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来,除了吃饺子,还有这些习俗和知识你了解吗?

发布者:骁果军III 2023-1-18 10:01

今天是冬至,这既是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所以在民间,常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冬至的南北方习俗有什么不同?关于冬至,有哪些相关的小知识呢?赶快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着新生命的开始。

相信大家也一定听说过“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这样的说法。

因为在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此时地面在夏半年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气温还不是一年中最低。

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每天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哦!

冬至是一个“有味道”的日子

冬至应该吃点啥?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冬至吃饺子是在纪念谁呢?相传,关于这个习俗有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还得从医师张仲景说起。

他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的这一天,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还代表团圆之意。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汤圆和饺子,

冬至还有这些传统美食——

滕州羊肉汤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现山东滕州一带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汤。

赤豆糯米饭

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苏州酿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这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

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

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麻糍和汤圆一样也寓意着团圆和喜庆。

冬至吟诗,与诗人共情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见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感怀》

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最后,再为你送上一份冬至温馨小贴士——

·冬至过后即将迎来最寒冷的天气,要注意防寒保暖;

·尽量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应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

冬至已经到来,

虽然寒冬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但是春天的脚步也依稀传来。

站在2021年的末尾,

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冬日里,

总结一年的收获,

迎接新年的到来吧!

素材和图片来源 | 中国教育报、百度百科、人民日报、新华社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