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些习俗你都了解吗?
农历五月初五,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包粽子、挂菖蒲、赛龙舟,
吃杨梅、枇杷等时令水果,
是端午节的“标配”。
随着时代的变迁,
端午习俗也发生着变化,
一些旧习俗现在已是少人知晓。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始于中原地区,渐次普及全国,后来各个地方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又结合纪念为大家所热爱景仰的人物,无论是荆楚之地纪念屈原,中原之地纪念介子推,抑或是东吴之地纪念伍子胥,大约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但却在形式和内容上丰富了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吃粽子的传统
端午时节的习俗多种多样,影响最深的要算是吃粽子了。晋朝人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
换成今天的话说,粽子就是用茭白的叶子裹上黍米,再用浓灰汁煮得烂熟的一种时令食物。可见,远在1700年前的晋代,五月初五吃粽子已经是一种全国性的习俗了。

但此时的粽子,似乎还没有和屈原挂上钩,直到百年后的梁朝人吴均所写的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语》的《屈原投江》中,才出现楚人在每年五月初五日,截竹筒贮米,投入汨罗江纪念投江而死的三闾大夫屈原的故事。
中国人是“吃”的民族,小小一只粽子,也能翻出许多花样。除了基本材料菰叶和糯米外,馅子有赤豆、绿豆、豆瓣、豆沙、鲜肉、咸肉、火腿、蛋黄等等。上海地处物产丰饶的江南水乡,近代以来又是五方杂处之地,每到端午,苏州粽、湖州粽、宁波粽、广州粽等各式粽子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

乔家栅与鲜肉粽子
上海人喜爱的鲜肉粽,也有一个传承变革的过程。据悉,民国年间,上海乔家栅点心店的主人王汝嘉就把原来鲜肉粽先用酱油将肉浸透,然后外包糯米的传统做法反过来:
“改为把糯米浸入酱油,包裹鲜肉,这样一来,肉油外渗,鲜味内浸,表里如一,不但色泽好看,抑且吃起来肥腴可口。”
这一改良深受市民欢迎,也使得乔家栅的粽子名声鹊起。从此,粽子成为乔家栅的“拳头”产品,成就了其“中华老字号”的美誉。档案记载,1977年端午,乔家栅就卖出各式粽子达46.8万只。

有一定年纪的老上海或许还记得,曾经的上海街头有不少弹棉花的店铺。但即使是老上海,可能也不知道这些弹花店,特别是兰溪帮的店家到了夏天弹棉花的本业清淡时还兼营粽子。好在有档案为证,记录下这段过往。更为难得的是,档案还记录下了当年粽子的成本价格。

端午习俗的变迁
如今,物资匮乏已成为回忆。最近数十年来,端午粽子供应早已不再紧张。乔家栅、王家沙、杏花楼等名店门前虽然端午时节还会排起长队,但这只是市民们慕名而来,如不太讲究牌子,则粽子随处可以买到。至于包粽子所需的糯米、赤豆、红枣、鲜肉、白糖,超市菜场随时都可以买到。

黄浦江上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端午时节的重要习俗。古籍《荆楚岁时记》里曾说:“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
屈原被谗流放,行吟大泽之畔,他的爱国之情无以自达,因而投身汨罗江。后世的人们崇敬他的忠义,同情他受的冤屈,以端午划船竞渡的方式来纪念他。《荆楚岁时记》成书于梁朝,和《续齐谐语》是同一个时期,可见这一习俗也已存在一千多年了。

上海地区水网密布、河道纵横,也有端午时节赛龙舟的传统。宋代应熙所作的《青龙赋》中就提到当时的青龙镇“龙舟极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清代人所作的《上海竹枝词》中就有“为看龙舟兴自佳,山歌一曲听吴娃。闵行闹杀端阳节,竞渡何愁浊浪排”的诗句,记载的就是端午节清代闵行地区的村民在宽阔的黄浦江上赛龙舟的情景。除了野外的龙舟竞渡,近代上海的园林,如半淞园等也有龙舟可划,但园林水面逼仄,这里的龙舟更多的是一种供游人玩乐的工具罢了。
除了在郊区水道和市内园林划龙舟外,近代上海人还有端午时节在黄浦公园(今外滩公园)黄浦江苏州河交汇处的水面上赛龙舟的习俗。1919年,上海就曾在此处举办过龙舟赛,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五月枇杷正满林

枇杷属亚热带水果,喜欢温暖而比较湿润的气候环境。上海所在的江南一带正适于枇杷的生长,浙江杭州塘栖、江苏苏州洞庭都是著名的枇杷产地,其中又以白沙枇杷最为著名。

上海市档案馆有一份市果品公司水果批发部副主任张颂椿于1962年写下的《端午佳节话枇杷》,其中记载:每到端午时节,“塘栖、洞庭一带,果园里到处挂满枝头稠密的像夏夜的繁星一样金黄的枇杷。果农们正一篓篓、一篮篮地赶着包装,运往杭州、上海、天津、北京,更远些有沈阳、哈尔滨等城市,供应市民的需要。”
这篇文章的作者张颂椿,原来是上海祥茂水果地货行的经理。说起这位张经理,他自小务农,受过私塾教育,长大后到上海进入祥茂水果地货行,从练习生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会计,再到经理。数十年的水果经营,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上海的水果批发行业内,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老法师”了。

张颂椿《端午佳节话枇杷》
在张颂椿笔下,“老上海”吃枇杷自有一套方法:最讲究的吃法是将枇杷皮从底部向柄梗方向剥去,随后将丰满多汁的果实整个进入口中,吐核吃肉。吐核时,还要将果实内部的那层衣膜一并吐出,否则会有涩味。
一般人那种先去柄梗,再剥皮吃肉的法子,极有可能会把枇杷皮上的毛茸物质一起吃进嘴里,在“吃货”的眼中实在是太不正宗了。
时代在变,然而始终不变的是端午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这些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没有让你对端午的习俗有更多感悟了呢?
编辑:倪云恺
信息来源:档案春秋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大家都在看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我家隔壁老王,去年娶了个媳妇,彩礼要了二十万,还得有房有车。村里人都说这媳妇金贵,老王家里砸锅卖铁才凑齐。结果结婚没俩月,媳妇跑了,说是 ... 奇风异俗03-25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每个地方民间风俗流传已久,甚至代代相传,一些地域风俗习惯“礼节”必须了解,否则好事做坏,惹来不悦和引起矛盾纠纷。在我们老家【抚州东乡区】当地风俗比如有这么几点必须遵守:一、红包1、婚宴、寿宴、乔迁、升学 ... 奇风异俗03-23
-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房屋选址到室内布局,从家具摆放到日常起居,处处都能看到风水习俗的影子。这些看似玄妙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十条常见 ... 奇风异俗03-01
-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 奇风异俗02-20
-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前的人们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现在却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发光发热。说到民间传 ... 奇风异俗02-20
-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抬起一年好兆头。所谓“做四事”就是理发、采龙气、祭社和接姑娘。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人们都会在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因为 ... 奇风异俗02-20
-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被称为“送穷日”或“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事顺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习俗:禁忌1. 不洗衣:初六是“马日 ... 奇风异俗02-05
-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探寻民间习俗文化的真谛》 在岁月的长河中,民间习俗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世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那么,究竟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呢? 民间习俗文化,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中的传统 ... 奇风异俗02-05
-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一到,整个中国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时候,各地的春节风俗就像开盲盒,一个比一个有趣,让人忍不住感叹:“这也太好玩了吧!” 先聊聊贴春联这事儿。别以为就是把大红纸往门上一糊,在我 ... 奇风异俗01-29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与禁忌。这些风俗禁忌,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 ... 奇风异俗01-26
相关文章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 世界上的十个奇葩习俗,网友:我庆幸生在中国!
- 1月5日起进入小寒节气,竟然有这些民间风俗
- 那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习俗,你知道吗?
- 来河南喝酒,这5个“怪”习俗得知道,酒友:酒量被严重低估了
- 盘点史上6个超震撼的奇怪风俗 绝对让你跌破眼镜
- 村子里的奇怪风俗
- 云南深山神秘民族,奇怪习俗令人毛骨悚然,少女婚前都要经历
- 十大民间禁忌:传统习俗中的敬畏与避讳
- 世界上五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习俗
- 广西农村6种奇特习俗,很多外省人不理解,看你家乡有一样的吗?
- 丧葬规矩之“丧不报,孝不吊;不烧纸钱不谢孝”,什么意思?
- 出远门,当日不扫屋,三日不倒土,是什么风俗,有何说法?
- 《探秘:世界上最奇特的部落,他们的习俗让人瞠目结舌》
- 难以置信的地方丑陋风俗,你见过几个? 大家好
- “七月半,鬼乱窜”,传统讲究吃“1宝、4禁忌”,驱霉运,祈平安
- 老祖宗说 ,必须知道的民间风俗禁忌 1.急风骤雨
- 你们老家的哪些风俗很奇怪?网友:舅舅最惨
- 老一辈所说的民间习俗,到底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迷信?
- 农历7月15中元节,民俗“做3事,忌3事,吃2样”,为家人祈福纳祥
热门阅读
-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代表着新年) 07-11
-
史上最牛的节日彝族摸奶节,女人很享受男人的爱意 07-11
-
日本好看的三级推荐向 保证让你满意 07-11
-
古代惩罚道具三角木马 女性被如此折磨 07-11
-
广西柳州莫菁门事件,全场都是刺激让人流鼻血 07-11
-
犹太民族的割礼习俗是怎样的 12-07
-
女体盛是一种什么文化 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