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中国人将实现登月!未来宇宙探索面临哪些挑战?

发布者:窈窕美男 2023-6-4 21:46

“嫦娥奔月”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可上九天揽月”是中华民族敢于战胜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生动追求。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引发国际社会关注。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还将迈得更远。宇宙事物瞬息万变,如何全面准确认识未来一段时期人类宇宙探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1.宇宙探索的重大意义


如果说好奇心是人类认识宇宙的永恒动力,那么现实需求则是探索宇宙的第一动力。“太空探索与开发过程,是人类实现其自由价值的具体过程之一,既对扩展人类积极的物质生活摆脱消极的苦难生存具有巨大的价值,也是满足人类探索未知、欣赏自然之美等精神需要的最深远的无限资源,还是人类最终逃离最后毁灭的唯一希望所在。”人类之所以要开拓宇宙新空间,无非是因为生存需求与生存空间的不匹配性。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人类认识和探索地球、地球生命以及地球经济活动甚至是地球外围空间提供了相当充分的信息资源,这也就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宇宙探索在给人类带来丰富认识和充沛资源的同时,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如影随形。

人类的宇宙探索历程从古至今不断突破与推进。古代的宇宙探秘缺乏工具,人们单凭肉眼对天空进行粗略观察,宇宙探索也就内化为神话,被人们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崇高理想的信仰。中世纪以来,科学认识不断成熟,人们对宇宙的探索逐步加深,“地心说”“日心说”“星云假说”等不断被提出和革新。与此同时,宇宙探索的伦理性也日渐展露。现当代以来,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人们对宇宙起源与演化、结构与属性的认识向数、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方面延伸。

事实上,宇宙探索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并深化了人类的认知对象,而且还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革新了人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进一步印证了世界的可知性。总之,宇宙探索对科技、社会、生态均有积极影响。

首先,宇宙探索推动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进程,扩大了人类所能认识宇宙的时空范围,丰富了认知对象及认知方式。千年以前人类只能深入认识地球表面的事物,而现今人类可以身处地球之外去认识外层空间中的事物;宇宙探索改变了人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从原来只可以观察的对象变为更具象化的探究对象,这为地球哲学向宇宙哲学转变提供了可能性;宇宙探索的不断深入,还会带动科学技术的创新,提高基础科技水平,促进医学、农业、生物学等领域的深层次发展;宇宙探索拓展了科学研究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特别是系统科学研究方法的开创,把天、地、人、生物、航天器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这是方法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革新。

其次,宇宙探索能够带动社会相关产业的不断革新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并在以科技为依托不断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发展探索真理、不畏艰险的人类伦理精神。哥白尼冲破万难提出了“日心说”。正是“日心说”的创立,使自然科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虽然人类早已知道地球与太阳都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今天人类对宇宙的所有了解,都是来自于前人的不断求知与探索,来自于人类的不断试错。将理论探析与实践观察相结合,进一步感知宇宙未知文明,在宇宙探索中形成可贵的人文精神,能够为人类认知领域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最后,宇宙探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地球资源压力,从根本上增强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急需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这两大难题。面对已经遭到破坏与浪费的地球环境和资源,宇宙空间的开发逐渐成为新出路。探索宇宙可以缓解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现状:地球可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但是人口增长趋势却是正向的,这样的现状促使人类在宇宙探索中寻找新的空间,从而在空间层面减轻人口剧增带来的压力;另外,出于地质方面的考虑,人类不得不对突如其来的天灾加以防范,有效解决地球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危险。

2.现实问题


宇宙探索首先面临科学和技术层面的问题。科学方面,要对宇宙有特定认识。人类作为认知主体,对宇宙的认识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经验逐步形成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以当前的认知水平无法认识的知识盲区和发生认知偏差的部分。技术方面,要具备特定的探索手段和设备。研发这类设备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物质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并不是任意一个人或者国家可以做到的。


不可否认,受国家经济基础、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影响,当前的宇宙探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个别国家将霸权主义的势力范围扩展至外层空间,凭借成熟的科技手段和扎实的经济实力获得了利用稀缺资源的先机,而其他国家很难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对宇宙的开发利用水平,从而可能会引发宇宙资源无法公平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完全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来开发和利用宇宙资源,虽然表面上是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维护,但实际上是对宇宙资源(在时效性上)的一种浪费,并不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

宇宙探索带来的太空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宇宙探索在地球自然灾害预警和地球全面监测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地球、近地空间和太空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比如电磁污染、光污染等。值得关注的是,空间碎片在爆炸或碰撞后被遗留在行星轨道上,非常容易与各星体、空间物体发生碰撞,形成对行星尤其是地球的安全威胁。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轨道碎片项目办公室的报告,早在2018年,近地太空中卫星碎片和火箭残骸的总数已经达到14357个。美国空间碎片研究专家唐纳德·凯斯勒的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目前太空碎片的增长速度估算,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再过70年左右,太空中的碎片数量将达到发生碎片链式撞击效应的临界值,之后近地空间将无法使用。

宇宙探索之所以存在问题,既是由科技发展的时代局限所引起的,也是因为各种社会阻碍因素制约而形成的。从科技发展局限看,从人类开启宇航时代至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很快,但宇宙是无限的,未知的风险仍会伴随着每一次探索。从社会阻碍因素看,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影响不容忽视。譬如,《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规定,“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应为所有国家谋福利和利益,而无论其经济或科学发展程度如何,并应成为全人类的开发范围”。但显然,这一规定并没有真正起到约束作用,个别国家仍然是“宇宙殖民者”,在抢占有限宇宙资源的同时,也霸占属于其他国家的既得利益。从生态层面看,太空污染问题的日渐加重愈发体现了人类环保意识的局限性。

要解决上述问题,要树立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相协调的观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一,以宇宙探索为目标主体,构建合理的宇宙探索理念。这要求人类社会努力转变发展意识,构建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宇宙探索理念。其二,努力发展宇航科学和技术活动。只有不断提升科学和技术水平,才能有效解决宇宙探索中的困难和挑战,更好为人类利益服务。其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地球中心主义等狭隘观念,在保证后代人宇宙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宇宙。

缺乏有效的全球监督管理机制,是人类宇宙探索遭遇困难的原因之一。现存的宇宙管理机构虽然对于人类宇宙探索事务进行了部分管理与规定,但由于各个组织所覆盖的深度与广度有限,因而对于现存的宇宙探索问题并不具备全面深刻处理的条件与权利,这也使得现存国际组织无法发挥真正的效用。同时,人们对于宇宙生态规律的认识以及当前的生态技术能力尚且存在不足。一方面,宇宙空间尺度无限,其生态规律的复杂性远远超越地球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需要人们付出极大努力去认识和适应。另一方面,各个利益主体探索宇宙的根本目的是利益。宇航活动成本高昂、回报微薄,如果为了回收太空垃圾而调整飞行器的相关轨道、额外设置相关功能,经济收益更难以保证。

对于宇宙探索过程中面临的具体困难,人类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极大的努力,逐步进行解决。其一,在适当的条件下,各国通力合作开展宇宙探索科技攻关。各国可以互通宇宙探索信息与技术,开展更多航天科技合作。同时,可以鼓励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其二,应致力于构建良性竞争意识。各国应明确共同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构。要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谋共赢。其三,禁止破坏太空环境原有生态平衡的行为。目前一些国家正在密切跟踪宇宙垃圾并研究其运行轨道,以保证飞行器免遭这些垃圾的威胁。

3.未来人类宇宙探索面临哪些挑战?


一是科学技术领域存在许多挑战。首先,宇宙探索本就充满挫折,人类要实现光速航行、可控曲率航行等,才能做到探索太阳系和临近星系。并且又有研究表明多重宇宙的存在。如此一来,人类宇宙探索的难度又陡然上升。其次,科技发展的速度很难跟上宇宙更新的频率,且人类目前对于宇宙的认识相当大一部分是出于自身的主观认识,在一定认知范围内遵循“提出猜想——利用科技设备观察检测——观察结果与猜测符合”这一逻辑进行。该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设备观测范围以外的情况如何,非观测日期情况如何等,未知性极大(这涉及到的是未来科技发展走向的问题)。最后,未来社会的科技是否符合人类社会伦理要求。如果科技已经成为毫无伦理价值的工具,那么探索宇宙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二是社会领域存在许多挑战。这里特别突出强调的是未来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理念的冲突和利益调和情况未知带来的多重挑战。一旦地球资源消耗殆尽,尚且没有能力开发宇宙资源的利益个体该如何自处,宇宙资源划分归属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相应地,国家利益和人类利益之争一旦失衡,就会引发全球战争,造成国家和人类的伤亡,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宇宙殖民化”,如何保证在开拓宇宙空间的同时杜绝地球殖民史重演?

三是生态领域存在许多挑战。人类绝不会停止宇宙探索,那么其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就会一直存在。诸如如何更好地解决空间碎片问题,如何将宇宙生态污染预防转为预防加有效治理,如何针对常态化生态问题建立相应的责任分治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生态治理机制建立后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人类社会未来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宇宙探索面临科技挑战的原因主要在于科技自身的代际更迭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能源的更替史。目前的宇宙科学和宇航技术要想突破瓶颈,需要能够提供持久动力的全新能源。宇宙探索面临社会挑战的原因主要在于规范和经验之间的鸿沟日益加剧。宇宙规范制度的欠缺限制了各国的合作,宇宙资源之争又加剧了各利益主体争端,导致宇宙探索规范与权力结构越来越难以匹配。宇宙探索面临生态挑战的原因主要在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不足。从太空垃圾的产生来讲,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星体和飞行器的碰撞爆炸是不可避免的。

4.总体应对策略


作为人类最尖端的高科技活动,宇宙探索要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策略。一方面,要结合宇宙探索进展状况和现有科技、社会及生态活动方式进行方法开拓。其一,开拓应对宇宙探索的科技方法手段。宇宙探索最必不可少的就是宇宙科学和技术工艺,可以以现有方法为基础进行拓展。要紧密结合现有各种实证科学范式不断对宇宙探索的科学、技术、工程方法进行创新,并尝试解决宇宙探索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不断积累经验;要重视相关学科建设,努力培养专业人才。其二,开拓应对宇宙探索的社会方法手段。在解决宇航资源分配不均和安全治理这两个难点的前提下,制定具备联合法律效力的宇航行为准则,是相对可行的办法。可以采用国际公认的准则,约束有关国家的宇宙探索行为,最终为形成有效的国际宇宙条约奠定基础。其三,开拓应对宇宙探索的生态方法手段。目前,应对太空垃圾最有效的方法是以预防为主:从根源上减少太空垃圾的产生;改进飞行器设计,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爆炸解体;优化飞行器远程遥控操纵,及时将失效的航天器送入“太空坟场”;积极监测正在运行的各类航天器,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碎片垃圾。


另一方面,推动宇宙探索各个层面活动方式实现协调合作。其一,实现宇宙探索活动方式规划协调。其二,实现宇宙探索活动方式整体机制协同。包括各基础学科相关领域的协调发展以及技术与工程科学的协调发展;宇宙探索与人文关怀的协调发展;等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系统工程专家宋健强调航天宇宙探索中科技协同方法的重要性。他认为,各学科为航天提供知识基础和技术支撑;反过来,航天技术进步又推进基础科学发展;航天工作者与各基础学科建立协同关系,对未来发展十分重要。“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在《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指出,星际航行技术有高度综合性,“几乎包括了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星际航行技术的基础也还是众所周知的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三,确立宇宙探索与社会各部分乃至全人类通力合作的方式。人类宇宙探索活动的不断发展,必须极力克服自然及科技上的鸿沟,也要突破思想及制度上的障碍,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面乃至全人类的通力合作。总之,宇宙探索活动本质上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人造太阳”持续“燃烧”,“羲和号”探日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漫步太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出舱活动圆满成功……不仅创造着新的历史,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奋勇前行。星空浩渺无垠,探索永无止境。“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我们有这个信心和决心。


来源:《人民论坛》杂志,原文有删减(原标题 :人类宇宙探索的困难和挑战——基于科技、社会、生态三重视角分析)

作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徐治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李斯涵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苗苗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