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为什么能使人感到悲伤或者是快乐呢(非语言的沟通形式)

发布者:清风明月夜 2024-1-19 19:15

音乐,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不仅是音乐爱好者,就连普通人在悲伤或快乐时,也会选择倾听音乐。音乐作为一种非语言的沟通形式,通过对认知、情绪以及身体的影响,展现出了它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音乐与认知

音乐与认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发现,上过音乐课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智商更高。这种正面影响并不仅限于儿童,老年人通过音乐训练同样能够保持听力的良好状态。早期音乐训练不仅促进了儿童学习和一般智力的发展,也延缓了老年人听力损失的进程。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定期的音乐课程和练习可以提高个体在执行功能和反应速度测试中的表现。这意味着音乐不仅对认知功能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且能够在不同阶段提升个体的认知能力。

二、音乐与心情

音乐有着显著的情绪调节效果。欢快的音乐能够增加我们的幸福感,而在情绪低落时,人们更倾向于听悲伤的音乐。有趣的是,研究发现悲伤的音乐可以产生双重效果。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在听悲伤音乐时虽然感到悲伤和低沉的情绪,但他们的自我情绪却更积极,因此他们会感到快乐。

这种现象可能与音乐的艺术性有关,当我们听音乐时,一开始可能会产生消极情绪,但随着音乐的发展,我们的情绪也会逐渐变得积极。因此,在沮丧时,通过倾听一些悲伤的音乐,我们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获得情感上的宽慰。

三、音乐与身心疗法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身心疗法的工具。音乐疗法包括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

物理治疗中,音乐的振动被用于促进身体的治疗。例如,“音乐浴”是一种利用音乐振动进行治疗的方法,对一些疾病如哮喘、失眠和月经痉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音乐还能够减轻疼痛感,提高疼痛耐受性。研究发现,在音乐治疗后,神经性疼痛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展现出音乐治疗在疼痛管理上的积极作用。

心理治疗方面,音乐作为一种互动和自我表达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治疗中。特别是对于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音乐治疗能够促进他们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这种治疗方式在提高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深入理解音乐与各个层面的关系,我们更能够体会到音乐是如何在情感表达、认知提升和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大家都在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