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逐月,我们为何痴迷于探索宇宙?

发布者:静虚散人 2024-4-24 13:16

今天(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大会、航天文化艺术论坛、航天科普系列展览等一系列航天活动再度点燃了人们对于航天的热情。

有人说,“对宇宙的好奇是人类永远的青春期”,我们对神秘宇宙的热情从未止息。“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梦舟”登月……近年来,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将我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大航天时代。

今年航天日的主题为“极目楚天,共襄星汉”。在这样一个日子,让我们一同细数那些千年的飞天梦想,遥望大航天时代的星汉灿烂。

一、从“大航海”到“大航天”

500多年前,冒险家们扬帆起航,开启了壮阔的大航海时代,拓展了人类的地理视野和文明边界。而在大航天时代,人类的探索边界早已从地球延伸到了广袤无垠的太空。这将是一段可以媲美大航海时代的黄金岁月。

中国空间站高清全貌图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

仰望星空是根植人类心中的火种。从大航海时代到大航天时代,好奇心和求知欲永远是人类“寻找新大陆”的原动力。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是两千多年前屈原发出的“天问”;“嫦娥奔月”“夸父逐日”,记录了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好奇;古希腊人提出了地球是圆形的假说,并用几何方法计算出了地球和月球的距离;仰观宇宙之大,各大古老文明中都有对于鸟图腾的崇拜,人类飞天的梦想古已有之。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是满天星辰,是人类的起源,也是未来的方向。

探索太空是一段史诗级征程。上九天揽月,人类的“翅膀”一次次伸向宇宙星空。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人造地球卫星轨道,人类宇航时代开启。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人类第一个脚印,迈出了“人类的一大步”。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

在天宫空间站俯瞰地球 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

苍茫深邃、星河辽阔,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我们开展深空探测、建设空间站、探索载人登月、组建大型卫星星座,以航天科技的进步拓展观察宇宙的维度;我们拍摄遥不可及的星系,探索大爆炸的余晖,探测时空结构中的微小涟漪,遍寻火星上的生命迹象,以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拓展人类的宇宙视野。

二、奔赴人类共同的梦想

想到月球去旅行,想去火星度个假,想知道宇宙中有没有“天外来客”……这些年,地球村的“小伙伴们”攒足了劲,向着宇宙进发。

问鼎苍穹的步伐在加快。从卫星星座、航天发射到载人登月、深空探测,我们“追星”“赶月”“逐日”,共同奔赴人类共同的梦想。

长征5号遥六火箭发射 图源:西北工大学生摄影协会

在火箭发射领域,过去的一年,全球一共进行了233次航天发射,刷新了人类有史以来年度火箭发射纪录;在登月计划方面,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被命名为“梦舟”,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月。美国月球着陆器“奥德修斯”实现着陆,时隔50多年后首次重返月球;在巨型卫星星座组成方面,中国宣布将发射1.3万颗低轨道卫星组成“国网星座”。美国Starlink 星链、英国OneWeb导航星座都在加速建设中。

中国航天“新势力”崛起。近年来,世界航天格局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航天的崛起。

杨利伟从太空向世界问好 图源:新华社

在过去的一年,“神舟”飞船奔赴“天宫”、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刷新发射纪录、“中国天眼”探秘未知、“鹊桥”二号架起地月通信“桥梁”;从航天发射频次看,2023年中国进行火箭发射67次。2024年,中国航天全年预计将实施100次左右发射任务,平均三天发射一次,有望创造新的纪录。

三、越来越“接地气”的商业航天

自人类开始进军太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航天领域一直是国家力量独步的舞台,“航天”也一直代表着“高精尖”“高大上”。而在大航天时代,商业化航天场景不断落地,航天越来越“接地气”。

航天科技,就在身边。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熟悉的圆珠笔、不粘锅、人工心脏、透析机等产品,实际上都是基于载人航天技术衍生出来的。航天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谷神星一号海上发射 图源:星河动力

近年来,得益于低轨卫星星座的不断组建,通信、导航、遥感三大航天应用正在迅速商业化落地,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比如,通信卫星互联网的发展让卫星电话功能融入普通智能手机。这意味着,无论是在深山密林还是大漠海洋,手机都可以全天“在线”。再比如,去年时空道宇联合极氪发布全球首款量产卫星互联网乘用车,率先实现车载卫星通信功能。低轨导航卫星的低时延和高精度,还将直接助力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落地。

商业航天,“群雄逐鹿”。商业航天是和政府主导的航天工程相对的概念,商业航天公司正在成为推动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极。

海南商业航天场鸟瞰 图源:新华社

在中国,最近十年,一众民营火箭公司和卫星研发制造公司“跑步”入场商业航天领域。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加码商业航天。上海松江正在规划G60星链,计划送万颗卫星上天。山东海阳打造了全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在青岛,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项目已正式投用,将建设并运营全国首个低轨未来出行星座。

四、无尽想象空间正逐一打开

大航天时代,人类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未来,航天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太空旅行。2023年,太空旅游首次实施亚轨道载人商业飞行。目前,许多私人公司正在开发太空旅游产品。根据瑞银(UBS)研究预估,到2030年,光是太空旅游市场商机,就高达230亿美元。

哈勃望远镜在木星大气层中拍到美丽极光

“太空制造”。太空的微重力状态,能免除地球制造可能出现的不必要的杂质。我国在太空开展了水稻全寿命周期培养实验,对其在太空微重力及辐射环境下的功能基因调控进行了研究。还有美国企业开始探索“太空制药”。

太空采矿。太空资源的开发应用,可以让人类更好地利用太空资源,解决地球资源短缺的问题。据了解,小行星上拥有丰富的碳、硫、氮、氢,开采后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燃料。此外,一些地球上比较稀缺的资源如铂系金属、钯金属等,在外太空也有巨量分布。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巍曾在论文中指出,人类未来将逐步实现月球资源开发、小天体资源开发、火星资源开发。

“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是人类的摇篮,而人类不可能永远待在襁褓中,我们终将走向广袤的太空。”身处大航天时代,我们将永远心怀好奇心和求知欲,永远葆有“寻找新大陆”的决心和勇气,永远追求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坚定而执着地踏上这场通往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作者:王伟 李晓媛

编辑:邱洁仪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