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眼睛挖下,我要看此国是如何亡国”,从此中国多了一种怪习俗

发布者:姑苏一狼 2023-4-20 11:47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说道:“鸡猪鱼蒜,逢著便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仁王经·无常偈》也曾说道:“生老病死,事与愿违。”道家认为:生老病死自然规律人之常情,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这个无论是谁也避免不了。

那么,有死亡,就需要丧葬,中国丧葬既成文化,与传统的孝道祭祖、死者为大、思想感情有关,目的是前传后教约定俗成。“死亡”和“葬礼”这两个词,听上去总是给人一种压抑感,甚至,一提到这两个词,很多人脑海中迅速浮现出穿着素服带着白花,人人悲恸大哭的场面。

在这其中,还有一个场景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就是亡者在入殓之前停尸的时候,脸上一定会盖着一张黄纸。这个,根据某些地方的民俗叫法,这张黄纸名为“盖脸纸”。在民间,这种传统由来已久,从清朝时期就有这样的做法,而且,采用的纸也有所不同,黄土纸,白麻纸或是普通的黄纸都有。

在明朝时期,家人会特意剪上有特殊意义的图案,而且,这张纸会一直盖在亡者脸上。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清朝时期,除了盖脸纸的材质更多样化之外,亡者入殓之前一定要揭掉这张纸。并且,关于这种做法众说纷纭,在民间的大众认知中,可能迷信的成分会多一些,但是,也有相关的科学考证。

先来说说去世遮脸这种方式应用最早的个例——吴王夫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了更好的扩张本国版图,很多国家都参与到这场土地争夺战中。吴王率领军队占领楚国之后,拿下了越王勾践,当时,针对应该如何处理勾践的问题,吴王与达成伍子胥产生了不同看法。

伍子胥主张斩草除根,直接杀掉勾践,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伍子胥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吴王的认可,反而,还因为这件事丢了性命,被吴王下令斩杀了。伍子胥对国家的满腔赤诚被吴王无情践踏,想想就觉得自己被判死刑特别冤,所以,他特意在死前留言:“等我死了之后,让家人帮忙挖出眼睛,放在城东门,就算身躯已腐,我也要用留下的这双眼亲眼看着吴国灭亡。”

果然,后来因为勾践卧薪尝胆,率领亲兵大败吴国。经过这件事,吴王才真正意识到当初伍子胥的话确实有道理。可惜,此时后悔已是徒劳,所以,他只能嘱托身边人:“自己死了之后,一定记得把脸盖住。”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确实对不起伍子胥,死后也绝对没脸见他。从这个时候开始,人死了之后找东西把脸盖住就已经成为民俗,并且逐渐沿袭至今。

当然了,后来逐渐蔓延的以黄纸盖脸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因为亡者有无颜面见已逝的人,而是在民间有了另外一种说法。

在普通民众看来,黄纸就是阴阳纸,它的存在是活人跟死人最大的区别,如果,亡者不用黄纸遮住脸,那么,他就不能得到阴间的认可,更不用说以后的投胎转世了,其结局就是:沦为孤魂野鬼。这种说法迷信的成分更多一些,毕竟逝者已成过去,根本不会有复生的可能,所以,也谈不上未来会不会有投胎转世这一说。

但是,从科学考证来说的话,黄纸遮脸也是有些科学依据的。

防止晕厥导致的假死情况出现——古代的医疗水平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可以很准确的通过一些设备来检测人有没有呼吸和心跳。在那个时候,如果出现假死晕厥的情况,是没有任何途径可以确认的。医者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只能简单的说一句:“准备后事。”

如果,真的出现了假死的情况,那么,此时黄纸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因为,假死的人仍然有呼吸,时间长了肯定会打湿黄纸。还有一点,当时的死者一般都是停尸三天再入棺材,也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这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通知所有亲信,包括距离比较远的前来吊唁,还能及时留意死者到底有没有生命体征。

如果,医者吩咐交代后事之后,家人就开始忙活死者入棺的事情,此时,若真的是晕厥,那当事人醒过来看到自己身处棺材之内,肯定会相当恐惧,那么,这张黄纸条就很好的起到了缓和的作用。

避免家人过度悲伤引起身体不适——身边人的离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悲恸到无以复加的事情,外来人的语言安慰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就算白天可以勉强维持自己的情绪正常,可是,到了夜晚还是难免追忆过去,想到过往的一幕幕,悲从心来。

如果,在心情相当压抑的时候,又看到死者的面容,那么,亲人的情绪可能随时会处于崩溃边缘,导致昏厥。所以说,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大众才想到了这样的方式。

维护死者尊严——人在去世之后,全身都会发生变化,因为血液停止流通,面容可能会出现煞白和僵硬的情况,如果,此时不用黄纸遮盖,那么,周围人可能会受到无端惊吓。再加上,有人可能是夏天过世,到处都是蚊虫,如果真的不小心落到脸上叮上一口,可能会毁坏容貌。

所以说,盖住脸是一种变相维护死者尊严的做法。

现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雅量》、《仁王经·无常偈》、《中国的丧葬文化》』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