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人类婴儿很脆弱,在原始社会的恶劣条件下如何生存的?

发布者:华山欧阳锋 2023-7-1 22:24

很多年轻的爸妈都有类似的无奈,刚出生的宝宝真的太难伺候了,除了吃喝拉撒什么都不会,宝宝不能离开爸妈的视线,而且完全没有任何语言,只能用哭声来表达需求,面对这样的宝宝,没有经验的年轻爸妈很可能变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与人类婴儿相比,动物界的幼崽则要强大很多,刚出生不一会就能站立走路,没几天就能蹦蹦跳跳了。童年时期在农村度过的伙伴们对此肯定有很深的体会。

说白了,相比动物幼崽,人类婴儿显得非常“愚蠢”。于是有人就非常不解:现代人类文明非常发达了,我们能有效地保证婴儿的安全,即使婴儿很脆弱,也不影响婴儿的成长。

但在原始社会,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婴儿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

首先来讲,人类婴儿的“愚蠢”是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说白了,是人类为直立行走必须做出的妥协。其实人类婴儿是“早产儿”,他们本应该在妈妈肚子里待大约22个月再出生,但直立行走迫使婴儿必须提前降生,否则就很容易难产。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直立行走后,人类女性的骨盆开始收缩,产道口变窄。另一方面,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脑容量激增,意味着头颅开始变大。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人类女性的分娩难度大大增加。

如果婴儿在妈妈肚子里待的时间太长,结果就是难产。于是,为了更好地分娩,同时避免给年轻的妈妈们带来难产风险,人类必须进化出提前降生的基因,当然,也有可能部分人群并没有进化出这个基因,结果就是被淘汰了。

那么,在原始社会恶劣环境下,人类是如何保护脆弱的婴儿呢?

婴儿的哭声确实会带来一定的危险,会吸引野兽的注意。不过原始社会人类已经形成群居生活,同时会使用火还有简单的工具,而野兽通常都会对火有天生的恐惧感,原始人类可以通过火把和制造的简单工具抵御野兽的侵袭。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环境的确很恶劣,大部分时候父母都需要背着小孩去捕猎获取食物,而这种生活方式对婴儿的影响非常深,甚至一直保留到至今,造成的结果就是:婴儿只有在移动的环境里才能感受到安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婴儿在移动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入睡,需要爸妈抱着不断移动拍打才能安稳地入睡,看起来已经睡熟的婴儿,一旦放在床上,马上就会醒过来。婴儿在原始社会已经形成了在移动环境中安稳入睡的本能。

还有婴儿的抓握能力通常是很强的,这也与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有关。在爸妈捕猎的过程中,很难全方位照顾小孩,这时候就需要小孩自己抱紧父母,否则就可能从父母身上掉下来,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就形成了很强的抓握能力。

虽然原始社会人类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周围的环境,但毕竟环境确实非常恶劣,结果就是原始社会的人类生活质量很低,平均寿命也很低,只有大约15岁左右,与如今人类平均寿命不可同日而语。事实上不要说原始社会了,即便是一百年前的中国,平均寿命也只有39岁左右而已。

不过,人类婴儿虽然看起来很“愚蠢”,也很脆弱,但进步神速。在两三年之后,人类婴儿就可以把动物幼崽彻底甩开。动物幼崽虽然刚出生就很强大,但之后的进步并不大。

人类婴儿与动物幼崽的区别就好像五星级酒店与茅草屋的区别一样,人类婴儿就好比五星级酒店的图纸,仅仅是一个概念,没有任何实质的东西。而动物幼崽就是搭建好的茅草屋,一开始就拥有了基本的居住功能。

但是一旦五星级酒店建成之后,就会全方位领先于茅草屋。而茅草屋不管如何装扮,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茅草屋的本质,与五星级酒店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