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探索宇宙的真相

发布者:方天话戟 2024-4-18 14:17

格物致知

朋友们好,《<左传>中的成语》,总算写完了,接下来,我们继续聊成语,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大学>中的成语》,首先要讲的就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这个成语出自《大学·礼记》,用来表示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相关的知识,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也是实证科学的基础。

古人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实践的。就拿孔子和弟子来说吧,他们遇到不懂的一定会虚心求教,“打破砂锅问到底”,而不管对方是谁。

有一次,子路向一位农夫问路:“老人家,请问你看见我的老师了吗?”

谁知农夫毫不客气地吼道:“什么老师呀?一坐就是一整天,谷子和麦子都分不清楚,稗子和稻子也分不清楚,韭菜和蒜苗都不认识,这样的人叫什么老师呀!”

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却说:“这是个隐士呀,是个世外高人呀,你带我去见见他!”

两小儿辩日

还有一次,孔子看见两个孩子在争辩,就好奇地跑过去,想要一探究竟。

甲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乙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甲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

乙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那个时候科学落后,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生活,每个人的见识不同,对世界的认识就不同。孔子承认自己见识浅薄,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连这都不知道,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孔子

但是,孔子的格局大,并没有反驳,也没有计较。

所以说,古人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

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

所以说,在网络上有这么一种论调,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是大错特错的,我们的《黄帝内经》是最早的中医典籍,《山海经》是最早的地理典籍,《水经注》是最早的水文著作,《天工开物》是最早的工业典籍,《九章算术》是最早的数学典籍,这样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而足,不胜枚举。哪一样不比天上的星星璀璨。

古人的认知论和方法论

我们的老祖宗不光有科学,还有科学精神,“格物致知”就是我们的科学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为了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不遗余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就拿中医来说,药铺里的每一种中药,它的药性、主治疾病、用法用量、炮制方法等,都需要无数的先辈不断的尝试、总结,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果。

比如:“蝉蜕”“五倍子”“五灵脂”,今天如果你病了,到药房抓药,看到这些药,你可能会觉得恶心,你有没有想过,古代的医学家,为了研究它能不能治病,能治什么病,需要多大的勇气,才敢去亲自尝试,研究它的药性、主治、炮制、用法用量等。

书上却只有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神农尝百草”“李时珍尝百草”,却不知道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而我们今天有很多人,对我们的历史不了解,总认为我们老祖宗过去一无是处,什么都是西方的好,西方的对,这是无知呀!

参考资料:《中华成语大辞典》《大学·礼记》《查字典诗词网》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