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研发再迎重大突破,美国的限制必定再次失败

发布者:章豆豆 2023-11-2 03:35


近日,清华大学团队清华戴琼海院士团队与乔飞副研究员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光电深度融合的计算框架,造出一款名为 ACCEL 的光电融合芯片,在超高性能计算芯片领域取得新突破,成果发表在《Nature》。这枚芯片在包括 ImageNet 等智能视觉任务实测中,相同准确率下,比现有高性能 GPU 算力提升三千倍,能效提升四百万倍,具备超高算力、超低功耗的特点。

实际上,面对美国发起的对中国芯片半导体技术的封锁打压,中国的科研技术脊梁们正迎难而上、殚精竭虑地开展技术突围攻坚。不久前,中科院郭光灿院士团队与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组合作,在光量子芯片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基于光子能谷霍尔效应,在能谷相关拓扑绝缘体芯片结构中实现了量子干涉,目前正推动量子芯片的商用化,在与西方巨头如谷歌、IBM的量子芯片研发竞争中处于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的态势。在传统的电子芯片领域,中国突破“卡脖子”的努力也不断取得成效。中科院长春光电子所的光刻技术研究、上海微电子所的光刻机研发和产业化、各大国内企业在芯片关键原材料领域的持续产业化投入,都在快马加鞭地形成芯片半导体产业生态。

回顾过往中国科技产业界的奋斗史,也昭示着中国突破技术霸权的前景。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中国驶往伊朗阿巴斯港的中国“银河”号货船载有制造化学武器的前体化学品为由,派遣海军舰船、飞机对“银河”号近距离跟踪和低空侦察,掐断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信号,令“银河”号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漂流。中国的科学家们痛定思痛,在原理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和应用领域优于GPS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全球导航公共产品。

2011年,美国通过《沃尔夫法案》,禁止本国的任何机构与中国进行空间技术方面的合作,试图通过对本国高科技航天技术实行垄断,阻止中国继续在航天领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中国航空航天技术蓬勃发展的态势显然凸显出该法案的粗暴和失败。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空间站正在成为各国发展空间技术研究的公共空间技术平台,唯独美国被它自己制定的《沃尔夫法案》绑住了手脚,面临俄罗斯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或许没有空间研究平台的困境。

国际芯片技术权威、上市公司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和董事长尹志尧感慨,如果没有众多中国留学生的贡献,美国半导体不可能有如今的国际地位,“所以现在美国政府想用设备来卡中国,一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二是也是没有任何好的结果,…所以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数年后我们一定会开发出国际竞争力的设备产业。”

中国的芯片半导体技术和产业显然没有被美国的围堵而停滞发展步伐,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正在为世界芯片半导体技术提供开放、可信的技术生态体系。

#芯片#美國#中國#重大突破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