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都是假的,全是真的

文|峣峣
*剧透预警:如果您未观看并打算看《宇宙探索编辑部》以及《禁闭岛》的话,这里推荐您先行观看原片。
前阵子的一天晚上,阿寨突然说想一起看部电影,叫《宇宙探索编辑部》,据说口碑还不错。我问他大概是讲啥的,他说不知道,反正跟郭帆有点关系,我问是科幻?他说不确定,我问是喜剧?他说不确定。
然后我们就去看了,直到我们走出电影院,说实话我对我过去两小时里看了个啥依旧是不太确定。
然后就到了今天,片子是愚人节上映的,距今也大半个月了,该看得朋友们都看了,没看的大概率也不会去看了,所以今天就想着来唠唠这部让人“不大敢确定”的片子,以及这过去的大半个月里,我对电影本身越来越确定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讲的就是《宇宙探索》这个伪科学期刊的民科主编多年来坚持寻找外星人,结果搞的家破人亡,女儿抑郁自杀,人生一塌糊涂,却还要踏上又一段明摆着是骗局的“寻找外星人”之路的故事,而影片在这两小时里呈现给我们的,是主角在历经了这段新的荒诞之旅中一系列与外星人完全有关却又毫不相干的狗屁倒灶的人事物之后,最终可能找到了外星人也可能没找到的一个故事。

您可能想说,不对啊,最后主角都吃了毒蘑菇了,UFO肯定是臆想出来的,怎么可能找到了呢?
还真不一定,您去过云贵川就知道,白色的蘑菇千千万万种,可能是完全无毒的美味食物也可能是剧毒的鹅膏,专门研究蘑菇的大学教授都分不清,只看形状不看摘取环境就能推说出有毒这个,孙一通敢说我也不敢信。
不过我这么说,可不是因为我民科心理作祟,也想给伪科学站台,我这么说的原因只是想表达出电影本身想表达出的一系列高度不确定性——
谁说外星人一定是毒蘑菇产生的幻觉呢?
谁说错误的方法一定拿不到正确的结果呢?
谁说幻觉与自圆其说一定是从吃了毒蘑菇之后开始的呢?
事实上,如果观众过度纠结毒蘑菇,反而可能会造成一个假的思维锚点,那就是毒蘑菇就是现实与幻觉的分界线,如果这样你就不得不承认,在那之前的会伸长的大腿骨,落满麻雀的石狮子,就通通得是真的。
实际上,唐志军的幻觉可能早就开始了。早到什么时候呢,肯定不只是电影有限的时长范围内,也许是在宇航服里被闷到缺氧送去医院的时候,也许是当老婆离开自己的时候,也许是女儿因抑郁自杀的时候,甚至更早,在意识到自己是个被公众嫌弃的民间科学家,而自己永远找不到外星人的时候。
而他对于絮絮叨叨的精神质阿姨,骑着儿童车的大胡子老头,和乡间村民们明摆着不靠谱的线索指引的全盘接受,甚至主动帮助其自圆其说,在我看来也正是源于他很早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的一种精神上的自我保护机制。
看过小李子主演的《禁闭岛》的读者可能更容易理解我想表达的意思,人的大脑极其复杂,有时候为了使主体免于更严重的崩溃与宕机,可能会启动一些令人深感匪夷所思的“调节”与“保护”机制,哪怕在外人看来这会使主体陷入精神分裂、妄想等精神疾病当中。
就像禁闭岛的主角泰德主观上无法接受自己开枪打死了患有抑郁症的妻子(后者溺死了他们的两个孩子),而选择虚构出了一个包裹自己的巨大阴谋,变成了一个陷入臆想的精神病人一样,如果他没有选择遗忘并解构自己的过去,并替之以联邦执法官的“任务”与破案的“人生目的”的话,那他的人生可能一秒都苦撑不下去。

哪怕里边让他维持相对正常的事物无一不是虚假的,哪怕在正常人看来通过不断自我欺骗,甚至演变成精神病来实现自我拯救的人脑“保护机制”实在是太可悲了,但相信我,对于当事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远比得精神病要更加可怕。
所以在我看来,虽然很多人把这部片子与《大佛普拉斯》、《地球上的最后一夜》作类比,但对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更倾向于这是一部中国人的《禁闭岛》,看起来是一个疯疯癫癫的联邦调查员去小岛上调查命案,看起来是一个疯疯癫癫的中年大叔寻找外星人,实际上都是在找自我救赎,找支撑自己作为合格的社会人而生存下去的外在意义,都是自我的强保护机制与现实的藩篱之间剐蹭出静电并不断肇事逃逸的过程。
看起来向外,实则向内,看起来一个惊悚,一个喜剧,实则都是自我欺骗,都是悲剧内核。

《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一个明示,就是村里拉磨的驴前面,拴着一个永远够不到的胡萝卜,最后老唐拿着胡萝卜成功驱使了驴,骑着它在河边奔跑,达到了影片和唐志军个人人生中的一个象征自由与解放的小高潮。
这个驴有什么隐喻呢,胡萝卜又是什么,驴因为前方一直有一根胡萝卜就忘记了自己被奴役的现实与疲劳至极的身体,冲着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永恒奔走,这不就是驴的自我保护机制么?驴就不知道那个胡萝卜大概率是吃不到了?不确定。
驴就是唐志军就是泰德,就是自我欺骗的人。
胡萝卜就是破案就是找外星人,就是盼头。
他们的幻想与现实不断剐蹭,最终使得身边人的伤口越来越深,自己的应激越来越强,线索与提醒越来越多,保护罩不断被冲击,并达到了最终的破碎,完成了对现实人生的回归。
驴跑了,泰德接受了颚前叶切除,唐志军吟诵了那首夕阳下的无言的诗,流下了泪。
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泰德无法接受,选择了被手术,唐志军接受了现实,摘去了牌匾。
作为一部院线电影,一部必须带有结尾的影片,这两部电影共同的结局就是主人公冲破了自身的保护机制,并且将它完全的展现在你的面前,告诉你,这一切远没有那么美好,而且是十分的痛苦与悲伤,无尽的必须承受的无法被代偿的萧瑟。

说了这么多禁闭岛和宇探的相似点,可能会给大家一种二者高度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看了一个就等同于全看了的感觉,但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的,对我来说,二者之间可以类比蛋黄酥与蛋黄鸡翅的区别,虽然主要的风味来源都是对于鸭蛋味道的咂摸,但却是完全不同的点心。
其中一点就是,如果说禁闭岛是逻辑严谨的,叙事清晰的,有明确展开与结局的传统严肃片构成的精巧围巾的话,那么宇探便是一带有试验性质的,先锋的,有着前卫艺术风格的文艺大毛线团。
这里面有大量大杂烩似的人物,影响你理解的荒诞离奇突发事件,一堆神神叨叨不知所云的怪诗,观众再认真也很难跟上的叙事逻辑,以及晃来晃去需要中场出去吐一下回来继续看的乡土纪录片气息。
导演跟编剧把这些要素抓在手里捏吧捏吧团成了个大毛线团子扔给了你,砸的不疼但让你百思不得其解。这玩意儿我是解还是不解,有这时间我去干点别的不好吗?上班都够累的了受这罪。
整个过程又慢,又像现实一样琐碎,而哪怕你经受住了这一切,也难免在看完整片之后有一种莫名其妙,自己看了个啥的感觉,你说你一个民科,拿盖革计数器探外星人的神经病,妻离子散的loser,老子等了俩小时陪你找外星人最后还tm没找着,走近科学几百集打的就是你这种人,你tm还我电影票钱。
这就是文艺片可以被打低分的既定原罪,以及宇探的评价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它就是一团乱麻,一堆故事主人公的人生切片,有的人会倍感无聊而离去(我看的那场就有几个人提前离场),有的人会因共情而叹息,也有的人会在看到这团乱麻之后高呼自己家里也有同样一团乱麻,并将之奉为人生之作。
不论你给它评10分,还是零分,你都是对的。
它与观众个人的审美能力无关,就像livehouse里的垃圾摇滚,有人觉得他在用生命rock,有的人只担心主唱的颈椎。
人生喜好,各有不同。
重要的,是电波。

▲从左到右依次是编剧兼孙一通饰演者、驴、导演
这是宇探之为艺术片独有的魅力之一,相信如果读者们看了,评价也一定会是褒贬不一的,但有一个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您喜欢这部片子,那您大概率是悲伤的。
而这,就得说到《宇探》的真正主题了,即——
如何温和的面对,自己破灭了的梦想。
如果这部电影有副标题的话,我觉得《梦想戒断反应》应该是十分合适的。
前面我提过了保护机制,但与泰德不同的是,唐志军的悲剧不是因孩子的死亡而起,虽然他的故事也包含着孩子的死亡,但真正的起点,其实是“追求外星生命”这一年轻时便开启的毕生梦想。
也正是因为这个梦想,他妻离子散,孩子因疏于照料抑郁症自杀,所坚持的事业一事无成,最终变成了抓住每一根稻草上每一个钩的彻头彻尾的伪科学殉道者。
主角毫无疑问的错了,而且错的很离谱,但错误的梦想也是梦想,错误的人生也是人生。
有一个词叫做悬崖勒马,但唐志军的马早就死了,他想回头,但半生的沉没成本都在提醒自己的失败,家庭失败,事业失败,他走的每一步的痛之彻骨,就像即将化成泡泡的小美人鱼。
而当这一切呈现在观众面前时,都无不在问观众一个问题——如果连坚持梦想都是个错误,不放弃追求都是个错误,那究竟什么是对的?当你因年少时的星火追逐半生,在年近50的年纪发现自己选错了路时,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潇洒转身,一笔勾销,重新开始?谁又能保证自己会比片中老唐做得更好?

如果说这部片子究竟讴歌了什么的话,我想那应该是理想主义吧,哪怕是失败了的理想主义,一种无关于对错的理想主义的执拗。
这是一部献给失败者的片子。
给大帅比,大美女的片子常有,给成功者的片子常有,而给失败者们的片子少有,尤其是败的如此彻底的loser。
这就是影片想表达的真实,一个有关失败的故事,一个自我欺骗的故事,一种无时无刻不在这个世界上演的,无数普通人未被听到的梦碎的声音。
它可能无关乎民科,也无关乎外星人,只关乎那些未靖的梦想,以及他们也曾真实的活过、挣扎过、痛苦过。
看着这些虚假的麻雀、锅盖、与诗,不知不觉地,眼泪就掉了下来。
全文完
上一篇:人类迎来新的太空探索时代
大家都在看
-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量子芯片登太空:当硬核科技邂逅宇宙探索的浪漫 在火星稀薄的大气中,“天问三号”探测器正沿着一条精准规划的路径穿越埃律西昂平原。它无需等待地球指令,就能自主规避岩石、分析土壤成分——这不是科幻小说的情节 ... 宇宙探索03-30
-
崔向群院士走进成都市铁路中学校,共话 “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 —— 望远镜” 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助力科普教育发展,2025年3月28日下午,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成都市铁路中学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普阅读行动‘科学家领读者’校园科普活动暨工程 ... 宇宙探索03-30
-
关于宇宙的十大猜想 创世之柱矗立在鹰状星云之内,它磅礴又壮美,凸显出银河系的渺小。我们居住的地球,在浩瀚宇宙面前,不过沧海一粟。从追问宇宙从何而来,到解答宇宙的未解之谜,每一次仰望星空,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从未动摇。今天我 ... 宇宙探索03-30
-
宇宙有多大:探索无垠的星空 宇宙,这一浩瀚而神秘的词汇,常常让人心生敬畏。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遥远的星系,构成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广袤空间。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宇宙的大小、结构,以及人类在探索这一无垠领域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 ... 宇宙探索03-29
-
宇宙有多大?探索无垠的星际世界 在浩瀚的夜空中,星星闪烁,月亮皎洁,宇宙似乎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存在。但当我们试图去理解宇宙的大小时,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出一个问题: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规模是我们人类难以想象的。根据科学家的估算,已知的 ... 宇宙探索03-29
-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探索宇宙、突破技术 昨日(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一遴选活动已连续举办20年,成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成果盘点。今年的十大进展涵盖航天探索、 ... 宇宙探索03-28
-
宇宙奥秘 烟台大学团队捕捉宇宙“幽灵粒子”暗物质探测灵敏度飙升 宇宙中暗物质想象图暗物质:宇宙的“隐形主宰” 当我们仰望星空,可见的星辰仅占宇宙总质量的5%,而剩下约85%的质量属于一种神秘的存在——暗物质。它不发光、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却通过引力塑造了星系与宇宙结构, ... 宇宙探索03-27
-
乌克兰这张牌已打废,下一个上桌的会是谁?美国已下达最后通牒 “牌桌”风云再起:乌克兰“出局”,伊朗成新“焦点”,美俄博弈升级2025年3月21日,国际政治“牌桌”上风云再起。乌克兰这张曾经的“热门牌”似乎已经打废,而新的“焦点牌”正悄然登场——那就是伊朗。美国,这个 ... 宇宙探索03-25
-
地球深处发现5.6万亿吨氢气,够人类用一万年,石油会被淘汰? 氢能源,作为未来的环保明星,究竟有多大的潜力?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大规模利用氢气,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提到,科学家在地球深处发现了惊人的氢气储量,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有能力解决能源危机,但这背后又隐藏着哪 ... 宇宙探索03-24
-
2025科技革命:AI与太空探索双翼齐飞,如何重塑人类宇宙认知? ——从深空探测到星际基建,一场颠覆性变革正在上演2025年,人工智能与太空探索的深度融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写人类文明的边界。从AI驱动的航天器自主决策到月球资源的智能化开发,从量子计算赋能深空通信到“卫星 ... 宇宙探索03-23
相关文章
- 地球深处发现5.6万亿吨氢气,够人类用一万年,石油会被淘汰?
- 2025科技革命:AI与太空探索双翼齐飞,如何重塑人类宇宙认知?
- 星星为何悬空不落?宇宙中颠覆常识的引力真相
- 你知道什么是元宇宙吗?
- 和斑马鱼一起打开宇宙探索日记
- 第29期:多维宇宙与自我探索的深度总结
- 天上下铁雨,云层飘金属,科学家发现 "地狱行星"Wasp121b
- 俄乌停战进入倒计时,美议程转向伊朗,“4.5雄”格局浮出水面
- 重磅!中国航天火星“挖土”时间表敲定,探索宇宙再进一步
- 宇宙的终极谢幕,它可能消亡的四种剧本
- 宇宙的奥秘:探索我们的尚未完全理解的现象
- 宇宙的奥秘:探索未知的世界
- 2025宇宙探索大爆发!人类正在揭开哪些宇宙秘密?
- 最终的奥秘:宇宙的形状是什么?天文学家提出新的探索方法
- 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宇宙探索?太空旅行真的可能吗?
- 宇宙之谜:探索宇宙奥秘与人类未来的星际之旅
- 美国的确赶不上!中国火星采样返回有望世界第一,天问二号是先锋
- 《了解宇宙:探索无尽的奥秘》
- 国际空间站还能撑多久?它的谢幕,竟是宇宙探索的“火种”?
- 2025年宇宙探索大爆发!月全食、火星冲日等,这些天文奇观别错过
热门阅读
-
预言2030年太阳将休眠,恐怖的千年极寒将来临 07-11
-
中国十大元帅之死,多高寿而善终(林彪叛逃而死) 07-11
-
因果报应真实事例,做尽坏事必遭天谴 07-11
-
全球人口减少可能带来的六大教训和好处 07-18
-
离太阳最近的十大恒星排名,宇宙最大十大星球 04-12