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曲解的陕西八大怪

发布者:兰影残月 2023-3-26 13:24

八百里秦川一马平川,自古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陕西八大怪实际可称为关中八大怪,风俗也仅在关中一代。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字面意思好像是关中人吃饭不坐在板凳上蹲在板凳上,实际这是误解。关中人将蹲叫做圪蹴, 农村老乡们吃饭,喜欢三两个在村巷道家门口聚在一起拉家常闲谝。这时候有的家近,有的家远,老乡们手里端个碗圪蹴在太阳坡下面舒服,你一句我一句闲谝家长里短,现在农闲时吃饭这种现象仍然存在,城市里的人都坐板凳,老乡圪蹴着多因家稍远不愿意端板凳,蹲着靠着碌碡或者墙,要么直接蹲在地上,在家里吃饭其实都是坐板凳的。像电视剧《彭德怀元帅》里警卫员小景的父亲洪洞人在彭总家吃饭蹲在板凳上这种根本不存在。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关中传统民居房子大多数半边盖冬暖夏凉,也有富裕人家两边盖的中间高两边低,这种结构有利于雨雪顺流而下,夏玉米收获的时候,剥去玉米皮倒在房顶,不怕雨雪容易晾干,晾干后在院子地面铺上塑料纸,用耙耙从上给下推,一会就推下去了。另外这种土木结构有利于节约木材,防震防灾效果还很好,房檐下面秋收季节还可以吊玉米棒串子,现今京都仍然保持着这种民居风格。

第三怪姑娘不对外。八百里秦川草青树绿,物产丰富,无自然灾害,长安的名字也是这样来的,因而有“老不出关,少不下川”的谚语。关中自从家庭联包责任制后,有种说法一头秦川牛一亩三分地老婆娃娃睡炕头,能吃饱喝好有口粮基本都愿意出远门。外地人又会说陕西人懒,其实民风淳朴彪悍只有这块地方,在九十年代直到二十世纪初,这里的人们仍重农轻商,坚持玉米小麦两料,无论粮食贵贱,为国家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关中、陕北都存在。陕西靠近甘、宁、蒙,过去一段时间水土流失毁林种田土地沙化严重,造成春季沙尘天气严重,夏季气温高热,在地里耕作妇女多戴帕帕,随着植树造林增草的响应,沙漠逐渐被绿洲替代,沙尘天气近年已明显减少,这一独特现象逐步减少。也有些地方是一种民俗,例如陕北一代敲安塞腰鼓唱民歌,为彰显纯朴民风黄河浑厚仍保留着帕帕头上带。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关中自建立郑国渠后,粮棉物产丰富。舌尖上的美食播导在这个面食王国, 面皮、二宽、臊子面、扯面、拉条子、挂面、手杆面、刀削面、剪刀面等 各种面食有几十种,其中有一种面叫“biangbiang面”像裤带比较宽而且薄,大老碗面条里放上葱花调料油一泼,一碗吃的几天不饿。这种面条展现了关中粮面丰盛民风淳朴待客厚道,在黄河花园决口那个年代,这种面条拯救了许多逃难的黎民。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关中农村大家庭人口多,为节约粮食减少食材,都会有一个大锅,大锅的锅盖约有两尺多。锅盔是一种传统面食馍,直径两尺多厚度有七八厘米,很酥很香用塑料纸包起来可以放一段时间,吃起来可以切成方块块,一人一块。关中民间,外婆外公给孙子满月送锅盔,寓意圆圆满满。传说当年秦国攻打魏国夺回河西之地,全靠大锅盔,河西本是秦国之地,魏国发达后抢走。商鞅主事后一边卧薪尝胆一边扑捉时机,长时间征战,粮草是重要物资,商鞅出了一策,学习做胡饼,在锅盔中间留一空,便于行军手提,久而久之,后来中间的空取了,成了今日的锅盔。

第七怪辣子一盘菜。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广人稀,农村农耕收秋时忙,夹一个辣子热馍一个早上。关中有种说法端一碗油泼面喜气洋洋,没有放辣子嘟嘟囔囔,道出了关中人对辣子的情有独钟。常见的做法是辣子盒里放上辣子面不能放太满,六成即可放点盐,用原汁的菜籽油泼出来的味道最好,油温很有讲究,高了,辣子面会焦的,烫出来的味道就会发苦;低了,就没有辣子的香味,却是生油味,油温控制在八九成热,边倒边搅,直至油把辣子面埋没了就行了。关中秦东时辰包子也是将辣子油灌进包子成为一绝。

第八怪秦腔吼起来。秦腔以浑厚震天的声音,优美的故事教化而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过去西北贫瘠、风沙大,人们压抑而爆发的一种吼声。夏天的时候,西安城墙文昌门到和平门周边有很多自发的群众团体在那里唱秦腔,确实不需要扩音器之类的东西,老远就能听到,这种唱腔也许和关中人的语言特征有关,憨厚、耿直、调高。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人们唱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

八大怪充分展现了北方人的大气朴实厚道,大老碗喝酒大老碗吃肉,大口吃馍大碗吃面豪情万丈。

大家都在看

  •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三农现象:农村的奇怪风俗 友友们大家来啦!今天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精彩话题老规矩先点赞再看文!我家隔壁老王,去年娶了个媳妇,彩礼要了二十万,还得有房有车。村里人都说这媳妇金贵,老王家里砸锅卖铁才凑齐。结果结婚没俩月,媳妇跑了,说是 ... 奇风异俗03-25

  •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在我们家乡民间风俗有几点必须知曉和遵守 每个地方民间风俗流传已久,甚至代代相传,一些地域风俗习惯“礼节”必须了解,否则好事做坏,惹来不悦和引起矛盾纠纷。在我们老家【抚州东乡区】当地风俗比如有这么几点必须遵守:一、红包1、婚宴、寿宴、乔迁、升学 ... 奇风异俗03-23

  •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民间十条风水习俗,你知道几条?揭秘那些影响生活的古老智慧 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房屋选址到室内布局,从家具摆放到日常起居,处处都能看到风水习俗的影子。这些看似玄妙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先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十条常见 ... 奇风异俗03-01

  •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人必须知道的35个风俗 中国的民间风俗有很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年轻人知道的传统风俗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一起盘点那些传统的民间风俗。1、正月初一不扫地,如果正月初一扫地的话中国人认为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 ... 奇风异俗02-20

  •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民间的这些传统文化习俗,你知道哪几个?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以前的人们会去茶馆看戏、看皮影,现在却是抱着手机刷消息。尽管如此,那些民间传统文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发光发热。说到民间传 ... 奇风异俗02-20

  •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二月二,这些民间传统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传统民俗要“做四事,吃三样,二不碰”,抬起一年好兆头。所谓“做四事”就是理发、采龙气、祭社和接姑娘。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人们都会在二月二这天剪头发,因为 ... 奇风异俗02-20

  •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六送穷日来了!探秘民间18大习俗,开启新年好 正月初六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重要日子,被称为“送穷日”或“马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和禁忌,以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事事顺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和习俗:禁忌1. 不洗衣:初六是“马日 ... 奇风异俗02-05

  •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 《探寻民间习俗文化的真谛》 在岁月的长河中,民间习俗文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承载着世代人民的智慧与情感。那么,究竟什么是民间习俗文化呢? 民间习俗文化,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中的传统 ... 奇风异俗02-05

  •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那些“怪可爱”的风俗 春节一到,整个中国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时候,各地的春节风俗就像开盲盒,一个比一个有趣,让人忍不住感叹:“这也太好玩了吧!” 先聊聊贴春联这事儿。别以为就是把大红纸往门上一糊,在我 ... 奇风异俗01-29

  •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老祖宗的智慧,必知的民间风俗禁忌,你知道... 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流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与禁忌。这些风俗禁忌,不仅仅是老一辈人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未来的期 ... 奇风异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