的传统 ... 奇风异俗02-05

  •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一到,整个中国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时候,各地的春节风俗就像开盲盒,一个比一个有趣,让人忍不住感叹:“这也太好玩了吧!” 先聊聊贴春联这事儿。别以为就是把大红纸往门上一糊,在我 ... 奇风异俗01-29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与禁忌。这些风俗禁忌,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 ... 奇风异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