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记不住3岁之前的事
你是否曾经想过,人类的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当我们回忆起过去的事情,感受到那份熟悉和情感的涌动时,你是否想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发生的?记忆是我们人类独特而神秘的能力,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身份和个性,也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基石。
大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器官,它由数十亿个神经元组成,每一个神经元都与其他神经元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网络促使我们的感觉、思维和行为相互联系,而记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然而,记忆的形成和存储并非简单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神经系统的紧密协作,以及大脑发育的复杂过程。
儿童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记忆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大脑经历着快速的生长和连接重塑,为日后的学习和记忆奠定基础。有趣的是,儿童在某些情况下似乎比成年人更容易记住事情。
相信很多人都感觉在儿童时期能轻松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甚至在年幼的时候就能记住令人难以置信的细节。这引发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儿童时期的记忆看起来那么出色?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人类没有三岁以前的记忆,而这其实是大脑故意为之。这是怎么回事?这还要从大脑的发育说起。
从无知到成熟的奇迹
人类大脑的发育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它从我们的婴儿时期开始,并持续到我们成年,这是从无知到成熟的奇迹。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经历了生长、连接重塑和功能发展等多个阶段,塑造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行为特征。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时的大脑是非常不成熟的。婴儿大脑的结构相对简单。婴儿的大脑皮层(大脑最外层的灰质区域)较薄,脑回(脑表面的褶皱)较少,并且脑室(大脑内部的液体腔隙)相对较大。这些特征与成年人相比,表明婴儿大脑的结构仍处于发育过程中。
在婴儿出生时,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相对较少。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单元,它们通过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传递信息。婴儿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密度较低,这意味着大脑内部的信息传递和网络形成仍在发展中。
简单来说,在婴幼儿阶段,大脑的发育并不完全,使得人们最多能记得那个时期零星破碎的画面,却无法记住事件的全部场景。其主要原因就是大脑发育不成熟,而且研究表明这很可能是大脑故意为之。
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记忆的根源,如果没有意识,大脑自然很难去记住过去发生的事。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并非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后天发育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为了研究自我意识的产生,科学家们采用了经典的照镜子实验法。
照镜子实验通常涉及将个体置于一面镜子前,并观察其对镜中反射的行为和反应。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涂抹个体身体某个部位(如额头或鼻子)上难以察觉的染料或标记物,然后观察个体是否能够注意到镜中的标记并与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联系起来。个体的反应可以包括触摸、检查或表现出其他表征自我认知的行为。
早期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来检测大猩猩的自我意识。人们让大猩猩照镜子,并观察它能否识别到自己的反射,并表现出与自己身体相关的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大猩猩是能够通过照镜子实验的,但猕猴、猫、狗等动物则无法通过:它们很难意识到镜子中的东西就是自己的反射。后来这种实验在儿童发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人类婴儿一般要18个月龄才能通过照镜子实验,这意味着我们的自我意识很可能在1岁半才开始产生。因此在此之前的记忆我们很难回忆起,那么在1岁半到3岁这个阶段为何也很难回忆起呢?这就要说到之前讲到的神经元了。
记忆的载体
有科学家认为,人的记忆必须要通过神经元的链接才能构成。前面提过,神经元是大脑的基本功能单元,它们通过突触来传递信息。然而大脑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了一种称为突触修剪的过程。
在婴儿时期,大脑中的突触数量呈增加趋势。然而,随着婴儿的成长,大脑会通过突触修剪过程来剪除多余的连接,加强重要的连接,并优化大脑的功能和效率,这是大脑发育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尤为显著,导致突触数量的减少。这是大脑有意为之的行为,因为减少的那部分实际上是无序的、混乱的幼童时期记忆的神经连接,而留下的则是有序的、规则的组织结构,这相当于是大脑系统的全面升级,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复杂和困难的事物。
因此,科学家认为,大脑是有意删除3岁之前的记忆,因为它很像是一块容易消磁的磁盘。
大脑是一块容易消磁的磁盘
人的记忆其实是相当靠不住的。大脑就像是一块容易消磁的磁盘,它会很容易将一些它判断为不重要的东西直接给清除掉。这种性质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表现得更为明显,许多人别说三岁了,就是三年前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经很难回忆起,能记起的只是某些难忘的时刻。
那可能是疫情管控的烦恼,可能是天问1号成功发射的喜悦,也可能是对当时中印边境冲突的愤怒……但除了一些值得铭记的大事件,你还能记得多少?比如3年前的今天,你做了什么?见过什么人?与谁聊过天?
大部分人是很难记得的,因为大脑要么已经将它删除,要么已经把它放到了“回收站”里。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其实是相当厉害的,它能够记住很多信息,但人很难回忆起来。通过催眠等方式,心理学家甚至能让人回忆起某天路过街道看到的广告牌上的电话号码。但如果不通过催眠,人们甚至难以记清电话号码的第一位,因为这些记忆都在“回收站”里,不通过特殊方式将其还原,人是无法读取里面的资料的。
结语
儿童的大脑比成年人更具可塑性,也就是说,它们更容易形成新的神经连接。这种可塑性使得儿童能够快速学习和记忆新的信息。儿童的大脑在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中,经历了剪枝和突触重塑的阶段。这意味着不必要的神经连接被消除,而重要的连接则得到加强。这种精细调整的过程有助于提高记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也会因此删去不需要的无序记忆(三岁前的信息)。
但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大脑的可塑性逐渐减弱,记忆的形成也变得更加困难。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生日、电话号码或者学习的知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记忆能力在退化,而更多是因为我们生活的复杂性和信息的爆炸让我们无法专注和筛选所需记忆的内容,大脑索性生成了一个“回收站”,将不需要的信息暂存在那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训练来提高记忆力,帮助我们更好记忆某些东西。
如此看来,大脑似乎天生就像是某种仪器,运行着预设的程序。仔细想想,在我们的意识诞生前,大脑到底是什么东西?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下一篇:贵州天眼看到外星人了吗
大家都在看
-
神秘的宇宙——探索黑洞的奥秘 宇宙探索04-17
-
向星辰出发:人类移居宇宙的探索之路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如同一叶扁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与梦想。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日益凸显,人类对于未知宇宙的探索欲望也愈发强烈。向星辰出发,不仅是对未知的渴望, ... 宇宙探索04-16
-
人类的宇宙探索:梦想与未来的征程 当夜空星辰闪烁,许多人不禁抬头,沉浸在那无边无际的宇宙中。这个广阔的空间不仅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更激发了人类心中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几千年来,探索宇宙的梦想一直激励着我们,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个梦想正 ... 宇宙探索04-09
-
2025年危机悄然逼近,你做好准备了吗? 大家务必要留意,二零二五年危机正在悄然,毕竟普通人一定要记住以下几条保命法则,条条是干货。·第一、不信邪、不捐款、不多管闲事、不图便宜、不扶老人、不玩虚拟货币、不围观、不吃外卖、不信专家、不信广告、不 ... 宇宙探索04-04
-
月球丢失后果大揭秘!地外文明星际飞船曝光! 优优分享:月球丢失的后果。你知道吗?一直挂在天空的这颗月亮远在38万4400公里处,悬浮的银色天体此刻正以每天0.102毫米的速度逃离地球。这个数据来自日本乐女神探测器的激光测距,但NASA却在三个月前突然关闭了所 ... 宇宙探索04-04
-
宇宙探索全集,带你领略浩瀚星空! 破碎的意识。截图打开哔哩哔哩APP,立即观看完整视频。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超级大国,一座高热核反应堆、巨大的爆炸喷发,它能将相当于珠穆朗玛峰那样质量的聚合物从太阳抛出进入太空。我们安全地在9300万英里外看着 ... 宇宙探索04-04
-
探索宇宙:无尽奥秘中的人类征程,带你开启奇妙宇宙之旅 嘿,各位好奇的小伙伴们!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宛如宇宙这个超级大蛋糕上的一粒微小芝麻。可别小瞧这粒芝麻,对未知强烈的好奇心,恰似一把神奇钥匙,驱使我们不断抬头仰望星空,一心想要揭开宇宙那神秘的面 ... 宇宙探索04-01
-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天问三号”探测器正沿着一条精准规划的路径穿越埃律西昂平原。它无需等待地球指令,就能自主规避岩石、分析土壤成分——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 ... 宇宙探索03-30
-
崔向群院士走进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共话 “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 —— 望远镜” 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助力科普教育发展,2025年3月28日下午,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成都市铁路中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科学家领读者’校园科普活动暨工程 ... 宇宙探索03-30
-
关于宇宙的十大猜想 创世之柱矗立在鹰状星云之内,它磅礴又壮美,凸显出银河系的渺小。我们居住的地球,在浩瀚宇宙面前,不过沧海一粟。从追问宇宙从何而来,到解答宇宙的未解之谜,每一次仰望星空,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从未动摇。今天我 ... 宇宙探索03-30
相关文章
-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 崔向群院士走进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共话 “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 —— 望远镜”
- 关于宇宙的十大猜想
- 宇宙有多大:探索无垠的星空
- 宇宙有多大?探索无垠的星际世界
- LHCb实验首次观测到重子CP破坏 探索宇宙正反物质不对称之谜获重大突破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探索宇宙、突破技术
- 宇宙奥秘 烟台大学团队捕捉宇宙“幽灵粒子”暗物质探测灵敏度飙升
- 探索塑造宇宙的无形力量
- 乌克兰这张牌已打废,下一个上桌的会是谁?美国已下达最后通牒
- 地球深处发现5.6万亿吨氢气,够人类用一万年,石油会被淘汰?
- 2025科技革命:AI与太空探索双翼齐飞,如何重塑人类宇宙认知?
- 星星为何悬空不落?宇宙中颠覆常识的引力真相
- 你知道什么是元宇宙吗?
- 和斑马鱼一起打开宇宙探索日记
- 第29期:多维宇宙与自我探索的深度总结
- 天上下铁雨,云层飘金属,科学家发现 "地狱行星"Wasp121b
- 俄乌停战进入倒计时,美议程转向伊朗,“4.5雄”格局浮出水面
- 重磅!中国航天火星“挖土”时间表敲定,探索宇宙再进一步
- 宇宙的终极谢幕,它可能消亡的四种剧本
热门阅读
-
预言2030年太阳将休眠,恐怖的千年极寒将来临 07-11
-
中国十大元帅之死,多高寿而善终(林彪叛逃而死) 07-11
-
因果报应真实事例,做尽坏事必遭天谴 07-11
-
全球人口减少可能带来的六大教训和好处 07-18
-
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宇宙最大十大星球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