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宇宙探索史,人类从“宇宙中心”堕落到“被忽略不计”

发布者:上下五千年 2023-8-29 20:48

人类的眼界

从古至今,人类中的一些精英学者都一直在研究宇宙的相关问题。比如:我们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叫做尸佼,他有一本著作叫做《尸子》,在这里面记载着这么一句话: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意思是:

宇宙的“宇”代表:空间。宇宙的“宙”代表:时间

这其实是非常深刻的宇宙观,而且也已经算是比较接近于目前科学的认知。不过,中国学者对于宇宙的认识在整个漫长的2000年岁月里也停留在了这个水平。

西方的学者一开始可以拿得出手的宇宙观是地心说。这是一个很严密的数学模型,在托勒密手里大功告成的。在这理论体系中,人类(地球)是绝对的宇宙中心,这也非常符合宗教的宇宙观。于是,这套理论流传了1000多年。

后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有个叫做哥白尼的,他认为托勒密的日心说太繁琐了。于是,提出了日心说,但一开始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因为当时的人几乎是看不懂的。

但是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努力之下,日心说最终战胜地心说,但此时的日心说已经完全不同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日心说在开普勒手里得以发扬光大,他也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日心说的完善,也宣告了人类地位的一次下降。从此,人类所在的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中平凡无奇的行星,还是比较小的那颗。不过,更糟糕的是,牛顿横空出世,他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一举把宇宙从太阳系中解脱了出来,从这时起,人类的地位再一次下降。因为太阳都不是宇宙中心,而是宇宙中平凡无奇的一颗恒星,宇宙中类似于太阳这样的恒星比比皆是,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

牛顿的宇宙是一个无限大的宇宙,这样宇宙处处都是中心,处处引力都达到平衡,也就会出现宇宙在引力作用下往中心收缩的情况。

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学者们以为牛顿的宇宙已经是宇宙的终极形态时。结果,许多人跳出来质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化,科学家发现,我们的目光还是太狭隘。

首先,受到原本观测所限,我们原本只能观测到可见光波段,而当射电天文学发展起来,我们才知道可见光波段是如此狭窄,还有远比可见光波段要宽得多的波段等着我们去观测,它们所对应的世界要大得多的多,而人类所在的地球是如此的渺小

暗物质与暗能量

但这还没有到达终点,人类还要继续吃眼界太小的亏。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宇宙中还存在着两种神奇的物质。其一,就是科学家发现星系周围的恒星跑得都比理论快。

就拿太阳系来说,太阳按照引力计算应该是160km/s绕着银河系质心运动,而实际观测的结果却是240km/s。

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目前我们观测到数以万计的星系中,也只观测到两个星系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那到底是咋回事呢?

进一步地分析发现,宇宙中应该出现着一种物质,它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只参与引力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在宇宙中一共存在四种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和引力。而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原子核内的力,是塑造原子核和原子的作用力。而引力其实就是使得物质彼此吸引的力。我们生活的本质上都是电磁相互作用。

我们观测的技术,本质上也是一种电磁相互作用,大概过程是这样的,当远方出来光子时,这些光子进入我们的眼睛或者观测设备,与眼睛或者观测设备发生电磁相互作用,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到它了。因此,这个物质是不发光的,或者更严谨地说是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于是,科学家把这个物质命名为暗物质。而且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知暗物质比目前已知物质的总量大5倍左右。

也就是说,人类再一次被我们的“肉眼”所蒙蔽,人类花了2000多年的时间只看到了宇宙的20%,人类的地位变得更加渺小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糟的是,科学家在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观测的两支团队的负责人在201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发现预示着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物质,这种物质促使着宇宙在加速膨胀。由于这个物质和宇宙空间大小有关。于是,它也被称为真空能,或者暗能量

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宇宙中暗能量的比例,结果同样令人震惊,宇宙中的暗能量远远大于暗物质和已知物质的总和。也就是说,最终科学家发现,我们一直以来所看到的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不到5%。

可以说,人类在对于宇宙的探索过程中,真的应了那句老话:

知道得越多,发现自己不知道得越多。

而以上也仅仅是如今的观测水平和理论让我们知道的一切,大概率来说,宇宙可能要远比我们现在想象得要大得多,而人类在宇宙当中其实是微乎其微的,完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大家都在看

  • 借助元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

    借助元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 借助元宇宙探索星辰大海的奥秘。仰望星空,每一颗星都是一个独特世界吗?它们如何诞生和演化?又将走向何方?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什么?又如何影响宇宙的结构和演化?太空时间和地球时间是同一个概念吗?太空存 ... 宇宙探索11-07

  • “航空”助力“航天”,携手共进探索无尽宇宙

    “航空”助力“航天”,携手共进探索无尽宇宙 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此前的29日,据神舟十九号任务发布会介绍,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自主研制的昊龙货运航天飞机“昊龙一号”入围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总体方案,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 ... 宇宙探索11-06

  • 太空探索的风险:宇宙辐射、极端温度、真空环境的威胁

    太空探索的风险:宇宙辐射、极端温度、真空环境的威胁 我刚下班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书房的电脑前,想要好好聊聊关于神舟十八号的那些事儿。咱国家的航天事业发展速度那简直像火箭一样快!这神舟十八号都成功返航了,厉害啦!可看到航天员被抬出返回舱,心里又揪了一 ... 宇宙探索11-06

  • 神舟18号返回全程解析:从太空返地的每个关键步骤

    神舟18号返回全程解析:从太空返地的每个关键步骤 2024年11月4日凌晨,神舟18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了地球,三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安全着陆在东风着陆场。这一壮丽的航天壮举,不仅代表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惊险的太空之旅。整个返 ... 宇宙探索11-05

  • 宇宙探索与生命奥秘:从银河中心到茶杯

    宇宙探索与生命奥秘:从银河中心到茶杯 银河系中心是最混乱的区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以其前所未有的红外视角,在这一拥挤动荡的区域中发现了新的特征。这张图像展示的恒星形成区域被称为人马座C,距离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人马座A仅三百光年。照片 ... 宇宙探索11-05

  • 揭秘太空里发现五具浮尸是谁?

    揭秘太空里发现五具浮尸是谁? 在浩瀚的太空当中曾经发现过五具浮尸他们分别是苏联的三名宇航员格奥尔基多博罗奥夫斯基、帕克拖帕托查耶夫和弗拉季斯拉夫沃尔科夫,美国的科学家尤金舒梅克和冥王星之父克莱德威廉汤博。 苏联的联盟11号飞船在1971 ... 宇宙探索11-04

  • 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探索永无止境

    PandaX暗物质实验首席科学家刘江来:我们对宇宙知之甚少,探索永无止境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1月4日上午,第十二届腾讯科学WE大会在成都科幻馆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了五位世界顶级科学家,他们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薛其 ... 宇宙探索11-04

  • 我国空间站大揭秘:宇宙探索的“中国力量”

    我国空间站大揭秘:宇宙探索的“中国力量” 文|乐天科技编辑|乐天科技先别急,我是今晚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石头。现在就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个壮丽的工程。走进这座空间站的背后故事,它全程由我们自己独立建造,从发射到组装,再到调试,每一步都由我们独立完 ... 宇宙探索11-04

  • 你有没有想过,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个直径达到 2.5 亿光年的超级空洞

    你有没有想过,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个直径达到 2.5 亿光年的超级空洞 你有没有想过,宇宙中竟然存在着一个直径达到 2.5 亿光年的超级空洞——牧夫座空洞?这巨大的虚空,难道真如一些人猜测的那样,是两个文明战争的痕迹?别急,先点个赞,现在跟你说说!!首先,我们来看看牧夫座空洞 ... 宇宙探索11-03

  • 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如何相互推动发展?

    人工智能与宇宙探索,如何相互推动发展? 当我们仰望星空,对宇宙的无尽奥秘充满好奇与渴望时,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我们探索宇宙的强大助力,而宇宙探索的需求也在反过来推动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二者相互交融,共同开启了人类认知的新纪元。人工智能为宇宙探索 ... 宇宙探索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