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挖出大墓,里面埋着三个童子,揭开了古代恐怖丧葬习俗

发布者:邻家小师弟 2023-1-4 05:22

鬼新娘本该是民间鬼怪故事,可山东考古队2003年的时候,却在东晋“书圣”王羲之的故居,发掘出一座东晋古墓。

八米长的大墓当中,埋葬着三个孩子,年龄分别是不满两岁、不满周岁、不满六岁……三人是同一时间下葬的,岂不是证明同一时间死亡?

更让人感到费解的一点,则是侄子被迁葬到叔叔的墓室里,属于是叔侄合葬墓,明显不符合贵族礼仪。

即使叔叔和侄子同一时间死亡,而陪葬的那个五岁小女孩,难道也是同一时间死亡?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古墓疑云,皇家鬼新娘,文人墨客故居下,却藏着一段黑暗历史……

一,扩建“书圣”纪念馆,发现诡异的古墓

时间推回到2003年,山东临沂要扩建王羲之纪念馆。

就拿洗砚池来说,本就是游客常常光顾的地方,经过整修扩建之后,想必景色会更加动人。

可让人大感意外的是,才刚刚开挖纪念馆地基,挖机就在土中碰到了硬物。

地面紧接着就破开了一个大窟窿,挖机师傅赶紧走过去查看,可以清楚看出是一块块厚重的大青砖,下面是保存完好的古墓。

拿来手电筒,光亮朝着墓里一照,隐约看到了随葬品,于是上报到临沂的文物部门。

考古专家闻讯,一听是王羲之故居挖出了大墓,所以心情很激动。

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将关注点,放在“古墓和王羲之”的联系上,毕竟“书圣”的大名,在中国人尽皆知。

考古队一铲铲清理出墓葬,从结构来看是个砖室古墓,从东到西的长度约有八米,从南到北的宽度约有四米三,高约三米四,明显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墓葬。

左右共有两个墓室,顶部高高拱起,每一块砖都保存完好,由此可以看出,并未受盗墓贼的侵扰。

专家在清理古墓祭台的时候,发掘出一个“青瓷四系罐”根据器型特征,判断是晋代瓷器,因此也推断墓葬是晋代古墓,刚好是王羲之所生活的年代。

此消息一出,古墓才刚刚开始发掘,就已经惊动了多个部门。

同年五月份,考古队正式开始清理东墓室,可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墓室当中的地板并非平面,而是犹如龟背一般隆起。

这恰恰体现了古人修墓的智慧,假如说古墓地板修建平整,棺材就可能会被水淹没浸泡,倘若修建成龟背一样的隆起,便可保护棺木。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在古墓修建的年代,临沂的地下水水位可能较高。

可精心的设计,却依旧没能挡住地下水,当专家打开东墓室的时候,那棺材并没有在墓室中心,而是飘到了墓门口,地下水落下去之后,也就停在了那里。

专家本以为墓主人跟王羲之有联系,可眼前却是小小的漆皮棺木,里面大概率葬着一个孩子。

小棺材的腐朽很严重,只剩下一层薄薄的漆皮,打开棺材之后,证实了专家的猜测,的确是小孩的尸骨,大概在两岁左右。

这倒是让人大感失望,本以为至少是夫妻合葬墓,本以为可能会跟王羲之有关系,实际却是童子墓。

专家在墓室当中,清理出精美的金器和银器,有金手镯、金环、银铃铛……

而最贵重的一件金器,便是古代官帽所佩戴的金珰,也由此可以断定,这埋葬童子的古墓跟王羲之没有关系,因为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金珰。

王羲之所在的家族,在当时则没有资格使用金珰,所以专家认为,这必然是皇亲国戚的墓地。

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专家又挖出了更惊人的发现,在墓室当中还有个小小的木箱,打开一看居然有细细的骨头,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宠物的骨头。

经专家鉴定,木箱里的骨头,来自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也就是说,东墓室埋葬着两个童子。

专家在婴儿尸骨的腰部和手腕,同样清理出金手镯和银铃铛,规格和那小棺材里的金器一模一样。

让人疑惑的是,如此高规格的墓葬里,埋着两个小童子,墓主人到底来自于哪个大家族呢?

考古队清理完东墓室之后,便打开了西墓室,里面则是琳琅满目的陪葬品,由此可猜出,西墓室埋葬的墓主人身份不简单。

专家清理出一件件的瓷器、陶器、铜器……每一件都做工精细华丽,青铜器即使饱受时间的侵蚀,也依旧能看出那精致的做工。

就拿铜熏炉来说,上面有两只孔雀,旁边站着跳舞的人,看起来栩栩如生。

再有就是“神雀负雏衔鱼铜熏炉”以神鸟的造型做熏炉,嘴里叼着一条鱼,胸前还趴着一只雏鸟。

西墓室的棺木,是一个长约两米三的大棺材,里面葬着的同样是个孩子,身高约有一米二,骨骼也保存完整。

这是晋代古墓当中,出土的第三具儿童尸骨,带着两对金手镯,胸前佩戴着四十三粒金珠穿成的项链。

这座古墓疑团一个接着一个,既然是王羲之的故居所在地,为何会葬着同时期的贵族童子墓?而墓主人的身份又是何人?

以陪葬品的数量来看,西墓室的陪葬品摆了满地,按常理来说西墓室才应该是墓主人,实际上专家猜错了,西墓室葬着的其实是个可怜人……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二,专家解密疑团,东晋鬼新娘

古墓里最有价值的线索,便是带有文字的器物。

而临沂晋代高等级古墓,则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器,自古以来漆器就有“百里路上千刀一斤漆”的说法,只有贵族才能财力使用这类器物。

专家在漆器的碗底写着:大康七年李平上劳。

另外还有一件漆器壶,底部写着:大康七年李平上劳。

古时候的珍贵器物,一般都会写上工匠的名字,称之为物勒工名。而李平便是制作漆器的工匠,上劳意思就是漆器当中的上等品级。

在考古专家的眼中,最重要的则是“大康”二字,实际上应该写作太康,乃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由此断定该墓葬的年代,是在公元289左右,属于是西晋晚期或东晋初期。

这时候再看晋代的历史,这一点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曹家两代人的基业,为司马家族做了嫁衣。

司马家族又灭了西蜀和东吴,刘备和孙权的基业,也都成了昨日之歌,也不知曹操、刘备、孙家父子到了阴间相聚之后会作何感想……

而西晋一统江山之后,皇帝分封了27个皇族王爷,被分到山东临沂的则是琅琊王司马伦(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

司马伦家族,从那之后就一直生活在临沂,虽然该地区还有别的大户人家,但相比而言只有司马伦的后代,才有资格使用金珰。

既然金珰只有王爷能用,也就可以准确判断出,该墓葬是司马家族的墓葬。

专家推测:司马家族的墓葬,之所以会出现在王羲之的故居,可能是因为王羲之名气太大,后人纪念太多,所以故居的面积一再扩大,才覆盖了司马家族的墓地。

也由此猜出,王羲之的家族和司马家族,都是洗砚池边的大家族。

通过专家以上的推理,也就解释了琅琊王室的墓葬,为何会在王羲之故居的范围当中。

要想证明以上推理,则要翻阅王羲之故居的修建历史,专家打开了相关史料,发现王羲之故居的确有过扩建。

这时候再看古墓里埋葬的那三个孩子,考古专家为进一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所以邀请了省里的古生物专家孔先生,到临沂做人骨鉴定。

孔先生赶到临沂洗砚台古墓,经过他的判断,西墓室墓主人的年龄,在七岁以下;而东墓室的那两个孩子,棺材飘到墓门的那个,年龄在两岁左右,装在木头箱子里的那个,年龄还不到一岁。

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孩子年龄太小,所以无法判断墓中童子的性别。

更让人感到心惊的是,三个孩子是同一时间死亡的,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鉴定,是因为古墓的封门墙,自从建成之后,就一直没有动过。

既然封门墙是个整体,并未找到二次建造的痕迹,所以专家才给出论断,三个孩子是同一时间入葬的。

这种奇特的墓葬,甭说放在山东,即使放在整个中国,也都是稀有罕见的。

从正常逻辑判断,三个孩子同时“因病死亡”的可能性较小,可墓中的三个孩子,又为何是同时下葬呢?

专家则从陪葬品当中,找出一条关键线索,在西墓室当中,发现了三根生锈的“手杖”可真正清理出来之后,细看之下是三把精钢战刀,属于是战场使用的制式武器。

另外在西墓室墓主人的头部,专家又清理出一件“铜弩机”同样是真正战场上使用的装备。

从以上两件武器来推断,西墓室葬着的孩童,性别大概率是男性,从满地的随葬品来看,身份地位也较高。

这时候再联想到,本该是夫妻合葬墓,可东墓室却埋葬着两个年龄较小的孩子……

可如果西墓室是男性,却又不符合“男左女右”的入葬规定,也就是说东墓室的那俩孩子,才应该是男性。

放下性别暂且不谈,考古专家想到了古代的一个恐怖风俗——配冥婚。

之所以想到是冥婚,是因为专家根据该古墓的双墓室格局,判断是古代特征明显的夫妻合葬墓。

可根据晋代的法律规定,女孩要到十六岁才能结婚,而墓室里的三个孩子,年龄全部加一块,也不够十六周岁。

专家由此认为,晋代山东地区有冥婚的习俗,说白了就是孩子还没有成年就因病或因伤死亡,于是父母为死去的孩子,找一名异性合婚。

不仅孩子是冥婚,而且死去的男孩和女孩父母,也要结为“亲家”,这种听起来很恐怖的习俗,则被称之为结阴亲。

所以专家认为,洗砚池晋代古墓里的孩子,大概率是司马家族早早夭折的王子(实际是王爷),因为身份高贵,所以父母才为孩子厚葬配阴婚。

从以上来分析,似乎是真相大白了,东墓室是两个配冥婚的女孩;西墓室因为随葬品多,再加上有武器的出现,所以西墓室里葬着的是小王子。

可实际上恰恰相反,东墓室的那两个孩子才是小王子,西墓室那个五六岁的孩子,才是配冥婚的小王妃。

因为考古队又在西墓室当中,发掘出金笄和金簪,并且插在残存的头发上。

古墓是坐北朝南,按照男左女右的规矩,女孩的确应该葬在西墓室,这一点是不会错的。

所以西墓室那可怜的女孩子,严格来说应该称之为小王妃……她下葬的时候,墓室里摆满了珍宝,身边有战刀,头边有弓弩,至于身上那一件件珍贵的金器,则是皇室赠予的厚礼。

虽然说西墓室清理出兵器,但根据史料《晋书》的记载,当时习武成风,女性也要强身健体携带兵器,所以西墓室配阴婚的女孩有兵器,也是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

而专家之所以一度误判,是因为西墓室的文物数量多,件件都巧夺天工,自然而然认为西墓室才是“墓主人”。

可怜这个小王妃,正处在童年的换牙时期,却被放到古墓里,为两名夭折的王子陪葬,虽然说穿金戴银,但却被无情地夺走了生命。

墓室里最直接的证据,便是东墓室所出土的金珰,只有东墓室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佩戴此物。

这时候更大的谜团出现了,东墓室里的那两个小王子,伴随着寥寥无几的陪葬品,他们的身份又是谁?

想要解开真相,就只能去翻阅那如山一般的史料,看看能不能从书里找出只言片语的记载。

三,真相大白,叔侄合葬

专家通过努力,从史书当中,找到了一段记载。

上面写着,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在公元三一七年,把都城定在了南京,于是封自己十八岁的儿子做了琅琊王。

可让人感到无奈的是,琅琊王十九岁的生日还没有过,就因病去世了……

既然琅琊王去世,所以他不满周岁的儿子、也就是皇帝司马睿的孙子司马安国,继承了琅琊王的爵位,也就是装在小木箱子里的那一具尸骨,乍一看还以为是宠物。

按照当时东晋的规定,既然是临沂不满周岁的琅琊王死了,就应该埋葬在封地琅琊国(临沂),所以被送到临沂。

从以上经过来看,临沂琅琊王去世之后埋葬在临沂,完全符合正常逻辑。

注意:送到临沂,也仅仅是葬在了一个普通的墓葬里,并不是洗砚池古墓。

问题就出在,琅琊王司马安国死后没多久,他两岁的叔叔司马焕,得了一场重病。

司马睿身为东晋的皇帝,他最宠爱的孩子就是小儿子司马焕,既然小儿子生了重病,在吃药用处不大的情况下,从封建迷信的角度考虑,于是想“冲冲喜”。

因此,司马睿又封小儿子司马焕,为新的琅琊王,封地也是在今天的临沂。

可悲剧的是,在司马睿为小儿子司马焕封王的当天,琅琊王司马焕却因病而死,病死时年龄还不满两岁。

也就是说,洗砚池古墓里,被地下水托着飘到木门口的棺材里,葬着的乃是琅琊王司马焕。

考古专家以古墓里的两口棺材,结合史料当中的记载,判断东墓室的墓主人,是司马安国和司马焕,居然是叔侄合葬一墓室。

两个孩子都是琅琊王,也都年幼短命,他们二人死亡的时间,相差也就仅仅几个月而已。

通过以上史料,倒是解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可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哪有叔叔和侄子葬在同一个墓室的?

(小王妃的头骨)

所以新的谜团又出现了,即使是普通人家,也知道这并不符合礼仪,可孩子夭折之后,却叔侄葬在了一起。

再有就是,西墓室那个伴随着满地随葬品的冥婚小王妃,到底是谁的妻子呢?

专家又开始翻阅史料,查找晋代司马家族,跟司马焕有关的记载,既然皇帝最疼爱这个小儿子,那冥婚就极有可能是配给司马焕的。

翻开了《晋书》之后,专家果然找到了谜团的真相,根据史料的记载,司马焕病死之后,司马睿非常的痛苦,于是大修墓园,还专门为司马焕配了阴婚。

朝中大臣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修墓园劳民伤财,要花费琅国一年的总收入。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司马安国去世后,原本葬在一座普普通通的坟墓里,而司马焕的墓地修好之后,居然迁坟到司马焕的墓地里

大臣之所以提出反对,认为叔叔和侄子葬在一起,并不符合正常的礼仪。

专家看到了这一段记载之后,这才揭开了全部的真相,西墓室那个穿金戴银的小王妃,是琅琊王司马焕的冥婚妻子。而那个棺材漂到了墓门口的,则是琅琊王司马焕。

历史浩如烟海,晋代又风云激荡,如此奇特的一座琅琊王夫妻合葬墓,也体现了那个乱世的冰山一角……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